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闹闹与壮壮的分享故事
闹闹比壮壮小10个月,两个小朋友是邻居。在不同年龄段,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耍时,会出现不同的“萌态”。
当2岁的壮壮和1岁的闹闹在一起玩时,超不过10分钟就会有纷争,起因大多是一个要玩另一个手里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当2岁的闹闹来3岁的壮壮家玩时,壮壮明确告诉他:“变形金刚是我的宝贝,你不许玩!”但那些不是“宝贝”的玩具,闹闹可以随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当4岁的壮壮去3岁的闹闹家玩时,闹闹赶紧找来一个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车——他的最爱,一股脑装进袋子里,向妈妈宣布,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妈妈说:“他就是不想让壮壮玩这些小汽车。”
几乎每个宝宝都有这样的时候,拼命护着自己的玩具。宝宝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父母的脸上往往会“挂不住”,这些宝宝也真是太不给父母面子了!于是,大人会断言:“现在的宝宝真是太自私了!”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宝宝顶得起吗?
还是接着看壮壮和闹闹的关系是如何往下发展的。
壮壮快5岁了,闹闹也刚过4岁生日。两个小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大方起来,谁借谁的玩具都可以,买来的新玩具两人一起玩。
他们自觉地开始分享,并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成长。3岁前的宝宝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
宝宝独特的物权意识
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宝宝产生了“自我”意识,刻板地划分物权,以此来获得关于“自我”的概念。此时,他以为他的、他喜欢的、他想要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所以,此时“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
v 宝宝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独立
在这个阶段,宝宝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v 宝宝尚未掌握“借”与“还”的概念
宝宝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就意味着丢失。宝宝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的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从物权意识到分享意识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宝宝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3岁前,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而是活在小小的自我世界里。在幼儿园的托班里,很少见到有两三个宝宝一起玩的,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除非有其他小朋友侵犯他的领域或玩具。
宝宝还不会主动与人分享是正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不用培养或引导他们的分享意识。
v 认识自己的物权
对于小宝宝来说,从他认物开始,就让他知道,家里什么东西是爸爸的,什么是妈妈的,什么是他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哪些东西他是不可以随便动的,比如爸爸的电脑、妈妈的皮包等。
宝宝的东西也一样,没经过他允许,爸爸妈妈是不能把玩具随便给别人的。如果要用宝宝的东西,最好征求他的同意:“用你的小碗盛一下粥,可以吗?”“宝宝,借你的红色彩笔给妈妈用一下,我要在书上做个记号。”即使是父母之间,要是也能注意这一点是最好的,比如妈妈要用爸爸的电脑,先打个招呼,宝宝听着,就会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有些则是别人的,用别人东西之前打招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通过玩一玩买卖游戏,可以让宝宝懂得买东西时的规矩,更明白一件东西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准备一些小纸片当做钱,几个空饮料瓶或几件玩具当做商品,让宝宝扮成顾客买东西。在宝宝买东西的时候,提醒他付钱。也可以让宝宝扮成收银员,当你买东西时,主动把钱交给宝宝。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直接去超市“实践”。
v 尊重别人的物权
尊重别人,自己首先要得到尊重。父母要尊重宝宝的物权,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分享,并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到了宝宝两三岁,就该让他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物权,并认识“借”与“还”的概念了。
刚开始宝宝们是不愿意自己的物品被“借”的,但有过几次“借”与“还”的体验,宝宝就会明白,借出去并非就成了对方的,玩具还是自己的,因为会还回来。对于另一方而言,只有还回来,才有可能借回新的玩具。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道理光凭讲是讲不明白的,生活经验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宝宝自觉自愿与人分享的意识形成之前,父母别为了面子强迫宝宝去分享,否则,宝宝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自己的物权也是不能作主的。这样的话,长大后他们就可能不敢主张自己的正当权益。也不要为一个玩具、一块饼干就给宝宝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而要理解、接纳宝宝,耐心等待宝宝逐渐成长,让分享变成一件他心甘情愿的事。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子课题《0-3岁儿童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的研发》负责人)
闹闹比壮壮小10个月,两个小朋友是邻居。在不同年龄段,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耍时,会出现不同的“萌态”。
当2岁的壮壮和1岁的闹闹在一起玩时,超不过10分钟就会有纷争,起因大多是一个要玩另一个手里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当2岁的闹闹来3岁的壮壮家玩时,壮壮明确告诉他:“变形金刚是我的宝贝,你不许玩!”但那些不是“宝贝”的玩具,闹闹可以随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当4岁的壮壮去3岁的闹闹家玩时,闹闹赶紧找来一个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车——他的最爱,一股脑装进袋子里,向妈妈宣布,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妈妈说:“他就是不想让壮壮玩这些小汽车。”
几乎每个宝宝都有这样的时候,拼命护着自己的玩具。宝宝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父母的脸上往往会“挂不住”,这些宝宝也真是太不给父母面子了!于是,大人会断言:“现在的宝宝真是太自私了!”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宝宝顶得起吗?
