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阳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灌阳县;玉米;免耕栽培

1 玉米田地的选择


  应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及排灌良好的早田或缓坡地。对甜玉米、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特用玉米要隔离种植,隔离区的距离要求200米以上,也可采取时间隔离方法,但播期要错开30天以上。

2 选用优质高产良种


  选用经国家或广西审定通过,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以及根系发达的杂交玉米品种,如正大619、南泥湾18号、桂单26号、农大108等。选用经过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可防治病、虫、鼠、鸟危害,确保全苗。未“包衣” 的种子在播种前应在晴天晒种半天,可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势。

3 播种前杂草的处理


  播种前10天噴施高效、安全除草剂杀灭大田杂草或进行人工除草。除草剂有,20%敌草快、74.7%草甘膦(农民乐747)等,每亩的用量分别是20%敌草快250~300克、74.7%草甘膦200~250克,要求兑水50~60公斤全田均匀喷杀。喷施除草剂要掌握“草多重喷、草少轻喷”的原则,对无杂草的田、地块则不用喷施除草剂。在调配除草剂时,要充分搅拌均匀;喷药时要求地面无积水并在晴天用雾化程度较好的喷雾器喷施:喷后4小时内遇中到大雨需要重喷。在兑药时每亩加入2~4公斤的碳铵或尿素可增强除草剂的吸附效果。

4 适时播种


  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播种。3月上旬至中旬为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免耕秋种玉米的适宜播期一般在7月上旬到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底。对秋旱较严重的地方,可在春玉米收获前10~15天免耕套种玉米,可抢上秋种季节,确保玉米生长中后期避过“卡脖子”危害而夺取高产。

5 合理密植


  可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种植法。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紧凑型品种株距为20~23厘米,每亩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的株距为24~28厘米,每亩种植3900~4600株,平展型为30~33厘米,每亩种植3300~3700株。单行单株种植,行距为70厘米,株距,紧凑型品种为17~20厘米,半紧凑型为21~24厘米,平展型为25~28厘米。旱田种植的,可先播种后起畦,也可先起畦后播种。原来已经起垄成畦的直接在原来的畦面上开穴播种即可。免耕套种的秋玉米,应在春玉米株间挖穴点播或育苗移栽。 播种时先按规格挖好播种穴,亦淋水肥垫底,待水肥干后即播种或移栽,每穴点播种子23粒。然后用经过堆沤腐熟的农家肥盖种,使用化肥施于穴与穴之间,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
  播种施肥后用细土盖好,干旱地区盖土可厚一些,达5~8厘米。种子较小,顶土力较弱,不宜深播盖厚土,应以5厘米左右为宜,否则影响出苗。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覆盖秸秆
  将前作秸秆砍倒或压倒,均匀铺在行间,不但可以保水保肥,还可以保温防寒防旱,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为实现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6.2 化学除草
  在5~6叶期,进行人工除草或用玉米地专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每亩用4%烟嘧磺隆(玉农乐悬浮剂)5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6.3 追施攻秆肥
  早熟品种长至6~7叶,中迟熟品种8~9叶,追施攻秆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速效性氮肥。一般每亩施水粪500~1000公斤,或尿素4~5公斤,钾肥5~10公斤。可在株间挖穴施或在根部附近撒施,施后培土盖肥。
  6.4 科学排灌
  旱田种植的,在播种施肥后清沟起畦,防止田间积水,中期遇旱的结合施攻秆肥,用粪水追肥有利抗旱。玉米抽雄至授粉灌浆期需水量最大,如果在这期间土壤缺水,更易出现“卡脖子”旱,由于高温、干燥使玉米不能正常抽雄或开花,导致雌雄花不协调,造成空秆或空苞。为此应及时抗旱,使土壤含水量在70%~80%;但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量,会影响根系的生理活动或造成植株青枯,应及时排水防涝。
  6.5 重施攻苞肥
  一般抽雄前10~15天为玉米植株喇叭口时段,可以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进行重施攻苞肥,攻苞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5公斤或碳铵25~30公斤,可以在两植株间打穴,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培土盖肥,也可直接撒施行间,但最好选雨后或阴天进行。

