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威股份成立于1995年,肇始于饲料工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占据着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近年来,通威股份逐步涉足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快速发展,公司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是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到2019年,公司光伏业务营收首次与农牧业务持平,真正实现了农业和新能源的“两轮驱动”。
通威股份立志于“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以农业及太阳能光伏为主业,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公司在农业产业链中主要生产水产饲料、畜禽饲料,在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中主要生产多晶硅与电池片。在综合应用端,通威股份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在农业方面,水产饲料一直是通威股份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业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7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建立周边销售覆盖的经营模式,同时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技术、金融等配套服务。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已布局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在光伏新能源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其中单晶料占比约90%;太阳能电池产能20GW,位列全球首位,其中高效单晶电池17GW。公司坚持执行“543”成本战略规划,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逐年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目前在建光伏项目的综合成本已下降至4元/W以内,随着新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技术的创新进步,2020年有望将成本降至3.5元/W以内,加快实现全面平价上网。
4月20日晚间,通威股份披露了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度报告,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5.55亿,同比增长36.39%,增幅创下近5年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26.35亿,同比增长30.51%。一举扭转了2018年因政策变动的增速下降趋势。
2016年以来,通威股份在保持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的同时,大举进军光伏产业。2019年,公司光伏业务营收同比大涨74.52%,达到178.01亿元,占总营收的47.40%,与农牧业务的营收占比基本持平。而在2018年,公司的主营构成还是农牧业务占61.07%,光伏业务占37.04%的一强一弱格局。可以说2019年是通威股份真正實现“两轮平衡”的一年。
“两轮平衡”的实现,仰仗于2019年通威股份在光伏产业上的持续发力。在高纯晶硅领域,2019年3月包头新产能达产,2019年5月乐山新产能达产,合计产能6万吨,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92.46%,2019年第4季度公司产能利用率达116.84%。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成都三期项目和安徽项目在2019年第一季度达产,报告期内多晶电池产量3.37GW,产能利用率112.24%,单晶电池产量10.03GW,产能利用率114.89%。
多头并进的局面,为通威股份在产品产销两端的表现以及平均生产成本的下降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公司实现高纯晶硅产量6.44万吨,同比增长233.89%;销量6.38万吨,同比增长232.50%,全年平均生产成本4.33万元/吨,在市场价格比2018年同期下降30%-40%的情况下,实现毛利率24.45%。随着乐山一期、包头一期项目的达产达标,产能发挥不断提升,各项消耗指标不断下降,目前公司高纯晶硅月产量已超过8000吨,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实现销售收入122.71亿元,同比增长60.56%;产量13.47 GW,同比增长109.01%;销量13.33GW,同比增长106.92%,实现毛利率20.33%。截止2019年末,通威股份已在江苏泗洪、江西南昌等全国多个省市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56个,装机并网规模1469MW,2019年实现发电17.23亿度。
在研发方面,通威股份一直将科研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推动要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0亿元,同比增加4亿元,增幅67.44%。其中,农牧板块研发投入2.37亿元,同比增幅12.15%。光伏板块研发投入7.64亿元,增幅高达97.65%。
正是这样的投入力度,让通威股份迅速成长为上游硅料和中游电池片领域的“双霸主”,在光伏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通威股份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
2019年,公司饲料及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6.89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饲料销量490.05万吨,同比增长15.75%,其中水产饲料同比增长21.31%,特种水产饲料同比增长44.72%,增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通威股份技术中心是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技术中心拥有科研人员近500人,设有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报专利515件,获得专利授权398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技术中心在年度考核中被国家发改委评价为“优秀”,位列全国综合排名第69名、全国农牧行业第1名。
在公司农业板块方面,通威股份计划以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为基础,打造世界级的安全食品供应商。2020年,通威股份饲料及相关产业链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超过200亿元,坚持“扬长砍短,战略聚焦”,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巩固公司在水产饲料的优势地位。
