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83年,起我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从分科教学向综合课程改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幼儿园综合课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经过30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园独到的课程价值取向、课程框架、课程方法、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以主题来建构幼儿经验的课程模式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们梳理出综合课程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将“综合”的理念转变为实践的模式,使综合课程与完整儿童的培养相呼应、相匹配。
关键词:完整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续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S1-0089-04
一、30年综合课程研究的历程
我园创办于1955年,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也曾是国家教委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试点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实验精神是我园文化的精髓。1983年,我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原学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综合教育课程改革,其探索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并被称为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以主题来建构孩子经验的课程成为中国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我们明白“课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框架,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流程”。[1]伴随着综合课程改革30余年的历程,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下,幼儿园课程一直以综合思想为引领,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明晰综合课程的理念,搭建课程的框架,形成了“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课程实施方案,并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
二、综合课程续进研究的实践
1.深入学习,提升对“完整儿童”内涵的理解
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是综合课程30余年矢志不渝的课程信念。如何理解什么是完整儿童?其本身的内涵是什么?这是进行研究首先要明晰的。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等方式,归纳出“完整儿童”内涵的关键观点,包括:完整的身体发育,完整的人格发展,完整生活中情感、意志、想象、道德的和谐发展;完整儿童是合理儿童,具有创造力、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综合课程应培养的是个性发展的完整儿童,具有鲜明的、丰富的、道德的个性活力;幼儿园整体生活是培育完整儿童的基础,完整儿童也是整个家庭、社区、社会等园外环境合理教育的结果;“完整儿童”是综合课程“根”的概念,完整儿童的教育即是全人教育,就是全面发展。
2.对比分析,彰显综合课程的特色与品格
幼儿园综合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世界主流学前教育理念的课程方式的践行。30多年来,我园不断吸纳先进幼儿园课程模式的精髓,并不断地用中国本土的核心价值去思考和建构自己的课程模式。综合课程的发展需要在与西方优秀课程的比较中进一步彰显自身独到的、且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与品格。因此,研究中查阅、搜集了大量关于国外课程模式的文献资料。经过比较,筛选出高瞻、瑞吉欧、华德福三种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优秀幼儿园课程模式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并从教育哲学、产生背景、课程基本结构、环境与材料特性、师幼关系和家园关系、优点及局限性等方面,对这几种主要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详细梳理。
3.传承创新,让课程实践支持完整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即指幼儿园生活,课程开展的过程是儿童的活动过程,也是儿童的生活过程。“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真正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儿童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伸展。”[2]综合课程是否能够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完整的生活,真正促进其生命的幸福成长?结合30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园以年级组集体课程审议、课程班本化实施、民主赋权及丰富游戏环境等方面作为突破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研究。
(1)优化课程审议、促进教师整体课程意识的形成
年级组教师的集中课程审议是我园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传统环节。在延续审议机制的基础上,为了更新课程审议方式,更好地通过实践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个主题实施前,教师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主题核心目标,思考哪些目标适宜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哪些适宜通过区域活动来完成,哪些在日常活动的渗透中就可以实现,使得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各环节的组织都紧密围绕着主题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又发挥了不同实施路径各自的作用。在创新与调整中引導教师逐渐形成在主题目标统一架构下儿童活动完整性的理性思考。
(2)课程班本化,让主题活动更适切儿童发展
幼儿园课程不能仅仅满足于统一的实施方案阶段,课程不是一个模式,不该一成不变。我们在项目研究中尝试对课程实施形态进行突破,成立班本化课程实施研究团队,依托南师大专家的助力,通过课程的审议、实施方案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相互观摩交流等方式,进行班本化的课程实施调整,使课程内容更加呼应和追随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活动过程体现出多声道、多主体的和谐共生。班本化的课程实施更加体现了课程实施形态的适切性,真正地实现了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儿童的学的转变。
(3)民主赋权,凸显教师课程实施的主体地位
拥有自主实践空间的教师才会创造性地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与平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育行为,也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项目研究中的民主赋权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的决策权、弹性时间的调整权和备课方式的自主权这三方面。
