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中药经典方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中医将冠心病一般归属为“胸痹”范畴,认为其中医病机主要包括气虚、血瘀、痰饮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痰瘀同治等为主要治疗原则.文章通过总结中药经典方剂在冠心病中的运用,为准确应用经典方剂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该病较高的截肢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近年来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促内皮生长因子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显示,通过调控VEGF基因的表达途径能够改善糖尿病足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血管的新生和溃疡的愈合.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VEGF与糖尿病足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基于VEGF表达的相关机制及调控途径,综述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讨中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颗粒剂和水煎剂在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腹泻中的效果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患者,分别予以半夏泻心颗粒剂和半夏泻心饮片水煎剂口服预防腹泻.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腹泻的程度及发生率,评估半夏泻心颗粒剂和半夏泻心饮片水煎剂的疗效,并在两组之间进行疗效对照.两组患者均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多态性检测,观察UGT1A1突变与腹泻之间的关系.结果 半夏泻心颗粒剂组和半夏泻心饮片水煎剂组的Ⅰ度、Ⅱ度、Ⅲ度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45%、4.23%
目的 观察和胃理气方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0只健康Wistar SPF级大鼠,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式CUMS方法建立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分别用和胃理气方和吗丁啉进行干预治疗.通过敞箱、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采用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评价胃肠运动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体中CREB
目的 观察“清肺平喘、祛风解痉”法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热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热哮证)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属于轻度者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属于中度者联合孟鲁司特钠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平喘、祛风解痉”中药复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
乌梅是一种传统的补益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发现乌梅具有抑菌、止渴、抑制肾结石、抗氧化、抗肿瘤、抗变态反应、镇咳、镇静催眠、止泻、降血糖、降血脂、抑制黑素、凝血等作用.文章就近年来有关乌梅、乌梅炮制品以及乌梅提取物的相关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乌梅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相关古今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来探析中医五脏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病机,作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与“肾”“脾”“肝”“心”“肺”五脏均有关系,其病机根本在肾,补肾强骨是本病的主要治法,病机关键在脾,而又与肝、心、肺都有密切联系 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充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筋、调畅全身气血,心主血脉,心肾相互交济,肺朝百脉、推气生血,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治法以补肾强骨为主,根据具体病机兼治他脏.该文基于五脏相关,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等角度探析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并引用当
目的 观察区段性任脉中药铺灸联合药物治疗肾阳不足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胶囊、五子衍宗丸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区段性任脉中药铺灸,治疗周期3个月.分别于治疗2个月后、3个月后,分析测定两组精液参数,观察治疗前后精浆SOD和MDA水平、DNA碎片指数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疗法的疗效.结果 ①两组各不同治疗时间点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2个月后分别相比,精子浓度、精子形态率、精子活力(a级、a+b级比例)均显著性增加(P<0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将2015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中风痉挛性偏瘫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PRO)、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
目的 探讨运用杵针结合针灸疗法在缓解中风伴有失眠症状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一2019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三科就诊的中风患者,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失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右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予杵针结合针灸治疗,其中杵针取穴:百会八阵(天谷八阵)及大椎至命门段河车路;针灸取穴:印堂、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神庭、内关、足三里.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通过对肾性水肿古代文献的梳理,分析各代医家对肾性水肿的认识,考查其学术脉络及治疗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及课题组前期构建的中医药古籍全文文献库,对符合肾性水肿的相关条文进行病因病机及相关方剂方药组成的提取与梳理.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每个朝代对于肾性水肿的治法及用药各有其特点,晋代偏于利水,汉唐两宋则注重补益,金元喜用理气,明清则在活血方面有更深一步的运用.治疗药物上,以茯苓、泽泻、甘草、白术、陈皮、木香居首.治法治则上,以阴阳虚实辨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