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课堂;导入;氛围;故事;画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74—01
一、形象生动的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尤为重要。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为语文教学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因此首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春》这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春天的景色,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再配以课文朗诵。将学生引到愉悦的课堂学习中,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教学事半功倍。如讲《三峡》一文,我用投影仪放映《三峡》中壮丽的景色,放映三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学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就可以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战士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又同样可以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二、讲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听过这故事的同学来讲一下。上《出师表》时,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或者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尽量让学生来讲,男学生大多爱读爱看《三国演义》,会讲的很好,从故事中来了解诸葛亮,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再来学习《出师表》就会较为容易一些。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边讲边画图导入
比如上《曹刿论战》一文时,在导入部分,我把有关历史、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导入中,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向学生介绍的:《曹刿论战》记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背景是齐国的内乱引起的,战前,公子小白与公子纠进行争夺君位的斗争。鲁国支持公子纠,结果公子小白抢先取得了君位,就是齐桓公,他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但却对鲁国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这样的导入,充分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论,刚一开始,同学们的态度比较一致,赞扬曹刿,而批判鲁庄公和乡人。这时我就启发学生看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结果,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新的评论,有的人从乡人角度立意,抨击乡人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也有人说,不应该对乡人过分指责,他的态度可能事出有因,也许是鲁庄公不能“取信于民”所致;有人批评鲁庄公不善战,急躁冒进;还有人对鲁庄公进行了赞颂,认为他任人唯贤,敢于起用人才,重用人才,今天仍要发扬这种精神。
整堂课下来,由于导入部分吸引了学生,所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又比如我在上《勇气》一文时,因为这是一节公开课,在导入部分,我把和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引入,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当时盟军要从法国诺曼底登陆,在进攻前向诺曼底空投了一批伞兵,而这篇课文中的美国士兵就是这次被空投到诺曼底的伞兵之一,这样的故事性叙述吸引了学生,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要做得好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我认为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 使 “导入”只能是“导火线”。还要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74—01
一、形象生动的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尤为重要。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为语文教学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因此首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春》这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春天的景色,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再配以课文朗诵。将学生引到愉悦的课堂学习中,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教学事半功倍。如讲《三峡》一文,我用投影仪放映《三峡》中壮丽的景色,放映三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学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就可以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战士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又同样可以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二、讲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听过这故事的同学来讲一下。上《出师表》时,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或者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尽量让学生来讲,男学生大多爱读爱看《三国演义》,会讲的很好,从故事中来了解诸葛亮,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再来学习《出师表》就会较为容易一些。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边讲边画图导入
比如上《曹刿论战》一文时,在导入部分,我把有关历史、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导入中,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向学生介绍的:《曹刿论战》记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背景是齐国的内乱引起的,战前,公子小白与公子纠进行争夺君位的斗争。鲁国支持公子纠,结果公子小白抢先取得了君位,就是齐桓公,他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但却对鲁国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这样的导入,充分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论,刚一开始,同学们的态度比较一致,赞扬曹刿,而批判鲁庄公和乡人。这时我就启发学生看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结果,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新的评论,有的人从乡人角度立意,抨击乡人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也有人说,不应该对乡人过分指责,他的态度可能事出有因,也许是鲁庄公不能“取信于民”所致;有人批评鲁庄公不善战,急躁冒进;还有人对鲁庄公进行了赞颂,认为他任人唯贤,敢于起用人才,重用人才,今天仍要发扬这种精神。
整堂课下来,由于导入部分吸引了学生,所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又比如我在上《勇气》一文时,因为这是一节公开课,在导入部分,我把和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引入,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当时盟军要从法国诺曼底登陆,在进攻前向诺曼底空投了一批伞兵,而这篇课文中的美国士兵就是这次被空投到诺曼底的伞兵之一,这样的故事性叙述吸引了学生,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要做得好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我认为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 使 “导入”只能是“导火线”。还要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