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优与劣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最新二种亲脂性、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在治疗甲癣上进行了探讨。从甲癣的临床与甲癣致病菌的变迁讨论治疗甲癣理想抗真菌药的条件。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药代动力学与在甲的药代动力学,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以及对其疗效的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后介绍了甲癣短程间歇冲击疗法。

其他文献
对1982~1992年间治疗的90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包括疱疹样脓疱病(IH)8例,连续性肢端皮炎(AC)4例进行疗效评价。90例中男57例,女33例,住院者63例,门诊27例,发病年龄2~68岁,平均27.6岁。病期1周~30年。
期刊
该研究观察了235例同性恋/双性恋男性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患者,长期服用叠氮胸苷(AZT),剂量为1200mg/d,服法为200mg每4小时1次,共达5234病人-月(patientmonths)后的存活时间,由ARC发展为AIDS的发生率及其时间,以及出现血象、临床副作用等不能耐受用药的因素。同时以12例未经治疗的ARC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用药组发展成AIDS的中位数时间为61周,对
缝隙切开、毛囊微株移植术是在传统毛发皮瓣移植及环钻整柱体移植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移植术。由于采取缝隙切开、受植部位不去除任何组织、用微小毛组织株植入以及前额发际线单毛囊微移植成形等,所以,植后成活率很高,前瘢痕形成率很低,美容效果好。被称之为毛发移植史上最重要的进展。现就该移植术的原理、特点、适应证、操作步骤及术后处理等进行介绍。
介绍了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近5~10年来的进展,包括这些大疱病自身抗原定位、分子量、免疫遗传学、大疱病的几个新类型以及研究大疱病的几种新的实验室方法。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许多城市的梅毒病例数上升很快.1987~1991年,芝加哥的梅毒发病率增加了5倍,增长最快的是少数民族人群,尤其是黑人.梅毒(和其他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HIV的流行病学关系已经确定,推测溃疡性生殖器皮损,如在梅毒中所见的,可促进性活动时HIV的传播. 虽然已有性病门诊中性病患者的HIV阳性率较高的资料,但关于在那些利用城市其它门诊保健条件诊断性病的病人中,HIV的患病
对41例系统性硬皮病(SS)患者的皮肤评分法加以改良,推出一种新的简单的皮肤评分法。将全身皮肤分为头颈、躯干、手指、上肢、足和下肢7个区域。根据皮肤的厚度和柔韧性分4级:正常为0,增厚为1,捏动度差为2,捏不动为3。评分以该区受累最重部位确定。根据每一区域受累皮肤的范围也分4级:未受累为0,<33%为1,33%~67%为2,>67%为3。上述记分之和即为该患者的皮肤评分。血清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试验,评价2%氯洁霉素霜阴道内短期使用(3天)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选病人均为绝经期前妇女,年龄>18岁,具有提示BV的症状。BV的诊断标准为阴道分泌物有恶臭味;pH>4.5;滴加10% KOH出现“鱼腥”胺味;分泌物镜检找到线索细胞;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阳性(符合BV)。
期刊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新生隐球菌的最新成果,包括GC含量测定;DNA同源性杂交;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染色体脉冲电泳核型分析;URA5基因,TRP1基因和rDNA的克隆,有助于研究新生隐球菌的分类地位,种系发生来源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特异性探针可以对新生隐球菌病进行早期诊断。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已筛选出许多新型抗麻风药物,如氟嗪酸、司帕沙星、二甲胺四环素和甲红霉素等。国际上已有不少麻风学者将上述药物合用或与原有抗麻风药物合用,进行实验和短程临床试验,观察合用时各种药物之间拮抗或添加关系,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国际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巴氏腺脓肿是妇科门诊常见疾病,虽然淋病奈瑟菌被认为是初发的病原菌,但是它的病因是多种微生物,最常见的是厌氧菌,尤其是类杆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