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策略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所以,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就这一问题做了些许尝试:
  一、问题的设计
  1.切合文本,合理设疑,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进行了思维拓展训练,突破课文重点、难点。如在教授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学生读完全文,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此文中是颂秋呢,还是悲秋?为什么?由此引出全文的基调——忧伤的、悲凉的,由“含泪的微笑”总结出“悲凉的颂歌”这篇课文的主题。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住文本主题。
  2.反向思维,设置矛盾,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不仅是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内容系统,而且是一个方法系统。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单刀直入,缺乏启发性,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问时除了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还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这样便于抓住学生,易于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易于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教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预备性的问题:一般盲人渴望见到光明为的是行动的方便,本文作者是否也有这种想法?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反向思考,点到即止,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样,待到读完课文,学生自然会感到作者的形象比自己原来所想的要高大得多,从而增强鉴赏的愿望。
  3.层次分明,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课堂提问方式灵活多样,不同的提问,效果不一样。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仅靠一两次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变换提问方式,诱发学生探求欲望,高屋建瓴,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由认知类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分析理解、综合运用、鉴赏评价,逐步诱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层次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在教授巴金的《灯》一文时,作者除了写眼前的灯,还写了哪些灯?生活中的灯多种多样,课文却只写了几盏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灯?它们有共同之处吗?如果有,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虽然老师在反复追问,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回答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二、提问的技巧
  1.切合学生需要,把握恰当时机。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老师过多地干涉尤其在学生阅读顺畅时,不合时宜的提问只会打断学生的思路。所以,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使其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提出一个问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达到“排忧解难”的目的。
  2.合理分配问题,注意提问的“度”。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不注意合理的运用,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设想一下,一节课是在老师源源不断、轰炸式的问题中度过,学生会因为形式的单一产生疲惫,更严重的会使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在把握“度”的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课堂问题的分配,因为学习水平高的学生(高成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低成就学生)参与机会少。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比其他学生更愿意回答问题,这样的学生相对来说其思维、记忆能力可能好一点,而教师往往也有意把更多的问题花在这些学生身上。久而久之,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有种被教师遗忘的感觉。所以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恰当分配提问,区别对待学生。如对部分学生采用指导性提问,有意识点明问题的关键点,同时组织学生仔细倾听回答,参与确认、修改或补充。同一问题也可以提问几个学生,无论答对与否都可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认识。
  3.挖掘文本实质,切中问题核心。
  模棱两可、指向不明或包含范围较大、难度较高的问题会使学生难以下手、无所适从。我们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老师一个问题抛下去后,下面寂静无声,使得原本就有些紧张的氛围更像是凝固了,将整个课堂带入被动状态。或者是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還容易浪费课堂时间。
  4.把握学科特点,切合学生实际。
  语文是“国语”和“国文”的合称。它除了“工具性”这个功能之外,还有“人文性”、“文学性”的一面。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要体现它的工具性,更要重视它的文学素养,重视整体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如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让学生指出课文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这种问题难度不大,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因此我认为,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从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的过程,先是整体感受,再是对重点段落或知识点作具体研读,最后是站在高一层次上对文章进行小结或回顾。
其他文献
【摘要】贫富差距扩大对美国广大的较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参与造成了负面影响,政治权利上的实质不平等程度扩大。与之相伴的政治极化现象使政策僵局频现,低收入民众利益难以得到充分照顾。从形成原因和政策应对情况来看,美国的贫富差距扩大和政治极化趋势相互交织影响,两种趋势可能长期并存。  【关键词】美国 贫富差距 政治极化 【中图分类号】D73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无论是从收入
以广西为例,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镇化、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农以及教育都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各影响因素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效果不同.解决现存问
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集预防、医疗、康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区级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区各类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的咨询和防治工作以及社区医院兼职医务人员的培训任
公安机关刑事专项打击工作,在我国刑事工作历史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伴随我国法治进步及公民意识觉醒,其暴露出的问题为人所诟病。笔者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公安机关刑事专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绿色监理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并加以鼓励和引导,因此,加强对绿色建筑监理及完善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对绿色建筑监理及完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监理;完善措施  1、绿色监理相关概念  (一)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监理的概念是在绿色建筑的规范过程之中而发展出的理念,因此要了解绿色监理的定义和内容就必须先熟悉绿色
成都市锦江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三级城市综合开发企业,成都市首批2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其前身是成都市东城区房地局集资建房办公室。1988年,经区编委批准,
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方法,是现代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主要分支,具有程序化、一体化的特征.基于此,本文结合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理论知识,对电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
期刊
摘要:通过收集1991—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从业人数,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对江苏的经济增长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波动较大;劳动力投入对江苏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  关键词: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江苏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大量的资本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