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热层参数估计对电子密度预报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研究了基于理论模型TIEGCM的电离层热层同化预报系统,通过同化模拟的COSMIC掩星观测电子密度廓线,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和联合状态参数估计理论,优化估计了离子成分、中性大气温度、风场以及中性成分等背景参数.电子密度的误差统计结果显示,氧离子和中性成分对电子密度预报改善效果最佳,温度和风场较差.在同化期间离子成分、中性成分和温度的优化在12h内分别使电子密度的误差下降约30%、40%和10%.由于作用于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中性成分、温度和离子成分影响的弛豫时间分别约为12h以上、6h和3h.
其他文献
~~
期刊
相比于低气压微波等离子体,大气压下微波放电具有密度大、活性高及产生设备简单等优异特征.但由于大气压下微波放电常呈现为流注形式,激发此环境下的微波放电需要很高的入射功率.因此,大气压微波放电的实现代价较高,实际应用较困难.针对大气压低功率微波放电难于实现的科学技术难题,本文重点陈述了大气压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展望.首先综述了国际上4类典型大气压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开发现状,接
期刊
内源性信号小分子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浓度的变化和分布的异常与多种生理病理状态相关.设计可实时检测其在体内动态变化的成像体系对疾病诊断、病因探讨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方式多采用单一通道成像,干扰因素较多难以精确定量.近年来,比率成像纳米探针借助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响应于氢离子、活性氧/氮物种(ROS/RNS)和气体信号分子的比率成像
期刊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适配体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肽适体是可与靶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受制于筛选、合成以及纯化方法,肽适体的发展目前落后于核酸适配体,但是肽适体的高亲和力、强特异性、良好的生物亲和性等系列优越性,让肽适体具有巨大应用前景.肽适体的筛选获得可通过多种方式完成,除了传统的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核糖体展示等技术,新兴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子对接预测等技术更是加速了肽
期刊
环状结构的核酸因其首尾相连的特殊结构,可提高其对核酸外切酶的稳定性,并且其环状结构可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早期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研究者对环状核酸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各种环状核酸,并具有独特的生理调节功能.对于较小的环状寡聚核苷酸(几十个碱基)在生命体中是否存在以及其可能的功能仍未知晓.本文综述了环状核酸(特别是较小环的寡聚核苷酸)主要的两类合成法(酶合
期刊
小行星的质量与体积密度是解释其内部结构和物质组分的重要参数,探测器飞掠则是精确获取该参数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利用Rosetta探测器飞掠小行星(21) Lutetia期间的无线电跟踪数据,基于自研软件解算了小行星(21) Lutetia的质量并根据星载科学级相机确定的形状模型给出了体积密度的估计值.解算过程中,针对星上高增益天线在俯仰和方位两个自由度上的旋转特性,建模去除其产生的附加多普勒频移摄动
期刊
集成分析了南海、东黄渤海等中国邻近边缘海(简称中国边缘海)海-气界面CO_2通量及其所表征的CO_2源汇格局,简析海-气CO_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总结了河-海界面、边缘海与大洋的交换界面及输出真光层的碳通量,进而初步构架了简化的中国边缘海碳收支;并与世界其他陆架边缘海碳的源汇格局和通量作了比对,最后对边缘海碳循环研究进行了展望.从周年尺度上看,中国边缘海是大气CO_2的源,全年向大气的释放量为(
期刊
海洋中最重要的两种生物储碳机制,包括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其中后者在中国海中的定量估算和模拟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文章以南海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个包含MCP过程的物理-生态系统耦合海洋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南海整体平均的MCP储碳率为1.55mg C m~(-2)d~(-1);如果取1000m深的颗粒物输出通量作为BP的估计,模型估算的MCP:BP比例约为1:6.08.在此基础上,用该模型预测未来南
期刊
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渤海湾和河淮(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在空间分布上南北相邻,演化过程和阶段同步、表浅层构造特征总体相同、盆地面积相近.但两盆地的石油资源贫富悬殊:渤海湾盆地极为丰富,而河淮盆地至今尚未发现商业油藏.两盆地的深部结构构造、岩浆活动和今古地热场等差异明显:渤海湾盆地较河淮盆地地壳要薄、结构复杂、夹有多层低速层;岩浆活动强烈、今古地温场高;地震活动频发、深部作用活跃;各向同性岩石圈有效弹
期刊
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的一种,也是国家能源战略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对干热岩储层的开发是通过钻井和水力压裂建立人工热储构造,利用地热水循环提取热量,达到地热发电和供暖综合利用的目标.其中干热岩储层钻井和水力压裂施工是开发成功的关键.但是国内对于干热岩地热储层的开发才刚刚起步,针对干热岩的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也还不成熟.本文综合前期研究基础和国内外实地调研,从干热岩地热储层地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