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人类教育越来越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迈进,人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阅读、写作作为现代教育关注的核心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和未来杰出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中,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名列其中。阅读和写作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当今人才的健康成长、书香校园的培育构建,起着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作用。
  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自古以来,引起了业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研究。元代程端礼在《读书分年日程》里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程端礼首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八个字言简意赅地指出了读书对作文的重要意义。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则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为什么下苦功夫读书,才可以轻松作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透露出哪些内在关系呢?这对读写素养培育和书香校园构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劳于读书”是“逸于作文”的必备条件
  要能够轻松地写作,就必须下苦功夫读书。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管是积累、模仿、借鉴,还是构思、行文、修改,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阅读。只有精深、广博、快速的全能阅读,才能感知文章和文学的体裁特点及结构类型,才能领悟文章和文学的情感和意旨,才能活用文章和文学的思路、写法和语言,这样,为文章和文学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但一般地对所有作者讲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而且针对学生生活范围窄的特殊情况,特别强调读书对作文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由此看来,“劳于读书”是“逸于作文”的必备条件。
  一是只有“劳于读书”,才能充分感知文本的体裁和结构。要轻松快速地写作,既得体,又对路,必须懂得文本写作的体裁特点和结构类型,这就要求,在阅读中要深切感受所读文本的外在体貌和内在构造,培养敏锐的语感、文感和美感能力。因此,读文先要识别体裁,感知语言,厘清思路,把握结构。
  要轻松快速地写作,必须掌握文章和文学写作的言语思维表达特点,积累经典作品中的光辉思想和精辟语言,勤奋刻苦地读书,大量地吸收精神营养。“劳于读书”,既可以感知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的不同表达风格,又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劳于读书”,才能体会到文章和文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清新亮丽,有的飘逸浪漫,有的理性思辨,有的豪放隽永,有的婉约秀美。
  要轻松快速地写作,必须能够辨析文章和文学的体裁特点和要求。为此,就要精心地读书。下功夫去读书,才能够熟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章的特点和规律;下功夫去读书,才能够明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和规律。莫言小学毕业,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和他大量的阅读分不开的,更是和他下功夫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分不开的,没有深入地感悟名著的认识、表达魅力,没有深入地感悟不同文本体裁的风格特点,他不可能轻松地写出那么多作品,更不可能写出一流的作品。
  二是“劳于读书”才能够深入领悟文本的情感和主旨。要轻松快速地写作,就要懂得文章和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和凸显的主旨。为此,就必须透彻地读书。劳于读书,才能够感悟文篇表达的深情和底蕴。阐幽地读书,才能通过语言文字一步步深入理解作品蕴藏的内情;发微地读书,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一步步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用心。
  下功夫读书,才能透过词语句子段落,懂得表达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下功夫读书,才可以体察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等自然风景的赞美与热爱,才可以领略到作者对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社会现象的歌颂与期盼,才可以感悟到作者对思维花朵、生命成长的自我激励与反省。
  下功夫读书,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意思,明白作者写文章的缘由和目的。凡有定评美誉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其缘由和意旨都应该是明朗的或含蓄的。要洞悉文章写作的缘由,透彻理解文本的中心,非下苦功夫阅读不可。不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就不能完成内聚外联。单凭走马观花式掠读,快餐式飘读,一知半解式浅读,离本乱弹式歪读,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真正用意。
  三是“劳于读书”才能够感受文本的写法及其价值。要轻松快速地写作,就要掌握如何组织语言,掌握如何构思文本,掌握写作的方法。要掌握构思文篇、规范体裁、组织语言的写作方法,就要下功夫读书。
  下功夫读书,必须了解文章和文学作品是如何组句成章、组章成篇、组篇成书的,这样才能透解文字作品采取了什么構思,什么文体,运用了哪些写法,活化了哪些妙语。下功夫读书,才可以在理解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去品析和感悟作品的妙处,去辨析作品写法和立意的缘由,去赏析作品语言精妙运用的魅力。下功夫读书,才能够调动思维,通过语言文字去思考文篇表达的内容,从描写的内容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由此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篇表达的内涵和主旨。鲁迅从《史记》《聊斋志异》中学习白描的手法,茅盾背诵《红楼梦》并受其影响,这都为他们日后写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足以表明,读书对作家的创作生活并非可有可无。生活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源泉,阅读积累无疑是文本创作的第二源泉。