2019年是我国光伏产业由补贴时代迈入平价时代的元年。在政策调整下,国内光伏装机规模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海外市场的大幅增长,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出口增速持续提升。今年3月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重点突出推进平价上网和加大力度实施需国家补贴项目竞争配置的两大方向,同时强化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电力送出和消纳保障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通威股份表示,目前国家光伏政策方向较为明朗,预计2020年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区域和平价上网项目规模将扩大,这既加速光伏行业尽快结束对国家补贴的依赖,又推动未来光伏行业由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标志著光伏市场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在对未来充分研判的基础上,面对未来,通威股份在光伏行业的发展战略是打造世界级的清洁能源运营商。今年2月份,通威股份发布了《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显示,公司计划在4年内,将硅料产能将扩至22万吨-29万吨,具体而言,2021-2023年硅料产能将分别扩至11.5-15万吨、15-22万吨、22-29万吨,新增产能生产成本目标3-4万元/吨,现金成本目标为2-3万元/吨。2020年-2023年高效电池规划产能分别为30-40GW、40-60GW、60-80GW、80-100GW,产能规模全球第一。此外公司在PERC+、TOPCon、HJT等新型技术领域均有布局,已有400MW异质结电池中试线(规划2GW),是业内规模较大的HJT产线,预计2023年HJT转换效率有望达到25%以上。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目前公司单晶PERC电池非硅成本平均为0.2-0.25元/W,处于行业第一梯队。2019年底成都四期166大尺寸电池投产,预计眉山210电池产线有望在今年Q2投产,随着大尺寸电池占比提升,到2020年底公司非硅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根据公司规划,未来新增产能均兼容210及以下尺寸,非硅成本有望降至0.18元/W以下。
2020年,高纯晶硅业务力争实现9万吨的产销量,太阳能电池业务力争实现20GW以上产销量;光伏发电业务预计新增投资建设“渔光一体”项目1GW以上。高纯晶硅业务新项目建设方面,将启动乐山二期3.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预计2021年9月底前竣工投产;启动云南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预计2021年11月底前竣工投产。太阳能电池业务,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将在原有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降本步伐。技术研发方面,电池片技术革新较快,公司将紧密跟踪前沿技术,推动PERC+,TOPCON、HJT等新技术研发进程,在技术成熟时,迅速导入新技术实现量产。光伏发电业务,继续深化“渔业+光伏”的协同优势,集中资源打造“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并建成一定数量大型示范基地,预计新增投资建设“渔光一体”电站1GW以上,预计全年实现上网电量25亿度,力争最优项目的系统投资成本突破3元/W以下。
独特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
通威股份立志于“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以农业及太阳能光伏为主业,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公司在农业产业链中主要生产水产饲料、畜禽饲料,在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中主要生产多晶硅与电池片。在综合应用端,通威股份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在农业方面,水产饲料一直是通威股份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业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7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建立周边销售覆盖的经营模式,同时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技术、金融等配套服务。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已布局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在光伏新能源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其中单晶料占比约90%;太阳能电池产能20GW,位列全球首位,其中高效单晶电池17GW。公司坚持执行“543”成本战略规划,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逐年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目前在建光伏项目的综合成本已下降至4元/W以内,随着新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技术的创新进步,2020年有望将成本降至3.5元/W以内,加快实现全面平价上网。
营收净利大涨 光伏业务首次与农牧业务持平
4月20日晚间,通威股份披露了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度报告,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5.55亿,同比增长36.39%,增幅创下近5年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26.35亿,同比增长30.51%。一举扭转了2018年因政策变动的增速下降趋势。
2016年以来,通威股份在保持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的同时,大举进军光伏产业。2019年,公司光伏业务营收同比大涨74.52%,达到178.01亿元,占总营收的47.40%,与农牧业务的营收占比基本持平。而在2018年,公司的主营构成还是农牧业务占61.07%,光伏业务占37.04%的一强一弱格局。可以说2019年是通威股份真正實现“两轮平衡”的一年。
“两轮平衡”的实现,仰仗于2019年通威股份在光伏产业上的持续发力。在高纯晶硅领域,2019年3月包头新产能达产,2019年5月乐山新产能达产,合计产能6万吨,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92.46%,2019年第4季度公司产能利用率达116.84%。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成都三期项目和安徽项目在2019年第一季度达产,报告期内多晶电池产量3.37GW,产能利用率112.24%,单晶电池产量10.03GW,产能利用率114.89%。
