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对学生的了解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将物理课上得精彩,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非常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重庆市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的一堂优质课的教学片段,与大家交流、探讨课堂教学的精彩可以源于何处。
  关键词:熔化;凝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12(S)-0069-3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4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这节课曾经作为重庆市的青年教师赛课的一个课题,获得市级一等奖的重庆市95中学瞿瑛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有许多精彩之处,给我们在场的评委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回顾发现这些精彩都源于对学生的了解。
  
  精彩1 源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
  美国教育家戴尔(E.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学习时,如果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就比较容易。初中学生也不例外,它们的年龄在13到15岁之间,他们学习知识更多是从直接经验、亲身感受体会中获取知识。正是因为如此,瞿老师在引入熔化和凝固课题后,并没有简单地通过一些生活实例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而是安排了如下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与感悟,从中建立起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和凝固”概念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面前有两个小烧杯,一个烧杯中装有冰,另个烧杯中装有低温的液态蜡,请你们一只手蘸取液态蜡,另一只手握冰,感受他们在手中的变化过程,注意观察两只手中的冰和蜡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生:每个学生伸出双手,一只手蘸取液态蜡,另一只手握冰,亲身体会、观察冰和蜡在手中是如何变化的。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手感受到了什么?
  生:观察到冰在手中化了,蜡在手指上变成固体,拿冰的手感觉到冷,蘸蜡的手感觉到热。
  师:刚才同学们拿冰的手感觉到了冷、蘸蜡的手感觉到了热,说明这两个过程与什么有关?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哪个?
  生:温度,说明刚才的两个变化过程与温度有关。
  师:很好。物质像冰这样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同时,当你们感受到冷和热时,表明熔化和凝固变化过程与温度有关。
  板书: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句话勾画出来。
  生:在书上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勾画出来。
  师:利用PPT介绍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有一段冰川熔化的视频,教师告诉学生由于环境污染造成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
  点评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了直接的感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熔化和凝固概念的理解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熔化和凝固变化过程与温度有关,这就自然引出了接下来要探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物质,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精彩2 源于对学生现有实验技能的了解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探究松香、海波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通常老师们处理的方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分组做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他们同时进行,各做各的,做完后再进行交流汇报。而瞿老师对这个探究实验并没有这样处理,她没有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去做这两个实验,而是把松香的熔化实验改为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演示实验。
  “松香熔化演示实验”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经猜想出松香的熔化过程与温度有关,我们就利用下列的实验器材,探究它们的关系。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松香、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同时出示实物让学生看)。我们利用这些器材,通过如图1所示的水浴加热法对松香进行加热使它熔化,观察它的变化,记下它不同时刻的温度值。所谓水浴加热法就是酒精灯对水加热,通过热水再对物质均匀加热,这样,物质就能从热水中吸热(同时配合PPT介绍)。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四位同学合作完成这个实验,这四位同学分别担任安全员、报时员、搅拌兼读数员、记录作图员,他们的职责分别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
  生;认真看大屏幕PPT上安全员、报时员、搅拌兼读数员、记录作图员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师:哪些同学愿做安全员、报时员、搅拌兼读数员?请思考后举手,这次实验中的记录作图员由我和下面的同学一起来担任。
  生:举手,并告诉老师自己准备担任哪一个角色。
  师:选出三个学生分别担任安全员、报时员、搅拌兼读数员,同时要求这三位同学再看一下大屏幕上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的实验操作要领是什么。特别强调安全员要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结束时,不要用手直接把酒精灯从烧杯下取出,要用湿毛巾包裹着取出,防止烫伤。取出后千万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冒去盖灭它(一边讲一边示范)。接着又通过PPT让学生观察一些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的操作图片。
  生:讲台上的三位同学在老师的协助下作实验,下面同学一起观察他们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搅拌、如何使用酒精灯、如何防止烫伤。当报时员和读数员报出时间和温度时,座位上的同学在纸上所画的表格中记录数据。
  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记录数据,然后建立坐标,告诉学生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是温度和时间,要标上单位,根据数据引导学生描点、连线,连线时要求多数点在曲线上,少数点均分曲线两侧,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生:跟着老师一起建立坐标,描点、连线,画出松香熔化过程中温度一时间图象。
  点评:通过上述把分组实验变成师生共同合作的演示实验,不仅分散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实验器材,为学生随后独立完成海波的熔化探究实验作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使用过酒精灯、烧杯、试管等,对这些热学实验仪器还非常陌生,这方面的实验技能还不具备,但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松香熔化的演示实验,给全班学生作了示范和引导,使他们明白了,使用这些仪器的正确方法,明白了各小组成员中各个成员的职责是什么,具备了分组动手探究海波熔化实验的技能。
  
