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稳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影响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1q与C3a及C5a相对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至4月在阜外医院拟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3例患者入组。根据临床表现和造影结果分为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24)和对照组(n=29,包括稳定性心绞痛19例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10例)。入院后EDTA采血管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并严格控制在PCI术前。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中C1q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C3a、C5a水平。组间比较根据资料类型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补体分子水平及补体分子相对水平是否与ACS独立相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血浆中C3a (4 531.14 μg/L与4 179.95 μg/L, t=1.381,P=0.173)及C5a (6.44 μg/L与4.42 μg/L, t=0.133, P=0.108)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q水平则明显降低(176.98 μg/ml与200.60 μg/ml, t=-2.022, P=0.048)。与对照组相比,C1q/ C3a在ACS组显著降低(4.05×10-2与4.97×10-2,t=-2.484, P=0.016),且经过多变量校正后C1q/ C3a与ACS仍独立相关(OR=0.937, P=0.047, 95% CI: 0.879~0.998)。

结论

本研究在临床水平验证了C1q/C3a比值水平与ACS独立相关,C1q/C3a比值可作为评估补体系统稳态的重要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685-68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选取其中26例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检查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20例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CK5/6、CK7、CK8/18、p16、p53、Ki-67等多种标志物染色;以导流杂交等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
食管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超过80%的患者已丧失手术机会,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食管癌放射治疗和放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放疗剂量与照射靶区的优化、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以及放疗与化疗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内容。
目的分析利用调强技术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的调强放疗(IMRT),并接受根治性食管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结果62例患者的R0切除率为96.8%,pCR率为32.3%,病理降期率为90.3%。Ⅲ度骨髓抑制的发
目的通过对中国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提取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年的食管癌发病数据,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别食管癌的发病率,结合2012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食管癌发病情况。对22个有连续数据登记处的2000—2011年食管癌的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2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约为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接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s)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5例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VEGFR-TKIs治疗,其中一线接受舒尼替尼治疗69例,帕唑帕尼治疗14例,索拉非尼治疗51例,法米替尼治疗21例。结果155例mRCC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180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ER-2的表达,并对IHC检测结果为阳性(3+)和弱阳性(2+)的肿瘤组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了解其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80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21例
目的探讨利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分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样品各7.5 ml,其中3例患者在每一治疗周期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品用于动态监测CTCs。以阴性-磁性法分离和富集CTCs,经EpCAM和CK 7/8免疫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鉴定CTCs并计数。结果47例患者的血液样品中,表达EpCAM的C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无论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世界一半以上。欧美国家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而中国以鳞癌为主,两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因此诊治方法也不尽相同。尽管中国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其远期疗效长期处于平台期,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仍然存在地区间和医院间诊治设备、
外科治疗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外科治疗的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但也存在一些争论。文章主要就食管癌手术入路选择、食管癌的微创治疗和术前新辅助治疗3个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食管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