课程实施的决策权。教师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孩子,教育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刻发生着,教育也正因为这些意外因素的存在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虞永平教授指出,“园本课程建设应以班级为基点,应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3]坚持“以学定教”。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并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充分利用现实的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资源条件,采用适合儿童的活动方法和策略,对原有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创新。在课程适应性、多元性的实施与调整中,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课程研究力、实施力和创造力。 弹性时间的调整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行为,提供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4]在项目研究中,我园调整以往对幼儿在园时间统一安排的模式,为教师提供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施弹性化时间的权利和空间。弹性化时间具体体现在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和课程实施时间两方面。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幼儿可以在班级生活的某一时间段里自由安排自己活动的内容,或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原定作息时间表中活动的顺序;课程实施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受预设课程时间的限定,可以自主地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延长或提前结束主题实施的时间。
备课方式的自主权。我园针对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实行了分层级的备课管理。鼓励工作10年以上的老师可以依据自己对备课的理解,通过笔记本、表格等方式个性化地呈现文本。尊重每一位老师独特的课程实施与反思的记录呈现方式。文本书写的内容实行“减法与加法”相结合的原则,减法体现为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蓝本”内容的抄写文字,通过周计划的制定来统领和体现一周教育各环节的目标和内容。加法体现在老师对原有“蓝本”班本化的思考、调整和实施效果的分析,提倡逐日备课的方式,使备课的内容更加切合幼儿当下的真实需要。开放自主的备课赋权方式引导着教师们由统一文本的实施转变为以综合的思想、综合的视角、综合的眼光,形成与儿童的成长相匹配的多样化、适宜性的课程实施行为,促进教师明晰自身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地位,凸显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4)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认知、身体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实现一生中多种不同的发展目标。”[5]综合课程在30年的研究历程中始终强调和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非常重视以下三类游戏:角色游戏、区域以及户外自主游戏。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反映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园本课程实施中始终坚守着每天上午1小时的创造性游戏的时间,让幼儿在充分地扮演、想象、创造的过程中促进与他人的联结,学会互相迁就的交往,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了解和形成对社会角色的界定。
区域游戏。综合教育课程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各因素之间的整体性和联合性”。将区域活动看作是幼儿园教育整体中的一部分,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紧密结合、有机联系,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使幼儿在依存于综合教育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完整的经验和连续的发展。
户外游戏。3—6岁幼儿需要生长的空间,幼儿园活动中既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要有个别活动、自由活动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充满想象的成长。项目研究中,尝试在户外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中的所有环境和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通过与幼儿商讨,创设了角色区、自然探险区、大型积木区、美术创意区、PVC管区、沙土区、体能区等7个户外游戏的区域,让幼儿打开所有的感官通道来体验自然的环境,发现外面的世界,学会欣赏周围的环境,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划的能力。
6.科技协作,开发幼儿发展评价的数据化研判系统
我园在专业技术人员协作下,针对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的需求,尝试进行了“基于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的幼儿成长研判系统”的项目研发。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本地、本园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利用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这种较为成熟的现代化科技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采集、计算和分析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数据,形成大数据资源,建立幼儿成长的大数据库,为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提供显性的个性化成长轨迹,便于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改进和个别指导。
四、综合课程续进研究的成果
1.初步构建了幼儿园综合课程理论
在30多年、4个阶段的研究历程中,综合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理论主张、课程体系与操作体系,确立了“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宗旨、形成了“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的核心主张、将“综合”的理念一以贯之地转变为实践课程。幼儿园综合课程以“整体、经验、生活”为核心课程理念,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课程目标体系,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基點”构建课程内容,以让幼儿获得完整经验为目的进行主题实施,以多元评价为导向进行幼儿发展评价,较好地实现了课程要素的有机整合。[6]
2.出版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专著
我园结合项目研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30年综合课程实施探索的理念和经验,完成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专著的出版任务。 这本专著,是对综合课程30多年研究实践成果的梳理,更是对综合课程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明晰。《幼儿园综合课程》专著的出版是实幼人三十余年持续研究的结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相结合的结晶,也为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其他园所课程的建构与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提升了对“完整儿童”内涵特质的理解