还是接着看壮壮和闹闹的关系是如何往下发展的。
壮壮快5岁了,闹闹也刚过4岁生日。两个小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大方起来,谁借谁的玩具都可以,买来的新玩具两人一起玩。
他们自觉地开始分享,并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成长。3岁前的宝宝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
宝宝独特的物权意识
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宝宝产生了“自我”意识,刻板地划分物权,以此来获得关于“自我”的概念。此时,他以为他的、他喜欢的、他想要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所以,此时“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
v 宝宝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独立
在这个阶段,宝宝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v 宝宝尚未掌握“借”与“还”的概念
宝宝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就意味着丢失。宝宝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的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从物权意识到分享意识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宝宝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3岁前,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而是活在小小的自我世界里。在幼儿园的托班里,很少见到有两三个宝宝一起玩的,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除非有其他小朋友侵犯他的领域或玩具。
宝宝还不会主动与人分享是正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不用培养或引导他们的分享意识。
v 认识自己的物权
对于小宝宝来说,从他认物开始,就让他知道,家里什么东西是爸爸的,什么是妈妈的,什么是他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哪些东西他是不可以随便动的,比如爸爸的电脑、妈妈的皮包等。
宝宝的东西也一样,没经过他允许,爸爸妈妈是不能把玩具随便给别人的。如果要用宝宝的东西,最好征求他的同意:“用你的小碗盛一下粥,可以吗?”“宝宝,借你的红色彩笔给妈妈用一下,我要在书上做个记号。”即使是父母之间,要是也能注意这一点是最好的,比如妈妈要用爸爸的电脑,先打个招呼,宝宝听着,就会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有些则是别人的,用别人东西之前打招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通过玩一玩买卖游戏,可以让宝宝懂得买东西时的规矩,更明白一件东西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准备一些小纸片当做钱,几个空饮料瓶或几件玩具当做商品,让宝宝扮成顾客买东西。在宝宝买东西的时候,提醒他付钱。也可以让宝宝扮成收银员,当你买东西时,主动把钱交给宝宝。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直接去超市“实践”。
v 尊重别人的物权
尊重别人,自己首先要得到尊重。父母要尊重宝宝的物权,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分享,并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到了宝宝两三岁,就该让他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物权,并认识“借”与“还”的概念了。
刚开始宝宝们是不愿意自己的物品被“借”的,但有过几次“借”与“还”的体验,宝宝就会明白,借出去并非就成了对方的,玩具还是自己的,因为会还回来。对于另一方而言,只有还回来,才有可能借回新的玩具。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道理光凭讲是讲不明白的,生活经验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宝宝自觉自愿与人分享的意识形成之前,父母别为了面子强迫宝宝去分享,否则,宝宝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自己的物权也是不能作主的。这样的话,长大后他们就可能不敢主张自己的正当权益。也不要为一个玩具、一块饼干就给宝宝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而要理解、接纳宝宝,耐心等待宝宝逐渐成长,让分享变成一件他心甘情愿的事。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子课题《0-3岁儿童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的研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