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目的演变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当我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官网看到“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通知时,一股参评冲动涌上心头,于是我仔细研读评比要求,开始撰写参赛案例。
  我曾执教过1节《软式垒球:挥棒击球技术》的市级公开课。在试教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尝试一次次改进教学器材,最终成功服务于课堂。公开课结束后,针对专家和同行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我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希望借此次案例评比,把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案例的原型一直在脑海中,本以为自己可以一气呵成,但到了真正下笔时,才真正体会和理解到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撰写文章的第一步是确定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准确表达我对器材改进服务于教学主题呢?于是,第1稿时,我把题目定为“球的变化”。过了几天,我把文章拿出来再读了读,总觉得这个题目不满意,于是将“球的變化”改为“改变球的大小,激活体育课堂”,并将文章重新进行了修改,完成了第2稿。过了一段时间,当我第3次拿起文章再读时,怎么看都觉着题目有点“碍眼”和“空洞”,好像还没有完全表达这篇案例的主题。于是我就把题目改成了“改变,从球的大小开始”,想表达“球体大小的改变,仅仅是转变教学理念的开始”的改革思路,并继续推敲,完成了第3稿。这时距离交稿截止时间还有1个月,我反复研读这篇案例,还是觉得题目中缺一点我想表达的意思,总是没有那种看着通畅的感觉,虽反复思考可仍然没有想到满意标题。此时,我深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真不容易,心中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是,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组织的“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是我一直以来的1个梦想,我已经缺席了2次,这次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能放弃吗?我静下心来,再次认真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案例,结合当时的思绪,豁然开朗:“改变,不仅仅是从球体的大小开始”不是更确切吗?题目就这样确定了。然后我对案例进行了第4次修改,检查文字与配图,完稿后填写报名表到邮局汇款,再将案例与报名资料打包发到指定邮箱,一切处理得那么顺畅。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收到杂志社寄来的一等奖证书时,心情无比愉悦。回想几次修改题目与改稿过程,彷徨与执着共生,艰辛与收获并存,实践说明,只要你坚持、不放弃,成功就近在咫尺。
其他文献
在大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臺,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回望过去,我国体育教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直在改善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路径上下功夫,从而在推
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不跪着教书》  初三、高一的孩子成熟性和幼稚性并存,有强烈的自主性、逆反心理,爱出风头。他们处理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仍在发展中,有时不能正确对待身边的一些事情。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对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学生接受并喜欢体育教师,才会喜欢体育这门课程,愿意提高运动水平,养成锻炼的习惯,完善自己的品行。其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习近平總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讲话,交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等文件的经验与做法,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等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学会、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
4月26-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办,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绵竹实验区现场展示活动及研讨会在四川省绵竹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调研员许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调研员樊泽民,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竞赛部主任程洁,全国学校
一、案例背景  给刚进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上体育课,最能考验体育教师的耐心与智慧了,他们时常会忘记上节课确定的排队位置,对于枯燥的身体练习更是无动于衷,任凭教师怎么提高嗓门,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又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对游戏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怎样在常态教学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中持续保持专注,教师除了需要科学的预设之外,还要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案例描述
品读高老师撰写的《平衡木上的“平衡”》一文,师生对话娓娓道来,由凳子拼接而成的“平衡木”,让“小胖墩”勇敢起来。学生心理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热烈的练习情境、体验成功的喜悦等,都从高老师富于激情的笔下流淌出来,其教态亲切自然、育人无痕、感触颇深。该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素养提升的真实体现。案例层次分明,课后反思有深度和广度,问题和问题的解决策略等,都给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小足球开发了几个便于组织教学的小游戏,供大家研讨之用。  一、圈羊回家  方法:将3~5名学生分成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共同用脚带球移动,将球从起点运至终点,球先到达终点的组获胜(图1)。  规则:在运球移动过程中,手不能松开,球不得出圈;每人不能连续2次触球;若违规,则必须后退2步,再重新开始。  建议:此游戏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选用;每组人数不宜超过6个;通过起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体育教师对写作存在一种心理上的畏惧,认为那不属于自己涉及的领域,自己所要关注的只是当下的工作,上好课、带好训练就行了。至于写论文,走教科研之路是不切合实际的。自己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搞不搞教科研有什么区别呢?面对这样的困惑,笔者也停止过曾經坚守的写作之路,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自己与写作已经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谊”。  写作是一种“痛”并享受的过程。如果带着功利性的心理来进行写作,
游戏比赛中,学生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规则的遵守;而违规现象易造成比赛结果的不公平,事后学生间会互相指责别人的违规。因此,及时处理违规现象有助于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学生自觉维护规则的能力。  案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赛,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从篮球场中线开始,第1名学生(无球)快跑至端线处后,第2名学生才可运球出发到黄线(距端线3m),和第1名学生进行3次传接球练习后,第1名学生运球
上好一节体育课,撰写一篇好的案例已成为当今体育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俞林老师的案例《旗开得胜》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3个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三性”,现与大家分享交流:  1.實用性。一篇好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实用性”,让读者读出它的真实感,感受到它真实发生在体育课堂上,让体育教师读后,在体育课上可以“借用”。掷实心球是一项投掷类项目,学生对握球的姿势,出手的角度、速度、力度的把握都是每位教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