完整儿童是培养完整人的第一阶段,凸显出人的完整性延续终身的特质。在回归到教育实践的研究中,我们探寻出综合课程与“完整儿童”之间互促共生的逻辑关系,即完整儿童促进了综合课程研究的改进和深入,同时也真正有效地促进了完整儿童在综合课程中的健康成长。该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综合教育课程深入发展,也体现了综合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走向,发挥出对当前国内幼儿园课程实施相关研究的引领性和前瞻性的作用。
4.开发了幼儿发展评价数据化研判系统
我们开展了“基于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的幼儿成长研判系统”的项目研发。该研判系统项目的研发,综合运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自动采集儿童活动的数据,将个体数据与班级平均数据、个人历史同期发展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儿童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目前所处的状态,生成儿童发展的数据库,使幼儿园对儿童发展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该系统理念前瞻、设计创新、使用方便,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目前国内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的一次拓展和革新,将成为幼儿园评价工作发展的趋势。 參考文献:
[1][2][3]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8.25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5][美]帕特丽夏.韦斯曼,乔安妮.亨德里克. 幼儿全人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3..
[6]章丽.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与重构[J].早期教育, 2013(7-8).
Complete Children and Progressive Research on Kindergarten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Nanjing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Abstract: Since 1983, our kindergarten has been taking the lead in doing research on the reform from separate-subject teaching to comprehensive curricula across China and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research achievements. 30 years of exploration, studies, summ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helps our kindergarten gradually form the unique curriculum values, frameworks, methods, organization styles and assessment systems, and the curriculum mode of constructing children’s experience with themes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hildren’s educational modes i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we have summariz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and research emphases of comprehensive curricula and changed the comprehensive ideas into the practical modes so that comprehensive curricula can correspond with and match the cultivating of complete children.
Key words: complete children; kindergarten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progressive research
关键词:完整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续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S1-0089-04
一、30年综合课程研究的历程
我园创办于1955年,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也曾是国家教委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试点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实验精神是我园文化的精髓。1983年,我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原学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综合教育课程改革,其探索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并被称为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以主题来建构孩子经验的课程成为中国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我们明白“课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框架,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流程”。[1]伴随着综合课程改革30余年的历程,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下,幼儿园课程一直以综合思想为引领,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明晰综合课程的理念,搭建课程的框架,形成了“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课程实施方案,并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
二、综合课程续进研究的实践
1.深入学习,提升对“完整儿童”内涵的理解
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是综合课程30余年矢志不渝的课程信念。如何理解什么是完整儿童?其本身的内涵是什么?这是进行研究首先要明晰的。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等方式,归纳出“完整儿童”内涵的关键观点,包括:完整的身体发育,完整的人格发展,完整生活中情感、意志、想象、道德的和谐发展;完整儿童是合理儿童,具有创造力、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综合课程应培养的是个性发展的完整儿童,具有鲜明的、丰富的、道德的个性活力;幼儿园整体生活是培育完整儿童的基础,完整儿童也是整个家庭、社区、社会等园外环境合理教育的结果;“完整儿童”是综合课程“根”的概念,完整儿童的教育即是全人教育,就是全面发展。
2.对比分析,彰显综合课程的特色与品格
幼儿园综合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世界主流学前教育理念的课程方式的践行。30多年来,我园不断吸纳先进幼儿园课程模式的精髓,并不断地用中国本土的核心价值去思考和建构自己的课程模式。综合课程的发展需要在与西方优秀课程的比较中进一步彰显自身独到的、且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与品格。因此,研究中查阅、搜集了大量关于国外课程模式的文献资料。经过比较,筛选出高瞻、瑞吉欧、华德福三种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优秀幼儿园课程模式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并从教育哲学、产生背景、课程基本结构、环境与材料特性、师幼关系和家园关系、优点及局限性等方面,对这几种主要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详细梳理。