  精彩3 源于对学生数理应用能力的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本节课才开始第一次遇到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对于如何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建立坐标系,然后描点、绘图,是完全陌生的,更谈不上通过所绘图像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就需要老师足够的引导和示范,正因为对学生这方面数理应用能力的了解,瞿老师在与学生一起演示松香熔化的实验探究中,自己充当了记录作图员,目的是让全班同学跟她一起学习如何建立坐标、如何描点和绘图,起到引导、示范、讲解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对本节课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数据这一环节上,瞿老师并没有像其他教师 那样,不考虑学生现有数理能力,简单地认为学生在这里会利用实验数据自己建立坐标、描点、画图得出实验结论,于是就把学生直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分组做松香实验,另一部分分组做海波的实验,实验做完后,各小组自己就所画图像得出结论。这样处理缺少了教师对图像问题的引导、示范和讲解,学生肯定会在这一个环节上碰到很多障碍,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影响该节课重点内容的学习。而像瞿老师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让学生对图像法处理数据有了完整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本节重点实验~海波熔化实验数据处理的正确率,为顺利得出晶体熔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彩4
  源于对学生记忆特征的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记忆力强,但要让他们对知识保持长时的记忆,就应该使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尽量以言语符号和视觉形象两种方式进行表征和呈现。“在记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佩维奥(A·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etheory),它假定长时记忆中信息有两种表征形式:言语符号表征和视觉表征。按照这种理论推测,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同时以言语符号和视觉形象两种方式进行表征的信息比用单一方式进行表征的信息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持……梅耶(R.E.Mayer)等人通过8个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了系列考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测验上,双表征组的成绩比单表征组高出了约75%。”对于以海波为代表的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个什么样子,若能把这个记住了,对掌握晶体熔化规律是有很大帮助的。瞿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记忆特征,于是在通过实验探究绘制出海波的图像后,她还当场拿出一根光洁的粗铁丝,把它弯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同时在铁丝上配有“熔化过程”四个字),学生一看,再一次加深了印象,记住了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个小小的动作和具体的实物,深深的强化了学生对该图的记忆,这不得不说又是一点睛之笔。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学中只有先知道了学生需要些什么,才能使我们课上得精彩,赢得学生的心声,受到同行的赞誉。一切精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记忆特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泽农,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2
  [2]陈琦,刘儒德,教育。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霾现象频发。目前对日间霾的研究较多,而对夜间霾的研究与监测等则很少,夜光卫星遥感为夜间霾的大范围高分辨率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以北京2016年12月21日的一次夜间强霾为例,基于VIIRS DNB夜光卫星数据,构建了夜光霾指数模型,对霾变化过程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地基实测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精度,相
我们知道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气象探测气球是靠(充、放气改变体积)改变浮力来实现浮沉的。那么热气球、氢气球、飞艇呢?  八年级物理(沪科粤教版)教师用书一教学参考133页九章第(3>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建议中,让我们向学生指出:热气球、氢气球、飞艇都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的。  热气球用密度小的热空气替代冷空气改变自身的重力,而气囊的体积变化不大,浮力变化是次要因素
为了总结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年来的工作,进一步促进物理教育研究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加强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展示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一线物理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创新的成果,同时总结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
摘要:本文顺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用弓弩发展史作为习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既巩固和加深了物理概念的理解,又学习了科技发展史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弓弩;物理;习题;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0)9(S)-0058-2    问题由来  2009年8月9日,在“2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了更多教育产品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结合不同终端的碎片化学习。本文就是基于“互联网 教育”基础上,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而是专门针对网络学习而设计的,包括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论坛、虚拟实验等多种混合模式的線上教学课堂。  关键词:
摘 要:学校教育给学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成果一定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根据逆向思维的特征,高效地组织物理教学,精选例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04-3  1 问题的提出
摘 要:小组合作的核心是借别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在合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让学生有一种不断走在研究和发现问题的路上。  关键词: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相互评价;有趣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79-2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互相沟通,
摘 要:运用SEC一致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济宁市中考物理试卷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Porter一致性系数为0.56,低于对应的参考值,两者的地形图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从内容主题上看,物理试卷并没有完全覆盖14个内容主题,且在部分内容主题上的分布情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从认知水平上来看,加大了要求达到理解水
摘要:最近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出了教育装备管理的现代化的要求,并付之实施。中小学实验教学与管理是教育装备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本上实现了浙江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0(S)-0053-3    随着教
摘要: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和学习是受情境所驱动的。本文以“惯性”概念教学为例,阐述了物理概念的认知活动应该置于生动丰富的物理情境中,从而促进物理概念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0(S)-0029-2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