  四是“劳于读书”是“逸于作文”的第二源泉。要能够轻松快速地写作文,必须有丰厚的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直接经验,属于写作的第一源泉。因一个人的时间和所处的空间总是会受各种因素限制的,所以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总是有限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他所生活经历过的,毕竟有限。而通过大量的读书,可以穿越时空,去了解上下五千年的风土人情,去感受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去体会内外宇宙的宏观微观,故阅读堪称人类的“第二种生活”。下功夫阅读,更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更能懂得运用语言表达感知事物的方法,更能感悟写作的魅力。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取得间接经验,是写作的第二源泉,此之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要义、应有之义。   人类经验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自己实践的直接经验,另一种是来自别人从实践中提炼进文本的间接经验。而对于学生来说,走进社会时间并不多,吸取直接经验的机会较少,所以就不得不求助于书籍这个间接经验的宝库。我国的经史子集等流传至今,外国的经文、诗歌、寓言、戏剧、小说、评论等受人推崇,无不说明:充满智慧和理性的间接经验是很多人成长和前进的思想源泉。要体会丰富的大量的“第二种生活”经验,只有靠阅读,尤其是勤奋地大量读书。
  五是“劳于读书”是“逸于作文”的意化基础。要能够轻松快速地写作,必须掌握如何通过生活中见到的各种事物现象,找到表达的主旨,此之谓“意化”。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下苦功夫读书。如此,才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写出一篇篇传世佳作的;只有下功夫读书,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章和文学是如何通过所写对象,揭示出一个个令人震撼的人生哲理。只有下功夫的读书,才能体会到作品如何立意以及为什么这样立意。著名童话作家曹文轩,从上学时代开始,就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潜心细读古今中外童话作品,精心研读童话作品的规律和特点,静心品读童话作品表达的技巧和魅力,为后来轻松创作大量的童话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劳于读书”是“逸于作文”的物化基础。要轻松快速地写作,就必须学会如何将内在的感情和主旨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此之谓“物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苦功夫读书。如此,才可以感受经典名著是如何将主旨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下功夫读书,可以总结不同文章是用什么方法将作者心中的话写出来的;下功夫读书,可以发现用语言文字表达文本中心的规律。由此可知,“劳于读书”是“逸于作文”的物化基础。没有下功夫的精细阅读,是不能轻松的写文章和文学作品的。
  “逸于作文”是“劳于读书”的必然结果
  下功夫大量地读书之后,也就具备了“逸于作文”的必备条件,一个人能够轻松快速的写作,则是他“劳于读书”的必然结果。当代文章学家兼阅读学家曾祥芹在《重温“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代写作报》1999年4月10日)那篇短文里概说了阅读为写作提供的“八大根系”:“阅读为写作打基础,表现在多方面:从作品形式上说,阅读可以熟悉文体的样式,把握典型的结构,借鉴巧妙的写法,积累规范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上说,阅读可以搜集具体的事料,汲取深刻的思想,领受浓烈的感情,体悟高远的境界。这些文体、文序、文技、文辞、文事、文意、文情、文境,构成了写作的‘根系’。”一个人读写素养培育的黄金时期在其学生时代,对学生读写素养的培育,是“书香校园”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带动“书香家庭”孕育和促进“书香中国”建设的基石。
  一是能“逸于作文”者,必是先“劳于读书”,且在读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读书动机和追求。劳于读书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一定有他劳于读书的动力和缘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30多岁时已经成了青年作家,但他仍然下苦功夫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研究各类文学作品创作的特点和规律。这是由于他在当时就立志:要写出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作品。正是基于这个动力,他才下苦功夫阅读各类经典作品,研读各类经典作品的语言风格,辨析各类经典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感悟各类经典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创新出自己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独特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表现手法,最终创作出世界一流的作品,从而获得了世界文学领域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
  二是“逸于作文”是“劳于读书”的必然趋势,是阅读生产力的转化和质的飞跃。无论是发奋读书,还是发愤读书,仁人志士都不会只是为读书而读书。凡古今人物下功夫勤读苦学者,有的是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有的是为了拯救民族的厄运,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幸運……不管如何,读书为的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境界,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一个人下功夫读书,读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写下来,用于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同时有时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兼文章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鲁迅先生从小就下功夫阅读了大量的各类文章作品,从中思考了社会现实的种种状况后,高瞻远瞩地深思和远虑中华民族今后的出路,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振聋发聩的大作。这也说明了“逸于作文”是“劳于读书”的必然。鲁迅的名言“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提炼了这条真理。
  北宋文豪欧阳修在回答怎样轻松地把文章写好时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这充分表明,只有勤读书、下功夫读书,才能够轻松安逸的写作了。
