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在信息技术教育者身上。由于社会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在农村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有着诸多特殊的因素。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对上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32-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知识更新快,技术含量高,动手实践要求强。农村学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信息技术的学习无形之间是缩短学生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精心组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比如学习《计算机病毒》这一课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会生病吗?②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形式?③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
④怎样运用计算机杀毒软件杀毒?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力。
二、多管齐下,及时巩固
(一)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不容易掌握的,要精讲,其他内容要少讲或不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操作实践。一堂课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内容的需要,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理论性课程。比如《计算机的组成》、《网络基础知识》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网络基础知识》教学中,把交换机、网线、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直观教学,事半功倍。运用计算机进行直观教学,不但抽象的理论变得好讲,而且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这部分内容,考虑到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计算机的“内脏”,我就找来了坏的CPU、主机板、内存条、鼠标、键盘、软盘、光驱等等,把实物呈现在他们眼前,运用演示法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讲解。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这些零部件,帮助他们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然后,再要求他们讲出每个部件的名称;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对其再深入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学会组装计算机,及对硬件系统中的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时判断,让他们知道各个硬件设备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解决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四)合作学习,教学相长。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充利用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章节或复习课可以让学生讲,这样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也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疏漏。教师上课时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而不要总是自己先讲或提问单个学生,这样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不能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现行教材还在试行阶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必受到教材限制,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设置范例,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等等。
四、新颖考核,考学相长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可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在主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考核任务。如对“Word模块”这一章节,可以设计如下的考核方法。教师在各个学生机文件夹中建立名为“校园专刊”的文件夹,并在其内放一个文档文件。上课一开始,对学生说:“同学们对‘Word模块’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学校即将出一期校刊,内容已经收集好了,现在要按照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修改,使版面更美观、更合理,行不行?”学生兴致很高,此时教师把打印好的修改内容(输入汉字、修改文字、排版、设置美术字、插入图片等)发给学生,打开已有的文章,修改编辑以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保存到对应的“校园专刊”的文件夹中。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测评,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知识上的传输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创新,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32-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知识更新快,技术含量高,动手实践要求强。农村学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信息技术的学习无形之间是缩短学生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精心组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比如学习《计算机病毒》这一课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会生病吗?②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形式?③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
④怎样运用计算机杀毒软件杀毒?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力。
二、多管齐下,及时巩固
(一)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不容易掌握的,要精讲,其他内容要少讲或不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操作实践。一堂课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内容的需要,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理论性课程。比如《计算机的组成》、《网络基础知识》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网络基础知识》教学中,把交换机、网线、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直观教学,事半功倍。运用计算机进行直观教学,不但抽象的理论变得好讲,而且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这部分内容,考虑到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计算机的“内脏”,我就找来了坏的CPU、主机板、内存条、鼠标、键盘、软盘、光驱等等,把实物呈现在他们眼前,运用演示法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讲解。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这些零部件,帮助他们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然后,再要求他们讲出每个部件的名称;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对其再深入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学会组装计算机,及对硬件系统中的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时判断,让他们知道各个硬件设备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解决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四)合作学习,教学相长。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充利用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章节或复习课可以让学生讲,这样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也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疏漏。教师上课时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而不要总是自己先讲或提问单个学生,这样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不能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现行教材还在试行阶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必受到教材限制,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设置范例,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等等。
四、新颖考核,考学相长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可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在主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考核任务。如对“Word模块”这一章节,可以设计如下的考核方法。教师在各个学生机文件夹中建立名为“校园专刊”的文件夹,并在其内放一个文档文件。上课一开始,对学生说:“同学们对‘Word模块’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学校即将出一期校刊,内容已经收集好了,现在要按照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修改,使版面更美观、更合理,行不行?”学生兴致很高,此时教师把打印好的修改内容(输入汉字、修改文字、排版、设置美术字、插入图片等)发给学生,打开已有的文章,修改编辑以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保存到对应的“校园专刊”的文件夹中。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测评,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知识上的传输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创新,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