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烙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上过几年学,后来靠自己的努力,能看书写信。她上有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姥爷和姥姥受传统思想影响,生了两个姑娘后急盼生个男娃,给母亲起名“换过”。
  20世纪50年代末,父亲和母亲响应国家号召,一起离家到南同蒲铁路工作,母亲是列车员,父亲当铁路工人。60年代初,姐姐出生没人照顾,母亲只好放弃工作返回老家。之后几十年,父亲辗转在山西、北京工作,母亲一人在家,既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老小。当年农村艰苦,缺吃少穿,饮水困难,母亲累死累活,总也熬不出头。直到70年代末,父亲从北京调回山西,才结束了两地分离的历史。之后,我和姐姐、妹妹先后成家立业,大家有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但好景不长,母亲因多年操劳,积劳成疾,长期与顽疾抗争,直到离世。
  
  一、“攒钱盖房”、蒸礼馍
  
  在晋南的传统文化中,“攒钱盖房”的观念根深蒂固。我的祖辈一直务农,家薄房少、“门楼低”,从来都是父母一块儿心病。改善住房条件,能在人前抬起头是母亲早年一直的愿望和追求。农活再苦,总想着多挣几个工分,日子再难熬,总惦记着多攒几元钱留着盖房。就这样,我家先在后院建了两间饭厦,再在前院添一间门房。后来挪了饭厦建北房,拆了门房盖南房,迁了东房升西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总算“盖了个遍”,了了人前扬眉吐气的夙愿。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多数农户来说是福音,但对男人在外工作,没有男劳力的家庭来讲却是个难题。母亲面对困难硬着头皮上,没喂过牲口就自己学,不会耕地就跟着干。每到小麦、棉花收获季节,家里的产量并不比别人家里的低,让周围人羡慕不已。
  晋南农村过年要蒸礼馍,蒸礼馍是衡量农村妇女手艺高低、理家能力强弱的重要方面。母亲把蒸礼馍看得非常神圣,事先烧香拜佛是少不了的程序,之后发酵、和面、揉捏都要亲自而为,轻易不让旁人上手。蒸好后揭锅盖的时候是她最紧张的时刻,好坏成败此刻就见分晓。若蒸好了,她满脸笑容,立刻端馍敬神;若蒸得不好,她就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她要求礼馍形状端庄,不能有任何褶皱和裂纹,稍不如意,第二天定要重来。
  
  二、拼命劳作,艰难度日
  
  母亲勤劳。勤劳在上世纪的农村意味着处处吃苦。我的家乡地处峨嵋岭台地,土厚水深,干旱少雨,吃水始终是个难题。小时候村里吃水要几家合伙,四五个壮劳力一起用尖底的大铁罐从百米深的井里绞上水来,然后再分挑给各家各户。无论是绞,还是挑,都是重体力活,一般不愿叫女人们参加。无奈我家老的老、小的小,母亲只能求人搭伙干。为赢得别人信赖,母亲不仅注意平日善待邻里,家里有了好吃的,哪怕是爸爸从北京带回几斤大米蒸出米饭,母亲也要东家送一碗、西家给一勺。而且每次不管体力能否支持,都竭力而为,为的是下次还有人愿意合作,全家人有干净水喝。
  老家庄稼一年两熟,晋南农民的辛苦山西称最。农村妇女,尤其是丈夫在外工作的妇女,生活之艰苦更不必说。一年四季,自春忙到冬,收完小麦种棉花,摘完棉花弄红薯,不得清闲。忙庄稼的同时,妇女还得做饭、喂猪、管孩子,抽空还要纺线、织布、纳鞋底、缝衣服,从早到晚难有“屁股挨地的空”。夏天农忙时节,我们早上起床后,只见锅里热好的饭菜,不见母亲的身影;冬季夜长,往往一觉醒来,仍见煤油灯下,母亲纺线的背影。当时年幼无知,以为大人觉少睡不着,长大后,才知之所以如此,皆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拼命劳作,艰难度日。
  上小学的时候,爸爸从北京买得几本绘画启蒙书,引起了我学画画的兴趣。母亲很支持。那时候村里没电,晚上我在墙上画画,母亲和姐姐左右一边一个,端着煤油灯不停地忙活,为我照明,帮我扶纸、调色、洗画笔。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发现天降大雪,正当同学们为这场罕见大雪议论纷纷的时候,有同学跑来告我,说你妈给你送棉鞋来了。当着同学的面,我觉得她把我看得如此娇气,有失脸面,不但不感激,还怪她不该来。之后母亲告我,她天不亮起床,冒着大雪摸黑野外步行八里多路,路上茫茫不见一人,手拿防身铁棍,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学校,想的是怕我冻坏了脚,没成想儿子不领情,伤透了她的心。此后多年,这事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觉得有愧我母。
  