  三是古今中外无数作家和文字工作者的实践表明,“逸于作文”是“劳于读书”的必然结果。大凡成为作家的,能够提笔一挥而就的,没有一个不下功夫读书的。司马迁之所以顺利完成被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是和司马迁在此之前,下了很大功夫阅读各种历史和传记著作分不开的。当代语文教育家、文章学家、阅读学家曾祥芹写文章信手拈来,洋洋洒洒著述1300多万字著作,这基于他下功夫阅读了数以万计的书的积淀。大凡提笔能写、轻松写文章的普通劳动者和文字工作者,往往都是下功夫读书的爱好者。在中国1400多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语文老师往往比其他学科老师能写教学反思、研究报告等,这和语文老师比其他学科老师下功夫研究阅读过很多文章和文学作品有很大关系。
  阅读素养培育是书香校园构建的重中之重
  书香校园构建是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枢纽和主要阵地。学生阅读素养则是书香校园构建的重中之重。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屹立世界史。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一所学校的阅读氛围,关系到这所学校办学的水平和境界。一个不阅读的人,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所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希望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在书香校园构建中,学生阅读不仅关系到书香家庭的亲子阅读、小手拉大手阅读,还关系到书香中国建设的全面实现,更是书香校园构建的重中之重。   阅读素养关系到一个人核心素养的全面形成和提高。在一个人的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均离不开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如何通过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读贵有勤。引领师生珍惜边角时间读书,珍惜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勤读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读书。倡导养成一个习惯,不管在哪里,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利用边角时间读书。
  其次,读贵有恒。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每天读书15分钟就能让人终身受益。不要小看这15分钟的读书,按小学生每分钟默读400字的速度来计算,一天15分钟阅读,就读6000字,一个月可读18万字,一年就可读216万字。如果按10多万字一本书的话,一年能读20本书。“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因水的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停的滴坠。”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读书同样需要一个人“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曾子语)的恒心。
  再次,读贵有识。一个人读书,如果不是为了改变自己,即使读的再多,也是书呆子。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就要在阅读中提升自己。读书的时候,不思考,读书效果会大打折扣。不带着问题去读书,很多时候阅读效果也会打折扣。带着问题去读,读出见识来,这是一种好习惯。读书有三个境界。第一、读明白,如果我们读了书不明白,这谈不上读书。有的人,读了很多的书,为什么他的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没有很大改变?那是因为他没达到第二个境界,那就是能运用。读书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改变自己。而读书最高的境界是要有感悟,有见识。当一个人读书能运用、有见识的时候,就可以说读书读到家了。
  最后,读贵有品。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读那些有品质的书。不是中外文化经典的书,你有时间可以选择读,时间少的话,可以不读。看有品质、有嚼头的书,让自己的阅读高贵而美丽,让自己的生命因读书而高贵起来。读书让人变得更加坚定、更加丰富。
  写作素养培育是书香校园构建的长远追求
  写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书香校园建设能促进学生爱上阅读、快速写作。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在听说读写等能力中是最难的一种能力。写作素养培育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长远追求,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超越自己应具备的一项生存、发展能力。
  写作,其实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不少人怕写作,往往对写作有畏惧感,甚至神秘感。其实写作并不难,难就难在不少人主观上对写作产生了畏惧感,或者有其他主客观环境因素致使对写作产生了神秘感。作文写什么?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人感到作文难写,往往是因为作文不是写自己想说的话,而是写别人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极平常的可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认真的学习写作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自己有什么写什么,就是认真。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让学生开口能讲、提笔能写,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是今后人才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育学生的写作素养,尤其是在书香校园构建中,如何打下学生一生发展必备的写作能力呢?首先要重视下功夫读书。读书多了,作文就容易了。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其次,要竭尽全能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个过程。写作尽管不是件难事,但是要认真对待,不管写什么,要竭尽全力,要让人看得明白,读得透彻。最后,提倡坚持写随笔日记。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当写作成为一种反思生活的习惯,当写作成为生命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时候,写作就变成了一种需要,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写作能力就形成了。
  总之,“逸于作文”既是“劳于读书”这种精神自如的写作状态,又是人们勤奋读书的量变成果和质的跃升。读写素养培育,是当前和今后书香校园构建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推进全民阅读、早日实现书香中国需要特别重视的应有之义,这对实现今后人才全面培养、落实人的核心素养培育将起到奠基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祥芹.曾祥芹文选·汉文阅读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1-481.
