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山书声

来源 :少男少女·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外间的交通如何一车一死结,缠得你透不过气来,只要从北面进入广州市文德路,老榕交荫的画面瞬间让你有活过来的感觉。
  走过百米开外,便能眺见西侧的中山图书馆,雍容恬静、古色古香。
  馆的北侧,枕着番山。拾级而上,山上有榕树、木棉,浓荫匝地。中有一亭,六角,名“番山亭”。
  站在亭前瞰视,图书馆红墙绿瓦、翰墨池风定绿萍自在飘……千依百顺地葡伏山前。
  最吸引我视线的,是图书馆那浓得化不开的绿瓦。
  绿瓦如绿叶,在我记忆的视角,嫩叶渐看成绿雾。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起,近千年来,番山東、南一带,宋代的书院、元代的庙学、明代的府学以及清代的广府学宫……次第展矗。多少慕贤的学子踏着幽深的麻石小路,奔向花窗红墙、勒石作匾的乌漆大门。进门,转过一道木雕的屏风,掠过天井种着莲花的大陶缸,看了一眼厅堂木柱上挂着乌漆沐金的楹联,然后在拜垫上跪下——供桌上,明晃晃点了一对蜡烛;古鼎里檀香袅绕。供桌里面,有一挂绣金杏黄幔帐,还吊着一对红木宫灯;正中墙上,是一幅“先师孔子行教像”。
  这些建筑每次被战火摧毁后,它们的教化功能又被新的主政者重视:教养之地,不可不葺。
  分廛百宋,移架千元(古代书屋对联,喻书籍收藏丰富)。儒雅的大宅此起彼伏。“小时不读书,大时做运输”的朴素读书有用论,带来一批又一批学子。
  每天,诵经的书声,伴着晨光涌上番山。
  80多年前的冬天,也有一个人如我般在这里凝眸。
  他是时年28岁的林克明,未来的建筑大师。
  那时,林克明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在广州工务局任职的他领到了设计中山图书馆的任务。他登上番山俯瞰,馆址此刻竹石杂陈,芜秽遍地,就像灌木丛中一块脱了皮的疥癣。
  筹划建馆期间,有人曾以“千年古迹,从此消沉;百尺华堂,有伤地脉”为由,反对在这里兴建图书馆。图书馆建成后,人们发现,番山和翰墨池,都被林克明视作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以“借景”的建筑手法,一一“嘉则收之”,纳入图书馆整体建筑之中,成为图书馆的点缀。特别是门前的翰墨池,紧凑雅致地融入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之中,它们互相衬托,雅致非凡。高大的图书馆巍然耸立,红砖实叠的长墙四周绕匝,格局开阔,颇有气势。
  1933年,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1955年易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成,广州有了第一间公共图书馆。
  每当走近它高高的拱门,我顿生肃然起敬之感。馆内的图书忽如万千蝴蝶,张开翅膀扑向我,又美丽,又梦幻。
  我从高中时就来这里借书。我还清晰地记得从传统的手工卡片检索到陆侃如、冯沅君合作的名著——《中国诗史》,那一刻,我是多么欣喜若狂。我急忙冲向宽阔的借阅大厅,那就像一个舞池,印满了我快乐的脚印。
  20世纪80年代,在阅览室虽有很多读者,却只听到翻书的声音。那声音分明就是我们的心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后来,我工作的《少男少女》杂志社与图书馆做了10多年的邻居。我经常过来散步,尤其喜欢到疏浚于南汉年间的翰墨池盘桓。池中植有高雅的莲花,绿水红苞白石栏,颇为别致。
  砖石垒筑的图书馆,仿佛自80多年前被建造那时起,就在地上生下根,给人一种坚实、永久的外观。嵌在墙面的经典罗马圆柱,显得古典、雄浑,让大楼仿佛刚吃了人参,中气十足。每次直面它,我总是被它雄浑的建筑美笼罩,心旌摇荡。
  有着古典大屋顶斗拱飞檐形式的中山图书馆在番山下矗立,承继了广州的一脈书香,意义非凡。它那具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广东文化大省文脉传承的文化象征。
  几年前,我撰写传记文学《建筑家林克明》时,才知道中山图书馆是林克明设计的。它与他任“工程顾问”建筑的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办公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东科学馆、东方宾馆等,都是广州城建史上不可磨灭的大手笔。
  我曾随林克明的学生蔡德道(原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踏勘过文德路上的一座红楼。经他考证,这座邻近中山图书馆的建筑,是林克明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二楼北面的一个房间,是广东著名作家欧阳山的故居之一。“60年代,我帮欧阳山处理过住房的问题,所以我知道:这里是欧阳山构思、下笔写《三家巷》的地方!”蔡德道自信地说。
  广州文化界视若拱璧的小说《三家巷》原来诞生于此!这足以为番山文化添上一段佳话。
  现在番山下是中山图书馆的少儿部。蔡德道先生说:“将寸土尺金的地方、历史文物级别的漂亮建筑给孩子们使用,真是善待孩子啊!”