多头并进的局面,为通威股份在产品产销两端的表现以及平均生产成本的下降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公司实现高纯晶硅产量6.44万吨,同比增长233.89%;销量6.38万吨,同比增长232.50%,全年平均生产成本4.33万元/吨,在市场价格比2018年同期下降30%-40%的情况下,实现毛利率24.45%。随着乐山一期、包头一期项目的达产达标,产能发挥不断提升,各项消耗指标不断下降,目前公司高纯晶硅月产量已超过8000吨,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实现销售收入122.71亿元,同比增长60.56%;产量13.47 GW,同比增长109.01%;销量13.33GW,同比增长106.92%,实现毛利率20.33%。截止2019年末,通威股份已在江苏泗洪、江西南昌等全国多个省市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56个,装机并网规模1469MW,2019年实现发电17.23亿度。
在研发方面,通威股份一直将科研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推动要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0亿元,同比增加4亿元,增幅67.44%。其中,农牧板块研发投入2.37亿元,同比增幅12.15%。光伏板块研发投入7.64亿元,增幅高达97.65%。
正是这样的投入力度,让通威股份迅速成长为上游硅料和中游电池片领域的“双霸主”,在光伏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
通威股份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
2019年,公司饲料及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6.89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饲料销量490.05万吨,同比增长15.75%,其中水产饲料同比增长21.31%,特种水产饲料同比增长44.72%,增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通威股份技术中心是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技术中心拥有科研人员近500人,设有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报专利515件,获得专利授权398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技术中心在年度考核中被国家发改委评价为“优秀”,位列全国综合排名第69名、全国农牧行业第1名。
在公司农业板块方面,通威股份计划以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为基础,打造世界级的安全食品供应商。2020年,通威股份饲料及相关产业链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超过200亿元,坚持“扬长砍短,战略聚焦”,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巩固公司在水产饲料的优势地位。
打造世界级的清洁能源运营商
2019年是我国光伏产业由补贴时代迈入平价时代的元年。在政策调整下,国内光伏装机规模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海外市场的大幅增长,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出口增速持续提升。今年3月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重点突出推进平价上网和加大力度实施需国家补贴项目竞争配置的两大方向,同时强化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电力送出和消纳保障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通威股份表示,目前国家光伏政策方向较为明朗,预计2020年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区域和平价上网项目规模将扩大,这既加速光伏行业尽快结束对国家补贴的依赖,又推动未来光伏行业由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标志著光伏市场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在对未来充分研判的基础上,面对未来,通威股份在光伏行业的发展战略是打造世界级的清洁能源运营商。今年2月份,通威股份发布了《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显示,公司计划在4年内,将硅料产能将扩至22万吨-29万吨,具体而言,2021-2023年硅料产能将分别扩至11.5-15万吨、15-22万吨、22-29万吨,新增产能生产成本目标3-4万元/吨,现金成本目标为2-3万元/吨。2020年-2023年高效电池规划产能分别为30-40GW、40-60GW、60-80GW、80-100GW,产能规模全球第一。此外公司在PERC+、TOPCon、HJT等新型技术领域均有布局,已有400MW异质结电池中试线(规划2GW),是业内规模较大的HJT产线,预计2023年HJT转换效率有望达到25%以上。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目前公司单晶PERC电池非硅成本平均为0.2-0.25元/W,处于行业第一梯队。2019年底成都四期166大尺寸电池投产,预计眉山210电池产线有望在今年Q2投产,随着大尺寸电池占比提升,到2020年底公司非硅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根据公司规划,未来新增产能均兼容210及以下尺寸,非硅成本有望降至0.18元/W以下。
2020年,高纯晶硅业务力争实现9万吨的产销量,太阳能电池业务力争实现20GW以上产销量;光伏发电业务预计新增投资建设“渔光一体”项目1GW以上。高纯晶硅业务新项目建设方面,将启动乐山二期3.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预计2021年9月底前竣工投产;启动云南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预计2021年11月底前竣工投产。太阳能电池业务,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将在原有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降本步伐。技术研发方面,电池片技术革新较快,公司将紧密跟踪前沿技术,推动PERC+,TOPCON、HJT等新技术研发进程,在技术成熟时,迅速导入新技术实现量产。光伏发电业务,继续深化“渔业+光伏”的协同优势,集中资源打造“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并建成一定数量大型示范基地,预计新增投资建设“渔光一体”电站1GW以上,预计全年实现上网电量25亿度,力争最优项目的系统投资成本突破3元/W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