7 及时防治病虫害


  害虫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大螟、蚜虫及鼠害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出苗后要经常深入田间检查,发现地老虎为害幼苗时,应及时用药防治。防治鼠害,可在播种前、结苞期各用毒饵诱杀1~2次;苗期发现螟虫为害(叶片有洞),被害株率达3%~5%时,抽雄前发现心叶有洞,被害株率达5%~10%时应用药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剥除病叶后用药防治,每隔5~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在4小时内若遇大雨,应补用药。

8 适时收获


  鲜食甜、糯玉米应在乳熟期采摘,特别是甜玉米只有在适宜的采收期采摘,才具有甜、香、脆、嫩,食用营养丰富,加工品质好的特点。适宜采收期可以从雌穗吐丝、受粉日开始计算,一般甜玉米20~25天,糯玉米25~30天。
其他文献
为明确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不同因素对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30℃时菌核均能进行菌丝型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时菌核菌丝型萌发后无法形成菌核;酸性条件利于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和菌核形成;光照时间越长越利于菌核菌丝型萌发及萌发后形成菌核,而紫外光照射2 h对其萌发和菌核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菌核的菌丝型萌发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形成菌核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铵;菌核致死温度为70℃处理10
以豆科牧草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为试验材料,研究6 h内连续刈割后‘炫丽’和‘海发’两品种的叶片和茎秆中抗逆物质异黄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和茎秆的异黄酮总含量在刈割后均明显增加。4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品种和部位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鹰嘴豆素A、芒柄花素含量在‘炫丽’叶片、茎秆刈割3 h后显著增加,而在‘海发’的叶片中表现为下降趋势。大豆苷元含量除在‘炫丽’叶片中保持不变,在其余样品中增加,在茎秆中增加显著。染料木素含量最低,刈割后在‘海发’叶片中增加,‘炫丽’茎秆中
关键词:糯玉米;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糯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适口性、较高的黏滞性和消化率,加温处理后具有较高的膨胀率和透明性。近几年来,已被国内外营养学家一致认为是营养、健康的食品,被欧美、日本等国称为“黄金食品”和“未来食品”。所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的糯玉米品种,加快糯玉米深加工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1 糯玉米的特征特性和用途  糯玉米上部叶片直挺耸立,下部叶片散开垂披,表
日前,“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报告会在农业农村部举行.此次宣讲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邀请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围绕《红船依旧 精神永恒》《星星之
期刊
旨在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VmImp2基因的功能,以期揭示腐烂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机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mImp2进行蛋白序列及进化分析;利用Double-joint PCR和PEG介导原生质转化的方法,获得腐烂病菌VmImp2的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利用十字交叉法以及伤口接种法,研究VmImp2对病菌营养生长,繁殖体产生以及致病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mImp2编码148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属于PCH(Pombe Cdc15 homology)家族,含有典型的FCH(F
关键词:北方;旱地玉米;栽培技术;高产栽培 1 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  旱地土壤水分含量較少,要想增加玉米产量,必须要选择适宜在旱地种植的品种。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根茎的伸展性较好,适宜生长在干旱环境。在播种前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采取干湿循环的方法,先将玉米种子放在20~25℃的水中浸泡两天两夜,然后捞出来晾晒,再进行播种,经过处理之后的种子抗旱性有所提升,能增加产量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策略 1 有机农业的优势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有机农业优势非常明显,比如通过有机农业培育为社会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食品,有效保证人们的日常健康安全。其次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利用各项新技术,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农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避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2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及其发展措施  2.1 选取优良的种子产品  在农业种植过程
1 试验目的  为了解决生产上过量施肥所造成的肥料利用率低、土壤板结、面源污染等问题,实现我国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的目标,特安排玉米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量常规一次性玉米专用肥和新型一次性肥料(缓控释肥料)施肥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性质肥料及不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1.1 试材及方法  试材:供试材料,玉米品种沈海509、东盟多元素复混肥(26-12-12)、施可丰缓控释复混肥(27-12-11)、过
采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吉林省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暗棕壤4种农田土壤类型磷素组分形态及有效性,分析不同磷素形态之间及各磷素组分与有效磷的相关性,了解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和动态变化,为提高磷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暗棕壤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分别为56.73%、55.33%、55.57%、59.72%,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在有机磷形态所占比例
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的第三大重要粮食作物,其属于茄科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马铃薯已被我国确认为第四大主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作用。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5000年的秘鲁南部。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美国等,其中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主要产区为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1 植物调节剂的概念及分类  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