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你的人力资源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9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经济衰退期,优化人力资源,运用正确的战略提高员工尽职度并帮助其发展,以及进行最佳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些对企业而言更加重要。当下的经济环境给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效、尽职的员工是您最大的竞争优势。”美世咨询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M. Michele Burns说。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它将挑战全球雇主和雇员的决心与承诺;挑战养老基金和养老计划的基础以及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挑战企业是否能够应对经济环境深刻而长远的变迁。
  2008年11月,美世咨询就“经济不景气条件下人力资源将如何反应”这一议题,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内的中国内地企业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他们为了应对近期发生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动,对人力资源制度,包括雇佣、薪水、福利等进行了哪些调整。结果发现:经济不景气时期,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费用,虽然排除在前3个被优先被砍掉的选项之外,但是依然有37%的组织倾向于承认,他们将会减少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25%的组织认为,他们将会通过关闭工厂、减少工人的劳动时间,或者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度,来维持一个比较“纤细”的组织规模。
  加薪也几乎是所有组织都会担心的主题。根据调查,总体薪酬的增加将会从原来的10.03%调整为现在的8.39%。14% 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将会减少薪水预算超过30%。但是仍然有45.1%的受访者倾向不改变它的薪水预算。
  虽然52%组织继续执行现有的短期的激励计划,而且不校订酬劳结构(固定薪资和浮动薪资的比例),但是仍然有13%的受访者将会调整薪酬结构,提高浮动工资的比例,以激励员工,以及避免较多的商务损失。对于那些看淡2009年商务远景的组织,他们也要求增加可变薪资的百分比。
  长期的激励计划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尤其对那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组织而言,情况更是如此。为了使得组织更加地有效率,有20.7%将会调整长期的激励计划。
  经济危机是否会影响到员工的晋级计划?79%组织表示不会改变员工的晋级计划。但是也有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将会裁减员工,从最底层到最高管理层,以减少人力资源规模。
  
  关键结果
  大部分组织都不会改变在2008年初就设定的目标,高层主管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评估并且预测危机将会如何影响企业的业绩表现。无论哪种情形,在明年以及接下来的两到三年,组织在设定计划时,都必须将经济危机考虑进去。未来的预期正在下降,走着瞧。
  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参与调查者都认为,经济不景气将会对人力资源产生冲击。
  在人力市场上,企业将会聚焦那些关键性的人才。
  加薪的预算将会被调整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之前,只有2%~3%。
  为了平衡运营风险,浮动工资的比例将可能上升。
  


  有关培训的预算将会被削减,包括海外受训以及聘请外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取而代之以内部培训。
  在最坏的情况下,最脆弱的雇员类别分别是底层操作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然而,资深的专业人士则被倾向于保留。
  汽车、房地产、电子和半导体等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深。另一方面,制药公司、医疗器材算是最幸运的行业了。
  绝大多数公司认为他们的人力资源制度会受到影响,但似乎又不打算在短期内进行大的调整。当然,对那些比较脆弱的行业,比如汽车、房地产、电子和半导体等行业,他们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深,也因此在2008年下半年就纷纷有了诸如减薪、裁员、强迫无薪休假等成本降低策略。
  但若仅仅是成本控制得宜,或许可以安然度过这波寒冬,只是当经济再次复苏时,公司有没有足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力?因此,企业若想永续经营,不应只是短线操作将焦点放在如何度过这波不景气,同时也要思考未来人力资源的运用。
  问题又将回到“人才管理”的概念,也就是说,如何将资源作最关键的运用。如何准确地界定组织的关键职位与评估关键人才的能力、需求,以及确认哪些关键训练或发展活动是对组织发展这些关键人才是最有效益的。
  企业必须确保你的人员是资产,而不是负债,对于绩效比较差的员工,对于那些眼光长远的企业而言,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地进行“人才换手”,去市场中换取一些人力资源价值相对较高的人才,这样既能提高老员工的积极性又能补充更优秀的新鲜血液,既能在寒冬来临之际能够有一批更高素质的队伍从而增加企业的抵抗力,又可以在下个春天来临之际,快速打开局面,抢得先机!