3.传承创新,让课程实践支持完整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即指幼儿园生活,课程开展的过程是儿童的活动过程,也是儿童的生活过程。“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真正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儿童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伸展。”[2]综合课程是否能够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完整的生活,真正促进其生命的幸福成长?结合30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园以年级组集体课程审议、课程班本化实施、民主赋权及丰富游戏环境等方面作为突破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研究。
(1)优化课程审议、促进教师整体课程意识的形成
年级组教师的集中课程审议是我园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传统环节。在延续审议机制的基础上,为了更新课程审议方式,更好地通过实践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个主题实施前,教师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主题核心目标,思考哪些目标适宜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哪些适宜通过区域活动来完成,哪些在日常活动的渗透中就可以实现,使得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各环节的组织都紧密围绕着主题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又发挥了不同实施路径各自的作用。在创新与调整中引導教师逐渐形成在主题目标统一架构下儿童活动完整性的理性思考。
(2)课程班本化,让主题活动更适切儿童发展
幼儿园课程不能仅仅满足于统一的实施方案阶段,课程不是一个模式,不该一成不变。我们在项目研究中尝试对课程实施形态进行突破,成立班本化课程实施研究团队,依托南师大专家的助力,通过课程的审议、实施方案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相互观摩交流等方式,进行班本化的课程实施调整,使课程内容更加呼应和追随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活动过程体现出多声道、多主体的和谐共生。班本化的课程实施更加体现了课程实施形态的适切性,真正地实现了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儿童的学的转变。
(3)民主赋权,凸显教师课程实施的主体地位
拥有自主实践空间的教师才会创造性地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与平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育行为,也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项目研究中的民主赋权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的决策权、弹性时间的调整权和备课方式的自主权这三方面。
课程实施的决策权。教师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孩子,教育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刻发生着,教育也正因为这些意外因素的存在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虞永平教授指出,“园本课程建设应以班级为基点,应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3]坚持“以学定教”。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并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充分利用现实的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资源条件,采用适合儿童的活动方法和策略,对原有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创新。在课程适应性、多元性的实施与调整中,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课程研究力、实施力和创造力。 弹性时间的调整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行为,提供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4]在项目研究中,我园调整以往对幼儿在园时间统一安排的模式,为教师提供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施弹性化时间的权利和空间。弹性化时间具体体现在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和课程实施时间两方面。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幼儿可以在班级生活的某一时间段里自由安排自己活动的内容,或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原定作息时间表中活动的顺序;课程实施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受预设课程时间的限定,可以自主地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延长或提前结束主题实施的时间。
备课方式的自主权。我园针对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实行了分层级的备课管理。鼓励工作10年以上的老师可以依据自己对备课的理解,通过笔记本、表格等方式个性化地呈现文本。尊重每一位老师独特的课程实施与反思的记录呈现方式。文本书写的内容实行“减法与加法”相结合的原则,减法体现为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蓝本”内容的抄写文字,通过周计划的制定来统领和体现一周教育各环节的目标和内容。加法体现在老师对原有“蓝本”班本化的思考、调整和实施效果的分析,提倡逐日备课的方式,使备课的内容更加切合幼儿当下的真实需要。开放自主的备课赋权方式引导着教师们由统一文本的实施转变为以综合的思想、综合的视角、综合的眼光,形成与儿童的成长相匹配的多样化、适宜性的课程实施行为,促进教师明晰自身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地位,凸显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4)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认知、身体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实现一生中多种不同的发展目标。”[5]综合课程在30年的研究历程中始终强调和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非常重视以下三类游戏:角色游戏、区域以及户外自主游戏。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反映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园本课程实施中始终坚守着每天上午1小时的创造性游戏的时间,让幼儿在充分地扮演、想象、创造的过程中促进与他人的联结,学会互相迁就的交往,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了解和形成对社会角色的界定。
区域游戏。综合教育课程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各因素之间的整体性和联合性”。将区域活动看作是幼儿园教育整体中的一部分,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紧密结合、有机联系,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使幼儿在依存于综合教育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完整的经验和连续的发展。
