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救国获新生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从小就期待红旗一角的光荣,向往党旗下庄严的誓言?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红色基因一路传递,信仰的力量薪火相传。也许,现在的我们就可以丰富自己对那段红色岁月、光荣历史的了解,为未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他是一个不愿参加政治活动,只愿埋头念书的人。
  他也是一个在列强侵略、国将不国时,创办新式学校,投身新式教育,探索教育救国的人。
  他是毛泽东的老师,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徐特立。
  1906年,江西南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法国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强迫南昌知县给予特权,在遭到对方拒绝之后,王安之一怒之下刺伤知县。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愤怒的南昌百姓罢工、罢市、罢课,要求严惩凶手。随着冲突升级,以王安之为首的数名传教士被打死。
  结果,懦弱的清政府屈服于英法恶势力,不仅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还赔偿了寻衅滋事的教士及教堂一大笔钱。
  当时,徐特立是长沙周南女校的教员。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服务”。徐特立在讲台上谈到这起案件时,愤怒之下,竟抽刀断指,用自己的血写下抗议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写完后,他就晕了过去。
  后来,徐特立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徐特立教育学生,非常注重言教与身教相一致,以身作则。他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认为读书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懂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笔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要用一个本子摘抄书中精彩的地方。在他众多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十分认同这样的学习方法,勤做笔记,勤思常悟,对所学理论和当时的局势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些思想结晶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这个学生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毛泽东后来回忆道:“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革命救国
  1926年末,徐特立在长沙望麓园与昔日的学生、如今的农民运动领导者毛泽东重逢。彼时,徐特立是长沙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人物。他曾在自传中提及,长沙的教育在1919年以前,差不多都是由他一手办起来的。长沙一共有 800 个小学校,所有教员是他短时间培训出来的。当时,徐特立向毛泽东介绍了西欧各个国家的教育情况,毛泽东向徐特立介绍了大革命的性质、宗旨、目的、目标和他对革命方法、手段、道路的探索性意见,并建议徐特立“走出书斋,到工人中去,现时特别到乡下,到农民中去考察一下”。
  学生的建议,徐特立记在心上。第二年春,他便启程回长沙县五美乡调查农民运动的情况。“我下乡住一个星期,使我从十八岁到五十岁以来的思想整个革了命。我过去所崇拜的康梁和中山,比之有组织的农民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渺乎小矣。”
  他開始认识到,在当时的背景下,宣传、教育的力量十分有限。只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彻底摧毁反动的封建势力,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他参加了国民党左派,担任了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还被选为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委员,为发展湖南的工农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1927年,国民党右派开始清党反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人受到血腥屠杀和迫害。历经半生艰辛摸索的徐特立,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下,年过半百的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此获得了新生”,开启革命生涯。
  革命教育
  1931 年 11 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在瑞金成立,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管教育、文化艺术工作的机关。从苏联归国的徐特立任代部长、副部长,指导整个中央苏区的教育工作。
  徐特立一直有教育救国的理想,但他在调研时注意到,中央苏区的扫盲教育迫在眉睫。比如,他和红军家属举行会谈时,家属们都提到,丈夫出征在外,寄了信回来,但她们大字不识,需要别人念给她们听,信中提到的事总让他人先知晓;当她们想寄家书过去,告诉丈夫家里一切都好、不要牵挂时,也要四处寻找他人代笔,十分不便。
  经过深思熟虑,徐特立提出一套扫盲教育方案并大力推行下去。中央苏区的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赶集的路上,在通往村外的墙上,都立起了识字牌,还有老师教书识字,识字班、列宁小学和夜校更是办得如火如荼。有人统计,到1934年2月,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有夜校6462所,学生94517人,识字人员155371人。徐特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扫盲大王”。
