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构建终身教育生态圈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融合终身教育逐渐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生态圈得到进一步丰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出台,把进一步增加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和扩大全民终身受教育覆盖面作为目标从政策层面确定下来。新的历史时期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我国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必须拓宽互联网教育教学领域,综合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启动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化的学习模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 终身教育 机遇
  一、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终身教育相较于全日制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目前虽然在数量上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因为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作指导,终身教育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创新、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还广泛存在,而且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运作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亟待着力补强和健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融合了各种教育要素多功能,广受众,大数量的有机系统,寻找众多因素的平衡点相对困难。也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优化仍然困难重重。
  1.终身教育组织机构数量偏少架构单一。终身教育内涵全面外延广泛,几乎囊括了一切教育活动,内容的庞杂使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既要考虑到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受教育需求,又提供足够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如适合的教育场所,合格的师资条件等。这是一项需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强力推进的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终身教育在国家层面缺少一个统一的标杆式的专业性终身教育组织或政策研究制定领导机构。这从客观上制约着终身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也限制着从实践到理论的反作用。缺少有效的顶层设计,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便难以广泛开展,这让许多未能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難以通过终身教育补强短板。与此同时,我国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大众传统理念和整体偏见,难以获得普遍认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囿于常规全日制教育资源,专业教学机构和组织数量较少,难以满足社会总体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组织机构数量偏少、架构单一客观上导致了终身教育的发展滞后。
  2.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从中央层面到地方,尚未建立专门针对终身教育的官方机构,也没有出台完整的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缺少顶层设计让终身教育领域的发展无所适从,更多的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难以形成推进合力。从历史沿革上看,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将终身教育理论上升到法律高度, 美国1970年就通过了《终身学习法》,并要求各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确保全体公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八十年代初,韩国也颁布了《终身教育法》。虽然我国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念,但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却处于滞后状态。尽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进行了主动探索,如福建省2006年实施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上海2011年制定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等,但无论从立法数量上还是立法高度上都远不能及,由于缺少理论研究成果的支撑,条文实质举措不足,可操作性差,加之适用范围有限,效果甚微。值得期待的是,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作为任务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工作在国务院的推动下已经启动,并就法律定位、立法策略、立法内容等核心问题征求意见。
  3.培训机构彼此独立链条脱节。我国终身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分配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集中大量的经济要素,教学资源配套完善,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人力智力资源处于流出状态,教育软硬件条件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实现直接共享。这恰恰为“互联网+”发挥优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大众受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职业再教育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需求愈加迫切,作为朝阳产业的终身教育发展潜力可期。2016年我国国家公布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4.26%,这个数值已连续4年超过了4%,充分说明国家以及社会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流向教育这片价值洼地,资源投入越多,推动力量就越持久,终身教育将乘势而上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互联网+”给终身教育的实践带来了机遇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领域也是“互联网+”应大力发展的11个行业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教育生态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也快速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深刻变革。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特征。互联网时代下的终身教育方式正在向数字化方式转变。与传统实物化的教育方式不同,它摆脱了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束缚,教学内容一经发布, 使受教育可以通过多种终端接入,无限拓展了教育空间。通过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使实现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存储和教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终身教育的效能。
  2.网络化特征。传统教育受到同一地点、统一时间,进行同一内容的局限。而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内容和信息将置于网络环境和云端平台中,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并与其他的参加者进行异地、全天候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提升知识水平。
  3.智能化特征。互联网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渗透的平台,逐渐构建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受教育者学习习惯、专业领域、学习进度、时间分配以及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科学评价。在后续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做出具有针对性地调整,使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在智能化系统的监督和规划之下,充分体现出教育价值。
  4.互动性特征。网络交互式的沟通模式可以使受教育者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由传统被动式的灌输教育转变为自主地积极地学习,由传统我讲你听单向强制教育方式转变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让受教育者在宽松的环境下主动的接受教育,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   三、“互联网+”终身教育的着力点
  1.为终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云平台服务支持。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在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脱颖而出。相较于传统远程教育课程,慕课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可以满足任何一名学习者的需求。这种模式包含了终身教育业务所需的通用功能,在降低教育培训机构自建平台经费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通过慕课的进一步发展,众多优秀高校的精品课程可以免费向大众开放,实现全民终身受教育的目标指日可待。
  2.汇集和订制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数字资源。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重要一环,教育服务要充分结合产业需求,提供针对性强、通用性强、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充分发挥人才桥梁纽带作用。在现有通用数字资源规范标准基础上,探索建立具有终身教育教学特色,专业特点,受众特征的标准化数字资源体系,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等施教因素集合成不同的教学包,形成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特色化、高适配度的数字资源。此外,随着VR、AR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往晦涩抽象、沉浸式感受、注重实操以及强化演示效果的授课内容也将以崭新的数字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