  [2] 吴凤祥.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J].江汉大学学报,1997(2):24-29.
  [3] 曹洪彪.創新母语写作教学体系 推进语文作文课程建设[J].语文建设,2016(10):1-2.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知名画家、老上海人黄石用两年时间创作了《咪咪噜外滩迷失记》。他通过一只猫的眼睛看到外滩不同视角的美,看到上海的夜与昼,遇到温情的、带着善意的上海人。  所谓“城市主题图画书”,是以反映城市景观和风物、故事的儿童图画书。法国曾经出版一本儿童图画书《巴黎》,以黑白剪纸的形式讲述巴黎的风情,颇有趣味。这样的书放在卢浮宫的书店里,成为巴黎的城市名片。《咪咪噜外滩迷失记》这样以一个城市为主题的儿童图画书,在
期刊
未来营销四大热点: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产品的工业设计及核心技术的提高,网络的精细化操作,终端的争夺。    一个人和他不断增加的头衔    2001年11月23日,34岁的严友松第一次出现在顺德容桂镇。那一天,他正式出任香港H股和国内A股上市公司科龙电器董事。不久,他就完全卸下格林柯尔北京公司总经理一职,全身心地打理起科龙传播工作──对付当时因格林柯尔“意外”收购而引发的那场空前的媒介公关危机。这一
期刊
推荐书目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对某一专门问题的文献经过精心选择而编成的书目,包括为配合专业学习和研究而编的专业阅读书目。帮助读者学习某门知识或了解某一事件,又称为导读书目、举要书目、必读书目等。影响书目、专题书目、畅销书目等相关书目推荐都可以看作推荐书目服务的一种类型。推荐书目在阅读时代的功能,推荐书目与阅读推广和图书馆导读服务的关系密切,随着全民阅读的提倡和发展,各种类型的推荐书目层出不穷,俨然
期刊
全世界只要是做生意的,不管卖什么东西,精神理念说到底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才敢说:用卖牛奶的方式卖客车。  ──宇通集团营销总监徐卫东    200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    位于这个城市开发区的伊利乳业,在春天来临之际流露出了一些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期待──因为人们知道,一位新的“市场总监”即将走马上任。  这位市场总监,就是徐卫东。  4年前,无论是伊利,还是徐卫东,这两个名字都不像今天这样,拥有如
期刊
十月桂花开,九里书香来,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在这么好的季节和时机,在广西首府南宁召开了。来自全国关心全民阅读的出版战线、文化战线的各位老领导、专家、学者共襄盛会,可喜可贺。我代表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对关心支持全民阅读的各位代表及年会的主办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人民出版社表示感谢,大家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开好这次年会的基础。  第二
期刊
在金菊飘香、秋风送爽的十月,在美丽的“绿城”南宁,参加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很有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大家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既很简单,又很复杂。只有想清楚了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才能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实现成长,享受阅读、享受成长。  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还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
期刊
作为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后代,我从继承西北科学考察团精神的角度,回望90多年前那场中国最早走向西部的先行者们,在科学史上伟大壮举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  9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成立,其了不起之处,在于它是国人以民间社会力量身份伸张国权、抵制“外人”对中国的抢劫式考察的一次爱国主义的胜利。当时北洋政府依照丧权辱国惯例已经向斯文·赫定发放了通行证,但北京的现代学者们却挺身而出与赫定重开谈判,最终签订了
期刊
本刊讯(特约记者 马琳)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30届香港书展,于2019年7月17日至2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本届书展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686家参展商参展,打破历年纪录。书展期间,大会举行了作家讲座、新书推介会等310场文化活动,倪匡、阎连科、麦家、刘震云、冯小刚、白岩松、韩松、許知远、毛尖、周云鹏、蒋方舟等近50位著名作家驻场。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作为此次香港书展的参展商之一首次携书亮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年届七十。虽经常因与新中国同庚而自豪,也常因大半生名不副实而惭愧。记得退休那年,我曾自嘲地作了一首打油诗:衔授少将无战功,不登讲台有职称。未上大学当校长,名不副实大半生。是说虽官至正军、衔授少将,但却没上过战场。没当过教员,却评了个“教授”。没上过大学,却当了“校长”。真是名副其实的“名不副实”。  搬进新居以后,我也附庸风雅,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个斋号,叫“名不副实斋”,自称“名
期刊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联合举办“让阅读回归主流”主题论坛,我认为恰逢其时,且非常有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阅读工作。今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时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从2012年全民阅读历史性地写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