  三、母亲要强、坚韧、勤劳、节俭,与人为善、默默奉献
  
  我絞尽脑汁地回想母亲生前提过什么要求,想来想去就是她病重在太原就医期间,口苦难耐,想吃酸石榴。可惜当年物资匮乏,我骑车跑遍太原的几个水果市场也没买到,只好买了几筒罐装葡萄汁给她。
  提起给母亲买石榴,就想起小时候跟母亲弹棉花吃甘蔗的事。那时年幼,家里“平车、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没有一件,本村也买不起弹花机,村民要弹棉花只得到外村去。母亲一手背着棉花包,一手牵着自己,走得风尘仆仆、口干舌燥时,正好碰见卖甘蔗的小贩,便买了根甘蔗给我。我让母亲也咬几口,可她推来推去就是没舍得吃。
  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困扰我国的温饱问题已有明显好转。母亲在家里置了好几个铁皮粮囤,储下不少粮食。我说现在情况好了,你攒这么多小麦,每年都得晾晒防虫多麻烦。她说咱家在外人多,万一再闹个饥荒,好有个应对。
  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能省就省,能俭就俭。爸爸无数次从北京给人捎过时尚衣物、布料,母亲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黑底带绿点的外罩穿了十多年。
  生活虽然艰辛,但母亲十分好干净。家里任何物件都放有位置、摆有条理。再忙再累,时间再紧,母亲也要抽空儿把角角落落、房里院外打扫干净。家里盖房的时候,晚饭后送走工匠就很晚了,可母亲总是在家人睡下后,把院子里里外外规整、打扫一遍后才去休息。
  母亲一生多磨难,可她总是苦苦撑持,顽强面对。母亲一生体弱多病,三天两头不是头疼就是胃不舒服,但只要稍有缓解,便忙前忙后,劳作不辍。
  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也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母亲的关爱是温馨的、难忘的,母亲的精神力量更是珍贵的、永久的。一个国家、民族的振兴靠的是核心价值和不朽精神,一个家庭的兴旺离不开好的传统和严谨的家风。母亲不懂太多的艰深道理,但她常挂在嘴边的,诸如:“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宁让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小时候吃苦,辛苦一阵子;小时候不吃苦,辛苦一辈子”等等这些村谚俚语,教给我们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她要强、坚韧、勤劳、节俭、与人为善、默默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成为我们成长成才、有所作为的力量源泉。
其他文献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自治县民族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光容老先生送给我一份简报。县民研会再出大手笔,决定重建长阳著名诗人彭秋潭故居。彭秋潭是长阳清代乾隆年间举子诗人,年轻时大
汹涌澎湃的黄河,牢牢地凝固在我的记忆中,耳边常常响起它那奔腾咆哮的吼声。  黄河同我有着天然的缘分,我的出生地古城汴梁北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是黄河柳园口。在我18岁那年,依依告别黄河,随解放大军南下,来到长江之滨的大武汉。在这儿呆了一年多,掉头走北闯西,落户在黄河直穿城池的甘肃兰州,挨着它一住就是20年。这期间,我凭着新闻记者的铁脚板,到过黄河源头青海,游走过黄河河套地区,还去过黄河的入海口山东……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郊外游春的节日,也是放风筝的节日。我和我的家人这天带着风筝去郊外踏青。暖暖的春风中,看着我的女儿带着我的小外孙在草坪上快乐地跑来跑去,我突然想起
[问题]如图1所示、两根轻绳系着一个质量m=0.1kg的小球,AC绳长l=2m,两绳都拉直时与竖直转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问球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两绳始终张紧?当角速度分别为 2rad/s、3rad/s、4rad/s时,上、下两绳中的拉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每年这时,我都会和爸妈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感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这次,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感动人物”之一的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已为人父母的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带着自己
似乎,我们对河流已经很疏远了。以往外出,每遇到一条江河,只是随意地瞄一眼,看看它的深浅,它的颜色,它两岸的风景,然后擦肩而过。这一次,我独自一人,按选定的线路坐班车出发,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刘伟是第一季中国达人秀的总冠军,同时也是2011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刘伟虽然自幼
根据“费马 (Fermat)原理”我们知道 :光在传播过程中“走”的是时间最短的路径 .依此我们可以构建合适的模型 ,巧用类比 ,触发联想 ,解决一类运动学问题 .例 1 .如果树上停着一只
由于近年渤海区的鱼类资源逐渐减少,人们开始重视对贝类资源的采捕,锁链耙拉网就是根据玉螺(当地称海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制作的专项贝类捕捞渔具。它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