  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成立,徐特立担任教育部部长。那时陕北的地区教育,“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率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但徐特立依然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创办扫盲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创办小学校,改善当地极其落后的文化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的施政纲领中,也把扫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继续推行消灭文盲政策,推广新文字教育,健全正规学制,普及国民教育……”
  徐特立50岁入党,从中央苏区到陕北边区,一直是红色教育的主持者。他一生秉持救国救民的宏大理想,在两种身份的融合中,谱写了一曲“教育”与“革命”的和谐变奏曲。
其他文献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街头突然多了一种由单线条的字母组成的“Taki183”涂鸦。这是一个年轻的传单工在穿梭于街头巷尾工作时随手留下的,却比那些他散出去的传单留存的时间更久。1971年,《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个创作者Taki的故事。他说创作涂鸦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在去过的每一个地方留下点什么。”  其实Taki并不是涂鸦的先行者,也并没有以涂鸦获得荣耀的野心,但是却阴差阳错地把这种地
期刊
早上醒来的时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  每次这哨子声引起了我不少的怅惘。  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的漂泊者的乡愁;不是呢,象我这样的Outcast(漂泊者),没有了故乡,也没有了祖国,所谓“乡愁”之类的优雅的情绪,轻易不会兜上我的心头。  也不是它那类乎军笳(编者注:古代塞北军用的管乐器)然而已颇小规模的悲壮的颤音,使我联想到另一方面的烟云似的过去;也不是呢,过去的,只留下
期刊
嗨!我亲爱的漂流勇士们!上一次的旅行中,我化身小王子,在最温暖的阳光里周游少年博览编辑部,又在最美丽的日落时分悄然来到两个呆萌女生的书桌上……噢,那过程很愉快,只是难免有点儿孤单——这一次,我将分身10本《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一鼓作气,冲向树林、草地、图书馆……还有一位老师的手心里!幸运的你,会遇见我吗?第1次漂流:图书馆奇遇记  在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我发现了一本极其不普通的书。  在
期刊
君不见,眼前这根孤零零、灰溜溜、羞怯怯歪在壁角里的扫帚,往年在森林里它也曾有过汁液旺盛、枝叶繁茂、欣欣向荣的日子。然而,如今呵,它生机早已枯萎,人类偏偏多事,拿一把枯枝绑在它那赤条条的躯干之上,妄想以人工与造化相颉颃,而又终归徒然;它现在的模样恰好跟过去翻了一个个儿:枝条委之于地,根梢朝向天空,成为一株上下颠倒的树,掌握在某个做苦工的贱丫头手里,受着命运任意拨弄,注定了要把别的东西清扫干净,而自己
期刊
每个人都是一道光线,被人追逐;每个人也是追光者,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那道光。  那是一个大雨将至的夏日午后。挂在商店屋檐下的风铃在风中不安地摇晃,发出阵阵急促的声响。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走着,谁都不想被大雨淋湿。  他躲进一家餐厅,点了些食物后,便坐在落地窗边等候。  一阵电闪雷鸣后,外面下起了大雨。雨像从空中倒灌下来一般,没一会儿就淹没了路面,只留下水道“咕嘟嘟”地冒着泡。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闯入他
期刊
一  翻过那座山,还是一样的沙漠。  炽烈的阳光下,四个探险者沿着沙丘缓慢地前行。他们似乎已经旅行了很久,宽檐帽上已经积满了沙尘,但精神仍然饱满。  “前面不遠处应该有一片绿洲,那里有一个王国,叫绿浓王国。我们可以在那儿获取补给。”长耳朵的探险者扶了扶眼镜,把目光从地图上收了回来。  “别看地图了,逐星,前面有个大家伙在向我们飞来!”矮个子布莱恩突然兴奋地蹦起来。趴在他肩上的彩色蜥蜴被吓了一跳,蹿
期刊
有一阵子,高中的语文课本上,“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很忙。  他活跃于学生天真不羁的信笔涂鸦下,在网络操手的推动下,成了一场全民风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说,这是对“诗中圣哲”的不尊重,反映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有人说,这只是学生纾解压力、发挥想象的一种手段。不过今天咱们不聊那些深刻的话题,只是说说古人那些涂鸦的趣事!  “涂鸦”一词,原出自于唐朝诗人卢仝(tóng)的诗句“涂抹诗书
期刊
[1]“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风水也好,算命也罢,这些都是封建迷信!”  我本想这么大声地斥责他,可是他给的钱实在太多了。所以,我只能有点生硬地说:“你能认出我来,说明我俩也有点缘分。我确实是许半仙,保安堂第十八代堂主,曾经赫赫有名的少年阴阳师。辨风水,改命格,都是我的拿手好戏。只可惜我年少时坏了规矩……罢了,往事不提!现在,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初中生许仙。保你这风水局,说难也不难,只是我退隐多年
期刊
村口的一条老巷子里,常有一只猫来回闲逛,碰到有人路过,它还会蹭蹭对方的脚,懒洋洋地“喵”上一声,引得路人忍不住搜罗食物,以讨它的欢心。  这只猫叫阿橘,是阿嫲的。阿嫲的爱人很早就离开她了,阿橘是阿嫲在巷口捡到的,一人一猫相伴着也过了七八年。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阿嫲的杂货铺里去,我也是。她的杂货铺是极漂亮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按着她的喜好摆放。有一列书架紧靠在墙边,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书籍和一些小玩具
期刊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jiōng)。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冰鉴:这首词是李清照随宋室南渡之后的作品。其看似婉约,貌写闺情,却苍凉沉郁,实蕴国恨。这位生于书香世家的女词人,在历经少女时代的清纯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