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信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应当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是指一种敢于舍弃旧,创造新的能力,是一种对已成定论的东西提出质疑、加以完善、升华或者另辟溪径,直至推翻原有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信息技术课是国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纪,为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而定的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随之带来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备更新和教学理念更新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就计算机的操作来说,它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而各种各样的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我会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學中去,自主学习,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在给学生练习操作时,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特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在高一的FrontPage这章书的教学中,我利用一台服务器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制作素材,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材料,还鼓励他们利用本课堂所学习的网页制作知识,自己来排版和选择表达的方式,尽情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新力。学生有了特定的任务,又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他们高昂的兴趣就能够很容易持续地保持下去,他们的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很好的激发。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对于初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个陌生而又深奥的东西,学习、驾御它的方法跟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本知识有很大区别。它跟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没有一点联系,有时候让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牙。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章书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动手操作为主。但是基本的操作步骤比较多,需要烦琐的记忆。于是我使用联想法来让他们把电脑的操作与日常熟悉的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创设熟悉的情景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
我先教授他们学习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首先我说,如果我们把衣服从一个衣柜拿到另外一个衣柜,一般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呢?他们很自然的想到是:先打开原来装衣服的那个衣柜,再挑选好要拿走的那些衣服,再取出衣服,然后打开新的衣柜,把衣服放进新的衣柜里。然后我照着书本里介绍的操作实际演示操作了一番给他们看,而且叫他们思考我所操作的每个步骤,与刚才所说的“搬衣服”有什么相似点。最后很容易得出:⑴“打开源文件夹”相当于“打开原来装衣服的那个衣柜”;⑵“选择要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相当于“挑选好要拿走的那些衣服”;⑶打开“编辑”菜单或单击右键执行“剪切”的命令,相当于“取出衣服”;⑷“打开目标文件夹”相当于“打开新的衣柜”;⑸执行“粘贴”的命令相当于“把衣服放进新的衣柜”。这样,就把原来看似没什么关联的五个操作步骤转换成日常生活中极之熟悉的操作来记忆了。很快地,没有同学不对移动的操作运用自如了。
只要理解了复制与移动的区别,就可以知道复制和移动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复制是指从原文件夹复制多一份要复制的东西到目标文件夹;移动是指把要移动的东西从原文件夹移动到目标文件夹,原文件夹里没有了被移动的东西。)只需要在执行“剪切”命令的时候改成执行“复制”命令就行了。这些内容当然应该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去总结出来。有了这个例子的启示,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会自觉地去摸索各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或理解的方法了。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它采取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还有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要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特色长足进步,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是指一种敢于舍弃旧,创造新的能力,是一种对已成定论的东西提出质疑、加以完善、升华或者另辟溪径,直至推翻原有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信息技术课是国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纪,为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而定的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随之带来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备更新和教学理念更新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就计算机的操作来说,它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而各种各样的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我会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學中去,自主学习,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在给学生练习操作时,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特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在高一的FrontPage这章书的教学中,我利用一台服务器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制作素材,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材料,还鼓励他们利用本课堂所学习的网页制作知识,自己来排版和选择表达的方式,尽情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新力。学生有了特定的任务,又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他们高昂的兴趣就能够很容易持续地保持下去,他们的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很好的激发。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对于初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个陌生而又深奥的东西,学习、驾御它的方法跟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本知识有很大区别。它跟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没有一点联系,有时候让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牙。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章书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动手操作为主。但是基本的操作步骤比较多,需要烦琐的记忆。于是我使用联想法来让他们把电脑的操作与日常熟悉的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创设熟悉的情景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
我先教授他们学习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首先我说,如果我们把衣服从一个衣柜拿到另外一个衣柜,一般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呢?他们很自然的想到是:先打开原来装衣服的那个衣柜,再挑选好要拿走的那些衣服,再取出衣服,然后打开新的衣柜,把衣服放进新的衣柜里。然后我照着书本里介绍的操作实际演示操作了一番给他们看,而且叫他们思考我所操作的每个步骤,与刚才所说的“搬衣服”有什么相似点。最后很容易得出:⑴“打开源文件夹”相当于“打开原来装衣服的那个衣柜”;⑵“选择要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相当于“挑选好要拿走的那些衣服”;⑶打开“编辑”菜单或单击右键执行“剪切”的命令,相当于“取出衣服”;⑷“打开目标文件夹”相当于“打开新的衣柜”;⑸执行“粘贴”的命令相当于“把衣服放进新的衣柜”。这样,就把原来看似没什么关联的五个操作步骤转换成日常生活中极之熟悉的操作来记忆了。很快地,没有同学不对移动的操作运用自如了。
只要理解了复制与移动的区别,就可以知道复制和移动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复制是指从原文件夹复制多一份要复制的东西到目标文件夹;移动是指把要移动的东西从原文件夹移动到目标文件夹,原文件夹里没有了被移动的东西。)只需要在执行“剪切”命令的时候改成执行“复制”命令就行了。这些内容当然应该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去总结出来。有了这个例子的启示,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会自觉地去摸索各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或理解的方法了。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它采取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还有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要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特色长足进步,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