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分层教学法得以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分层教学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小学六年级;实施对策
  在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存在这较大的不足,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Stratified teaching)是全新教育体制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教育领域中又称分组教学或能力分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中对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也在不断的变化,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分层教学的界定为教师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能力水平以及潜力倾向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将其具体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以此达到各学习小组内综合能力水平的无限接近,并体现出个体与个体、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学习小组的形式能够帮助教师科学合理的实施分层策略,以此充分发挥组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二)分层教学的意义
  对于我国当前小学整体教学而言,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强调学生的所学知识以及综合能力水准、层次分明、应有提升高度等等。基于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新课改得以深入实施,分层教学法作为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分层教学法中的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性化差异学习模式以及分层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升了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性,而正是因为这些个性化差异才能够有效启发教育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法。基于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背景,分层教学法应该将合理分层作为基础前提,并以此体现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在,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是顺利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条件。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保证教学方案能够同时兼顾到所有学生,但是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基础知识掌握薄弱的学生身上花费较长的时间与精力[1]。
  (二)根据学习能力进行授课分层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现状,同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综合评定,基于此,制定科学性、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考慮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对近期学习情况做出总结,并对自身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态度做出自我评价,如此一来,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的同时,也切实强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且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分层教学方案。从六年级学生所处年龄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分层教学更适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实际需求之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接受能力进行练习分层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其理解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他们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惯性尚未形成,单就学习这一方面而言,是具有两面性的。尚未成熟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惯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这就说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可以后天培养。那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不同难度的相关习题,真正做到“分层教学”的目的。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难度较高的相关习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部分学习能力中等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难度适中的相关习题;对于少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其供应难度较低的题目,以此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达到知识巩固的作用。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评价
  前文提到,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自身发展道路上的“照明灯”,教师的鼓励能够给予学生进步的动力,在学生陷入瓶颈或低谷时,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并以此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仅仅单一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或者是接受能力,必须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相对客观的中肯评价,越接近事实的综合评价,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越高[2]。
  三、结语
  本文首先简明扼要的阐述了分层教学法在全新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概念界定,其次阐述了分层教学法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影响与积极意义,最后从学生个体化差异、分层授课、习题分层以及学生差异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小学六年级教学方法的创新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作业设计,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但要保证作业的工具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扩大和创新。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延伸和
摘要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也积攒了一定的词汇量,正处于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时期。而日记作为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妨合理运用日记,争取通过日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从而打造学生的生花妙笔,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日记;运用  中图分类号:H193.6,A13,D924.13
宁波这个美丽的海港城市展现出的魅力和富饶是中国经济风驰电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要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中国发展规划的完美实现,得益于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光辉,同时,也见证了宁波商贾在这个经济突飞的时刻成功猎富和不断壮大的传奇。  中共宁波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六个加快”体现了宁波市下一个五年战略重点,“加快打造国际强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汉字和文化的了解更为深刻,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字的阅读以及辨析。而基于我国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与当代技术不相关联的现状,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作用又是非常显著的,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教学;小学阶段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积极适应这种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学习,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都会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具有较强的基础作用。教育部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
摘 要初中化学在初中的教学中算是极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学习时间短暂却又是必考科目,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是当务之急。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点:首先学生们都是首次接触化学,没有什么基础可言,要考虑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如何安排教学程序才能够让初中化学在缺少重复学习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目标;最后要为学生们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铺路。本文将运用问题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初中化学教学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日趋普遍。大多农村小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以西部农村地区甘肃省康县望关小学为例,通过分析小学生厌学的成因,探索改变这一现象的对策,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厌学;成因;对策  厌
摘要 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重视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教师应教学生以思考为基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以多样化的手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想象的空间,进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 阅读;兴趣;有效  中圖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173-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兴趣是
摘要 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产生了推动作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当前的基础上形成了小班化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当前班级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变革,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对小班化教学课堂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课堂的有效程度进行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