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五年,安康市确定了做强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特色生物加工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设施农业三大战略性潜力产业,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以高新、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化、清洁型、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安康学院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坚持文学、农学、理学三个特色学科方向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特色学科的内涵,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大力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安康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关键词:地方产业 结构调整 地方院校 学科专业建设 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对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调研报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安康市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考察;第二部分是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出发,对我校如何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
一、安康市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根据《安康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精神,未来五年安康市将把加快新型工业步伐作为壮大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居民创业创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生态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化建设,全力促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努力做强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特色生物加工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设施农业三大战略性潜力产业,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以高新、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化、清洁型、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做强做大五大主导产业
1、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源产业以及清洁燃煤电力产业,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打造全国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全面完成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加快旬阳、白河水电站项目建设,提高水电站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依托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以安康高新区和旬阳生态工业园为重点,积极推进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项目建设,建成我省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基地。加大清洁燃煤技术的运用,开工建设旬阳、石泉火电厂。加强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合作,完成核电站选址、大件运输和取水专题方案,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2、新型材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特色矿产资源,按照《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冶电联营,组织实施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新型化工建筑材料四大体系、九大产业链条,重点推进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石英石、重晶石(中毒石)、铅锌、硫铁矿、白云岩、铁矿石、煤矸石、石灰石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成以钡化工、硅材料、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为主的全省重要的现代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3、富硒食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推进种植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促进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依托“一体两翼”和县域经济核心地带,分别建成若干菜食品生产基地、富硒矿泉水生产与加工基地,全面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把安康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富硒食品种植加工生产示范基地”。
4、特色生物加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生物、水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重点发展桑蚕、中药、渔业等优势特色生物资源深加工生产,促进农业产品向工业品延伸、农业向工业扩展,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
5、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和交通枢纽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经营,加快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本要素,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把安康打造成为中国山水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重点构建“一山(南宫山)一湖(瀛湖)一城(中心城市)”三大核心精品景区和汉水风情休闲游、巴山生态度假游、秦岭山水体验游和田园观光乡村游四大片区的旅游格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旅游产品宣传和推介,加强与周边重点旅游景区的协作,精心培育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安康—岚皋—镇坪—平利—安康区域旅游精品环线、西安—宁陕—石泉—汉阴—安康—西安二日游黄金旅游环线,打造“千里秦岭”品牌。加强文化内涵挖掘、演艺展示、精品打造、宣传推介,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化开发力度,形成安康地方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建成黄洋河民俗乡村旅游带、紫阳茶韵乡村游憩带、长安休闲乡村游憩带、月河乡韵乡村游憩带、岚河漂流乡村旅游带、宁陕森林乡村旅游带六个乡村旅游带。
(二)大力培育壮大潜力产业
1、现代设施农业。在河谷川道、山间盆地和低山丘陵地带,以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花卉为重点,以现代装备和栽培技术为支撑,以新型组织模式和市场机制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技术、生态型、优质高产设施农业。加强月河川道设施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引进新优品种,建设工厂化育苗育种中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高性能磊棚设施建设,示范推广智能温室配套建设完善的水电路基础设施,积极实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2、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西三角”三大经济区联动节点地位,结合秦巴山地市场要求,以装备配套和服务其他产业为主导方向,发掘细分市场,建设“秦巴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近期以陕汽集团、宝通公司、宝利公司和秦凤公司制造加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专用车、特产种车、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动自行车、农用机械及土特产品加工机械制造。
3、现代物流业。依托安康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强铁路、公路、航运等物流运输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安康中心城市为轴心、九县县城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改造火车站(及张岭货场)大宗物品物流中心和旬阳铁路物流中心,强化安康连接周边大城市和重点经济区的综合物流枢纽功能。围绕市级综合物流园区,配套建设二级综合物流站场和专业化物流中心,在汉阴、石泉、旬阳、平利等县城建设区域性综合物流站场,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现代物流网络。 (三)建设秦巴山地优势资源深加工开发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1、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一体两翼”河谷平川地带,集中布局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专业化分工明确的资源加工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
2、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清洁、节约型资源开发产业体系。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强产业、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改造,着力打造魔芋、畜牧、中药、生物质能、设施农业、钡盐化工、煤矸石、有色金属材料、硅产业、建材等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以深加工生产为主导清洁、节约型资源开发产业体系,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水平、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附表1循环经济产业链 略)。到2015年,重点产业的资源循环开发利用附加值达到30亿元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3、以“一体两翼”核心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按资源采集在当地、深加工生产在川道、产业项目进园区、园区项目必须循环生产的要求,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依托“一体两翼”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建设十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把“一体两翼”建设成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体的核心产业集聚区(附表2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略)。创新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较高水准的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和现代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县城、重点镇集聚发展的新区。