  企业里的HR还可以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调整明年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方向,让教育培训与员工关系成为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条件下的工作重点,这些方法可以提振员工士气,以及为经济景气储备能量。
其他文献
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一回事,在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又是一回事。如何把领导者的有效性转移到组织的有效性上来,一直是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此,本尼斯的论证具有启发意义。  在本尼斯看来,在一个高度变化和需要创意的社会里,领导者面对背景多元化、教育水平高的员工,如何生成并提升组织的智力资本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智力资本是指由知识形成的理念、创新、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尤为重要。
期刊
2007年4月11日,世界五百强企业达能集团的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发出一声吼,要代中国人民清理门户:“违反契约精神的那个人,他的余生将在诉讼中度过!”他放狠话要“放倒”的“那个人”,就是“娃哈哈之父”宗庆后—浙江首富,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的中国第三大富豪。  10年前,达能与娃哈哈维持着一种“达能出钱,娃哈哈挣钱,达能分钱”的合作模式。从合作的成果看,双方都是非常满意的,是互利、双赢甚至多赢的理想合
期刊
2007年9月底开始,华为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交自愿离职申请,辞职员工随后即可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和工龄。此举被认为是为了规避2008年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  迄今为止,《劳动合同法》实施已经一年有余,在此期间这部法律引起的争议主要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成本提高、劳动争议增多、劳动仲裁中用人单位经常败诉、企业选择权受
期刊
从一个在1869年创建于地下室、只有一个雇员的公司到2008年发展成为坐落在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在全球开展业务、有着3万2千名雇员、年净收入11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高盛的成长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金融公司发迹史之一。  从规模上看,高盛的影响与形象大得不成比例:只有3万名雇员、市值最高时400亿美元的高盛却能与拥有30万名雇员、市值最高时2400亿的花旗集团齐名。高盛合伙人的资本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
期刊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向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毫无疑问,这是物流业的利好消息。然而,与其他行业的振兴规划相比,这份规划是最不详细的。《管理学家》杂志邀请了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冯耕中博士,以及从事行业咨询工作的专家北大纵横公司雷春昭先生共同解读《规划》。     规划出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物流行业作为《规划》中的唯一服务行业,纵贯商品生产、流
期刊
竞争激烈的21世纪,怎样的企业才能最终致胜?什么样的人才最抢手?答案是:懂得运用检视分析手法,及早发现问题、找到获利关键的企业或个人。当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沃尔玛(Wal-Mart)、宝洁(P&G)、美国职棒大联盟波士顿红袜队等不同产业当中的佼佼者,相继成功运用“检视分析”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时,都只说明了一件事:21世纪的企业将以分析力决胜负!  分析管理的问题症结,绝对
期刊
管理是一种艺术,它是超越勤勉、拼搏、奋斗、辛劳之上的一种新的境界。  有一个说法。凤凰的创业史就是一个疯子和500个疯子的故事。  这种“疯”主要指的是斗志。在政治导向以及对于时政的把握、经济运程的走势方面,凤凰卫视还是非常理智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刘长乐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凤凰的成功,是管理方式的成功。” 因为凤凰为一群理想主义者搭建了一个让他们尽情展示的舞台,于是这些凤凰人心中有了一种认同
期刊
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正在将成千上万的企业逼上悬崖,从美国的汽车三巨头到中国沿海的上万家中小企业。市场需求一天天萎缩,企业销售额急剧下滑,过去依靠繁荣的市场驱动,大规模扩张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在市场萎缩的条件下奋力求生,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成本成为了她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我们知道,企业只有依靠赢利才能生存下来,而利润来源于你的收入和成本的差额,也就是说扩大收入与降低成本两个途径,那究
期刊
TVB经久不败的秘诀是紧跟潮流。他将自己的经营之道比作女士选择高跟鞋,一会儿粗跟,一会儿细跟,美与丑的取舍只在于是否合时宜。   邵逸夫是最接近比尔·盖茨的中国企业家。  从大学里的“逸夫楼”,到TVB里的肥皂剧,再到经典、怀旧的邵氏电影,他总是不经意地与我们相联。大陆认识他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香港记忆他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世界为之瞩目,则是因为一个奖项——“邵逸夫奖”。无论是设奖宗旨还是巨额
期刊
栏目主编:刘文瑞教授  主要撰稿人:杨柯、卢欢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在经济上开始称雄世界,当美国产品面对日本产品节节败退时,被称为“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打破了西方关于日式管理的种种神话,独具一格地提出了日本的战略思想艺术,他的《战略家的思想》一书由此而成为经典。大前研一的战略思想,跳出了西方熟悉的数量经济学分析模式,以最简洁的顾客、公司和竞争者三者关系作为战略框架,强调战略中的直觉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