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写成的文章,是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展现,是古代历史文明的结晶。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用了很多的优秀文言文作品,文言文也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由于文言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太远,再加上繁多的字、词、句等汉语知识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特别是新教材与过去教材相比,文言文篇目大幅增加,七-九年级学生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反映了文言文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放之任之,学生不能不学。"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着它哭,它就对你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应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一项美的教学,它的美体现在它特有的文学性上面。下面就文言文的文学之美及我的教学经验,从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1.文言文的诵读之美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朗诵、吟读、背诵、默诵"等几种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往今来,这已成为一条不变的教学真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对优秀传统教学思想的继承,我们当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邓小平同志曾说:"背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现在的教学强调以理解为主,反对'填鸭式',但我认为现在的学生第一古文读得少,第二背诵太少,所以许多孩子虽然读完中学,甚至大学,却仍然文化很低。"
2.文言文的节奏之美
文言文中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铸就成的。长句、短句参差交错,对仗、骈句漫步于每篇文言文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让读者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语句句式整齐,四字句如珠走玉盘:"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沙欧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等等,它们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对称,内容或相关或相反或相近,又可以互相映衬或对照,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一气呵成的气势,读之如悦耳的音符,留给读者的是亢奋与尽情。欧阳修《醉翁亭记》则另具特色,有的单句成对,如"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瞑","野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有的双句成对,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种句式节奏感强,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特别是全篇用21个"也"字作为结束句语气词,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都富于节奏美。
不但文言散文、记叙文、议论文具有节奏的美,尤其诗歌更富于节奏美。如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本诗前四句十种事物,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富于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经》以四言为主,整齐的句式,更让读者感到节奏的优美,体验到一种远古生活的节奏。
总之,文言文中句式的变换,句式的整齐排列参差交错,使文言文产生了节奏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之美,可增强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应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3.文言文的音乐之美
在文言文的诵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一种音乐的旋律。文言文中一个个优美的词语就象一个个来自远古时代的音符在我们心灵深处跳动,我们在默读中尽情地享受,从中发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优美。文言文中某一些词,某一些韵脚、节奏,无不显示出奇特的音乐旋律,特别是文言中的诗、词大部分都可以用来歌唱。例如《醉翁亭记》中用"也"字收束全句,又一贯通篇,非但无繁赘之感,反到有灵动之妙,令人叫绝,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起伏,韵味无穷;再加上一唱三叹,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郁郁青青……浮光跃金"中的 "明"、"惊"、"顷"、"青"、"金"共同押韵,读起来赏心悦目,增强了文章的音律美。刘禹锡《陋室铭》,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在朗读中充满了音乐的旋律美。古代诗词,都讲究平仄、押韵,没有平仄就没有诗的押韵。押韵是构成声音的四环和谐,形成一种音乐美。如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讲究平仄押韵,它们在文学上既是一首首文采绝美的诗和词,在音乐上又是一首首精美绝伦、优美动听的歌曲。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言文所特有的音乐美,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兴趣,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艺术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总之,"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言文教学之美在课文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感受、去发现,让他们不但在阅读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更在审美的过程中发现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做人"。作为教学工作者,对文言文教学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首先就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不能忽视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所以,立足于文言文教学自身的美,用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美在文言文教学中璀璨生辉,应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文言文的诵读之美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朗诵、吟读、背诵、默诵"等几种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往今来,这已成为一条不变的教学真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对优秀传统教学思想的继承,我们当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邓小平同志曾说:"背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现在的教学强调以理解为主,反对'填鸭式',但我认为现在的学生第一古文读得少,第二背诵太少,所以许多孩子虽然读完中学,甚至大学,却仍然文化很低。"
2.文言文的节奏之美
文言文中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铸就成的。长句、短句参差交错,对仗、骈句漫步于每篇文言文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让读者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语句句式整齐,四字句如珠走玉盘:"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沙欧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等等,它们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对称,内容或相关或相反或相近,又可以互相映衬或对照,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一气呵成的气势,读之如悦耳的音符,留给读者的是亢奋与尽情。欧阳修《醉翁亭记》则另具特色,有的单句成对,如"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瞑","野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有的双句成对,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种句式节奏感强,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特别是全篇用21个"也"字作为结束句语气词,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都富于节奏美。
不但文言散文、记叙文、议论文具有节奏的美,尤其诗歌更富于节奏美。如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本诗前四句十种事物,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富于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经》以四言为主,整齐的句式,更让读者感到节奏的优美,体验到一种远古生活的节奏。
总之,文言文中句式的变换,句式的整齐排列参差交错,使文言文产生了节奏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之美,可增强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应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3.文言文的音乐之美
在文言文的诵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一种音乐的旋律。文言文中一个个优美的词语就象一个个来自远古时代的音符在我们心灵深处跳动,我们在默读中尽情地享受,从中发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优美。文言文中某一些词,某一些韵脚、节奏,无不显示出奇特的音乐旋律,特别是文言中的诗、词大部分都可以用来歌唱。例如《醉翁亭记》中用"也"字收束全句,又一贯通篇,非但无繁赘之感,反到有灵动之妙,令人叫绝,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起伏,韵味无穷;再加上一唱三叹,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郁郁青青……浮光跃金"中的 "明"、"惊"、"顷"、"青"、"金"共同押韵,读起来赏心悦目,增强了文章的音律美。刘禹锡《陋室铭》,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在朗读中充满了音乐的旋律美。古代诗词,都讲究平仄、押韵,没有平仄就没有诗的押韵。押韵是构成声音的四环和谐,形成一种音乐美。如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讲究平仄押韵,它们在文学上既是一首首文采绝美的诗和词,在音乐上又是一首首精美绝伦、优美动听的歌曲。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言文所特有的音乐美,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兴趣,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艺术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总之,"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言文教学之美在课文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感受、去发现,让他们不但在阅读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更在审美的过程中发现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做人"。作为教学工作者,对文言文教学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首先就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不能忽视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所以,立足于文言文教学自身的美,用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美在文言文教学中璀璨生辉,应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