  3.开展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创新探索。对知名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授课理念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研习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发现,互联网支持的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在课程理念上倡导知识的开放共享,主张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自行研究等学习方式,并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更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在具体实现方法上采取微视频、互动游戏、在线讨论小组、同伴自评互评、碎片时间学习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
  4.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校企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以企业实际遇到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重点难点,强调针对性有效性,在合作中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高校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助力企业由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转变。高校的 UOOC(优课)联盟和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共同发起的百校百企联盟的成立充分证明,教育、人才和产业三要素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实现三要素的高效融合。联盟使原本分散的教育资源化零为整,取得了高校资源使用效率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公约数,不仅强化了校企科研横向联合与上下游纵向联合的紧密程度,更为校企合作模式向全行业全领域推开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参考的经典范例。
  5.应用大数据,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终身教育国际化。凭借“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为终身教育向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新动能,云服务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发展,“互聯网+”的国际融合适逢其时。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跨地域跨时空的特点,可以拉近一带一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通过“互联网+”终身教育模式向受教育者推送实用、有效的知识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可以打造终身教育的国际化公共产品,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播我国的悠久的文化、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理念,为丝路沿线各国培养专业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撑和服务保障。使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研究分析海量学生数据和教学管理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寻找多维数据的逻辑关联,为各级行政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最终实现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清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5,(11) :14-17.
  [2]南海,王星星.中国大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大陆部分省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实践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 22) : 30—35.
  [3]孙诚.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 21) : 40—43.
  [4]李晚莲. 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14: 35—37.
  作者简介:许可(1982—)女。民族:汉。天津。天津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跃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在日趋转型,从经济大国转为经济强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其中,拥有扬名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民族品牌也是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建立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要明确什么是品牌、什么是中国品牌。  关键词:中国品牌 国际发展 市场 经济发展  品牌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不同,品牌既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的概念,又是消费者对产
期刊
摘 要:高校的扩招政策和学杂费制度的改革,给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缓解了收费给学生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学生入学后还需高校提供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客观地认识资助工作的广泛性和公平性,有效性地实施资助工作,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 精准资助 体系建设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形成了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时代,使得各行业都与智能化及网络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智能电网的开发及应用就是其中之一。面对新时期电力产业发展要求,当前电力营销也逐渐朝着网络化模式转变,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智能电网背景下,实施电力网络营销的必要性方面入手,对电力网络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智能电网的背景环境,提出了构建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的建议策略,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的市场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购物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之一。网络营销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着巨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应当采取对应的策略,力求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盈利和长久生存。  关键词:网络营销 消费行为变化 企业对策  一、引言  网络购物在潜移默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葡萄酒包装缺乏特色与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无法达成一致、设计元素单一化现象严重难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包装容量设计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如何通过包装设计提升葡萄酒在中国销售影响力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葡萄酒的包装设计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关键词:包装设计 葡萄酒 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酒文化,葡萄酒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电子产品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爆炸、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导致人们在使用充电设备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充电器的接口与手机连接的时候,经常会有火星窜出,在拔开的时候也容易漏电,这对人们,尤其是儿童来说,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市场上关于对此类安全隐患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防治措施自然是少之又少。为了让人们在充电的过程中,减少触电带来的危害,不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竞争的主体,但因自身特点的不鲜明且在发展中有一定的劣势,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较低,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来提高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市场营销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就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并能保障IT系统信息安全。但是在实际当中,企业IT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就企业IT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企业IT系统的信息安全策略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企业IT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作为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列宁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形式的创新推进,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对外开放和农村改革方面,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留下了重要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曲折和探索。1921年,列
期刊
摘 要:石油销售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的好坏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我国石油销售企业也融入到了竞争更激烈的世界市场体制之中。我国石油销售企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时刻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这个风云变幻、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怎样充分利用发展机遇,逐步提高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迎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