二、关于我院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如何服务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康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我校学科建设思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二是大力培养安康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一)大力发展应用研究,为安康市五大主导产业、三大潜力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服务。
1、通过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以开展应用研究、服务地方为荣,主动到农村、企业、产业发展一线,发现研究课题,把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写在安康“一体两翼”核心经济集聚区的十大经济园区,在安康五大主导产业、三大潜力产业、二十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做文章。
2、学院设立应用研究奖励基金,对科技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教师、科研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
3、院级科研项目要增大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应用研究”立项。学院发布科研项目指南时,应走出校门,与政府相关部门一道,深入企业、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地,调查了解他们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管理难题,了解他们的科技所需,把这些难题、所需列入科研项目指南,以鼓励、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走向安康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要发挥地方高校科研优势,对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特大难题,组织专门团队进行技术攻关;要发挥地方高校智囊库作用,组织地方产业发展智囊团,为地方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推进地方产业健康发展。
4、积极探索科技服务地方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推进产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从而持久地保护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的积极性,使科研服务地方步入良性、常态化轨道。
(二)大力培养安康市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为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围绕安康市产业调整的需要,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根据安康市做强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特色生物加工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设施农业三大战略性潜力产业,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以高新、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化、清洁型、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我院应在继续坚持文学、农学、理学三个特色学科方向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一级学科以及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二级学科的建设。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师资培养引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平台建设,提高为安康市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2、根据安康市产业发展所需,改造调整现有专业,培养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口的各类专业。要下决心调整改造高职专业结构,尤其是对那些办学时间长、学生就业难而师资力量充沛的专业要通过逐步减小招生规模,或采取隔年招生等方式,进行逐步裁减;对那些有一定需求,但就业市场仍较冷清的专业,要通过革新课程体系,改善课程结构,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对那些就业现状差,且就业前景堪忧的专业要坚决停下来。根据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我院可增设电力、食品生产与卫生、英语旅游、物流管理、生物化工、制药等高职专业,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行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新增本科专业要考虑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为地方后续发展培养眼前留得住、转岗适应能力较强、专业功底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若干年磨炼能成为某领域技术管理骨干乃至领军人物。
(三)要针对安康市主导产业相对分散,产业规模较小,人才需要面大量小等特点,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要及时掌握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做到按需培养,适时调整招生规模,采取小班额、隔年招生、增大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等多种方式,既有效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又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四)要有效利用校外办学资源,通过建立院校联盟、友好协作机制,增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要加强同类院校合作,实行资源共享,解决相关专业师资不足问题;与相关院校联合培养毕业生,解决地方产业发展所需的特殊人才;通过与企业、经济园区建立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同体等途径,解决实验实训设备不足,使人才培养、科技服务贴近安康产业发展的实际,更大限度地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产业 结构调整 地方院校 学科专业建设 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对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调研报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安康市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考察;第二部分是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出发,对我校如何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
一、安康市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根据《安康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精神,未来五年安康市将把加快新型工业步伐作为壮大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居民创业创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生态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化建设,全力促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努力做强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特色生物加工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设施农业三大战略性潜力产业,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以高新、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化、清洁型、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做强做大五大主导产业
1、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源产业以及清洁燃煤电力产业,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打造全国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全面完成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加快旬阳、白河水电站项目建设,提高水电站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依托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以安康高新区和旬阳生态工业园为重点,积极推进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项目建设,建成我省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基地。加大清洁燃煤技术的运用,开工建设旬阳、石泉火电厂。加强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合作,完成核电站选址、大件运输和取水专题方案,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2、新型材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特色矿产资源,按照《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冶电联营,组织实施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新型化工建筑材料四大体系、九大产业链条,重点推进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石英石、重晶石(中毒石)、铅锌、硫铁矿、白云岩、铁矿石、煤矸石、石灰石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成以钡化工、硅材料、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为主的全省重要的现代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3、富硒食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推进种植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促进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依托“一体两翼”和县域经济核心地带,分别建成若干菜食品生产基地、富硒矿泉水生产与加工基地,全面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把安康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富硒食品种植加工生产示范基地”。
4、特色生物加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生物、水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重点发展桑蚕、中药、渔业等优势特色生物资源深加工生产,促进农业产品向工业品延伸、农业向工业扩展,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