户外游戏。3—6岁幼儿需要生长的空间,幼儿园活动中既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要有个别活动、自由活动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充满想象的成长。项目研究中,尝试在户外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中的所有环境和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通过与幼儿商讨,创设了角色区、自然探险区、大型积木区、美术创意区、PVC管区、沙土区、体能区等7个户外游戏的区域,让幼儿打开所有的感官通道来体验自然的环境,发现外面的世界,学会欣赏周围的环境,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划的能力。
6.科技协作,开发幼儿发展评价的数据化研判系统
我园在专业技术人员协作下,针对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的需求,尝试进行了“基于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的幼儿成长研判系统”的项目研发。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本地、本园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利用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这种较为成熟的现代化科技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采集、计算和分析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数据,形成大数据资源,建立幼儿成长的大数据库,为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提供显性的个性化成长轨迹,便于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改进和个别指导。
四、综合课程续进研究的成果
1.初步构建了幼儿园综合课程理论
在30多年、4个阶段的研究历程中,综合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理论主张、课程体系与操作体系,确立了“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宗旨、形成了“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的核心主张、将“综合”的理念一以贯之地转变为实践课程。幼儿园综合课程以“整体、经验、生活”为核心课程理念,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课程目标体系,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基點”构建课程内容,以让幼儿获得完整经验为目的进行主题实施,以多元评价为导向进行幼儿发展评价,较好地实现了课程要素的有机整合。[6]
2.出版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专著
我园结合项目研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30年综合课程实施探索的理念和经验,完成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专著的出版任务。 这本专著,是对综合课程30多年研究实践成果的梳理,更是对综合课程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明晰。《幼儿园综合课程》专著的出版是实幼人三十余年持续研究的结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相结合的结晶,也为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其他园所课程的建构与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提升了对“完整儿童”内涵特质的理解
完整儿童是培养完整人的第一阶段,凸显出人的完整性延续终身的特质。在回归到教育实践的研究中,我们探寻出综合课程与“完整儿童”之间互促共生的逻辑关系,即完整儿童促进了综合课程研究的改进和深入,同时也真正有效地促进了完整儿童在综合课程中的健康成长。该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综合教育课程深入发展,也体现了综合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走向,发挥出对当前国内幼儿园课程实施相关研究的引领性和前瞻性的作用。
4.开发了幼儿发展评价数据化研判系统
我们开展了“基于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的幼儿成长研判系统”的项目研发。该研判系统项目的研发,综合运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自动采集儿童活动的数据,将个体数据与班级平均数据、个人历史同期发展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儿童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目前所处的状态,生成儿童发展的数据库,使幼儿园对儿童发展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该系统理念前瞻、设计创新、使用方便,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目前国内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的一次拓展和革新,将成为幼儿园评价工作发展的趋势。 參考文献:
[1][2][3]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8.25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5][美]帕特丽夏.韦斯曼,乔安妮.亨德里克. 幼儿全人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3..
[6]章丽.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与重构[J].早期教育, 2013(7-8).
Complete Children and Progressive Research on Kindergarten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Nanjing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Abstract: Since 1983, our kindergarten has been taking the lead in doing research on the reform from separate-subject teaching to comprehensive curricula across China and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research achievements. 30 years of exploration, studies, summ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helps our kindergarten gradually form the unique curriculum values, frameworks, methods, organization styles and assessment systems, and the curriculum mode of constructing children’s experience with themes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hildren’s educational modes i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we have summariz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and research emphases of comprehensive curricula and changed the comprehensive ideas into the practical modes so that comprehensive curricula can correspond with and match the cultivating of complete children.
Key words: complete children; kindergarten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progressiv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