5、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和交通枢纽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经营,加快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本要素,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把安康打造成为中国山水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重点构建“一山(南宫山)一湖(瀛湖)一城(中心城市)”三大核心精品景区和汉水风情休闲游、巴山生态度假游、秦岭山水体验游和田园观光乡村游四大片区的旅游格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旅游产品宣传和推介,加强与周边重点旅游景区的协作,精心培育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安康—岚皋—镇坪—平利—安康区域旅游精品环线、西安—宁陕—石泉—汉阴—安康—西安二日游黄金旅游环线,打造“千里秦岭”品牌。加强文化内涵挖掘、演艺展示、精品打造、宣传推介,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化开发力度,形成安康地方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建成黄洋河民俗乡村旅游带、紫阳茶韵乡村游憩带、长安休闲乡村游憩带、月河乡韵乡村游憩带、岚河漂流乡村旅游带、宁陕森林乡村旅游带六个乡村旅游带。
(二)大力培育壮大潜力产业
1、现代设施农业。在河谷川道、山间盆地和低山丘陵地带,以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花卉为重点,以现代装备和栽培技术为支撑,以新型组织模式和市场机制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技术、生态型、优质高产设施农业。加强月河川道设施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引进新优品种,建设工厂化育苗育种中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高性能磊棚设施建设,示范推广智能温室配套建设完善的水电路基础设施,积极实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2、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西三角”三大经济区联动节点地位,结合秦巴山地市场要求,以装备配套和服务其他产业为主导方向,发掘细分市场,建设“秦巴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近期以陕汽集团、宝通公司、宝利公司和秦凤公司制造加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专用车、特产种车、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动自行车、农用机械及土特产品加工机械制造。
3、现代物流业。依托安康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强铁路、公路、航运等物流运输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安康中心城市为轴心、九县县城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改造火车站(及张岭货场)大宗物品物流中心和旬阳铁路物流中心,强化安康连接周边大城市和重点经济区的综合物流枢纽功能。围绕市级综合物流园区,配套建设二级综合物流站场和专业化物流中心,在汉阴、石泉、旬阳、平利等县城建设区域性综合物流站场,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现代物流网络。 (三)建设秦巴山地优势资源深加工开发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1、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一体两翼”河谷平川地带,集中布局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专业化分工明确的资源加工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
2、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清洁、节约型资源开发产业体系。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强产业、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改造,着力打造魔芋、畜牧、中药、生物质能、设施农业、钡盐化工、煤矸石、有色金属材料、硅产业、建材等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以深加工生产为主导清洁、节约型资源开发产业体系,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水平、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附表1循环经济产业链 略)。到2015年,重点产业的资源循环开发利用附加值达到30亿元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3、以“一体两翼”核心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按资源采集在当地、深加工生产在川道、产业项目进园区、园区项目必须循环生产的要求,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依托“一体两翼”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建设十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把“一体两翼”建设成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体的核心产业集聚区(附表2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略)。创新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较高水准的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和现代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县城、重点镇集聚发展的新区。
二、关于我院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如何服务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康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我校学科建设思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二是大力培养安康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一)大力发展应用研究,为安康市五大主导产业、三大潜力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服务。
1、通过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以开展应用研究、服务地方为荣,主动到农村、企业、产业发展一线,发现研究课题,把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写在安康“一体两翼”核心经济集聚区的十大经济园区,在安康五大主导产业、三大潜力产业、二十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做文章。
2、学院设立应用研究奖励基金,对科技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教师、科研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
3、院级科研项目要增大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应用研究”立项。学院发布科研项目指南时,应走出校门,与政府相关部门一道,深入企业、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地,调查了解他们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管理难题,了解他们的科技所需,把这些难题、所需列入科研项目指南,以鼓励、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走向安康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要发挥地方高校科研优势,对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特大难题,组织专门团队进行技术攻关;要发挥地方高校智囊库作用,组织地方产业发展智囊团,为地方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推进地方产业健康发展。
4、积极探索科技服务地方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推进产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从而持久地保护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的积极性,使科研服务地方步入良性、常态化轨道。
(二)大力培养安康市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为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围绕安康市产业调整的需要,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根据安康市做强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特色生物加工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设施农业三大战略性潜力产业,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以高新、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化、清洁型、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我院应在继续坚持文学、农学、理学三个特色学科方向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一级学科以及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二级学科的建设。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师资培养引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平台建设,提高为安康市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2、根据安康市产业发展所需,改造调整现有专业,培养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口的各类专业。要下决心调整改造高职专业结构,尤其是对那些办学时间长、学生就业难而师资力量充沛的专业要通过逐步减小招生规模,或采取隔年招生等方式,进行逐步裁减;对那些有一定需求,但就业市场仍较冷清的专业,要通过革新课程体系,改善课程结构,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对那些就业现状差,且就业前景堪忧的专业要坚决停下来。根据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我院可增设电力、食品生产与卫生、英语旅游、物流管理、生物化工、制药等高职专业,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行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新增本科专业要考虑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为地方后续发展培养眼前留得住、转岗适应能力较强、专业功底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若干年磨炼能成为某领域技术管理骨干乃至领军人物。
(三)要针对安康市主导产业相对分散,产业规模较小,人才需要面大量小等特点,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要及时掌握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做到按需培养,适时调整招生规模,采取小班额、隔年招生、增大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等多种方式,既有效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又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四)要有效利用校外办学资源,通过建立院校联盟、友好协作机制,增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要加强同类院校合作,实行资源共享,解决相关专业师资不足问题;与相关院校联合培养毕业生,解决地方产业发展所需的特殊人才;通过与企业、经济园区建立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同体等途径,解决实验实训设备不足,使人才培养、科技服务贴近安康产业发展的实际,更大限度地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