  是啊!我明白政府这么做,是让孩子们容易就近亲炙书籍,鼓励他们从小就浸润在书香里。善待孩子,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善待孩子的城市,才有更辉煌的未来。
  走出图书馆,左转,往北走,便是通向番山亭的路。
  眼前的番山,高不过十米。可谁曾想到,历史上的番山是广州城的制高点。
  广州古称番禺,传说是得名于番山和禺山。
  五代时期,南汉皇帝刘?就开了凿番山和禺山作宫殿的先河,至今,番山的“小弟”禺山被削到踪影全无,而“大哥”番山,也只留下一个低矮的山丘。明朝时,番山入列“羊城八景”,曰“番山云气”。遥想那时,它还是重峦叠嶂,松柏交翠,鹰鹤栖鸣的吧。山上自宋朝时就有“番山亭”,后又曾改称“龟岗亭”,而最新的番山亭是2010年修筑的。
  伤痕累累的番山,历史选择你成为文化教育的“圣域”,千百年来,弦歌不绝。
  你用红土层与红砂岩,构成了广州最坚硬的文化风景。
  昔日宏伟的学宫建筑群早已声寂影沉,四周高楼如万笏朝天,似乎要阻隔一切历史的风景。
  屹立在山上的番山亭此刻变成一个灯塔,守着各种的声音。你让我思接千载,让我听见从历史深处传来的番山书声:宋元明清历代学子的吟唱、近代文化巨人康有为在万木草堂的维新宣言……此际穿越时空而来。渐渐地,这种绵绵不绝的书声,又嬗变成现代学子的朗朗书声,那是番山东北侧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前身为清末创建的教忠中学)传来的校园新声……
  我重来番山时,正当烟花三月,红棉吐艳,绿榕铺翠,一切会开的花此刻都簇拥着番山亭盛放。就中最醒目的,是亭上一副对联:
  崇广府千年道统,
  接学宫一脉书香。
其他文献
蒋信平,号青松红梅道人,为当代道教宿老,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2013年无疾羽化,享年111岁。  每天只吃两顿饭    蒋信平大师108岁时,曾有人问他,身体为何如此健康?大师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但生活简朴、气血通畅确是养生之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一直坚持吃素,所食蔬菜全是自己亲手种植,还经常在青城后山中寻觅野生的食用菌。蒋信平认为,生活简朴就是要清心寡欲,吃东西也应味道
35岁的冯严,如今正面临着可能服刑20年的前景,到刑满时,她该是53岁的年纪了。  从纤手调拨亿万资金,到走向漫漫服刑路,这变化缘起于一段情缘。    叙旧结情缘“美女助英雄”    2001年时,冯严32岁,供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担任财务部财务科资金税务组长。这年9月,她参加高中同学聚会,老同学大宝吸引了她的目光。  大宝上高中时并未与冯严同班,但那时的冯严颇具风采,令大
期刊
随着整车电平衡试验台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设计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整车电器系统室内电量平衡试验台的系统设计原理和试验方法.以某车型在常温、高速行驶工况下的试验
有关数据显示,到2012年,物流人才的缺口将达一到两万人,高校培养物流人才是规模培养的主要途径,市学校物流专业设置较晚,学生毕业后通常有半年到一年的寻觅期,真正走上工作岗
高中英语课程是需要高中生重点学习的一门主要学科,关乎于其今后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当前是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入融合的时代,落后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微课是在信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通过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精简机构编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
江苏省武进区湟里镇东安社区西安村夏庄6组村村组长万炳初,与5个村民到邻近的宜兴市都山镇承包了5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田种草坪,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
杠杆,在财务中是一种放大作用,往往表现为一个变量的较小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大幅度变化.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通常存在着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经营杠杆体现为销售量对息税前
谷歌在互联网这个产业链中,一直扮演着鲶鱼的角色,极具活力,而且不断挑战行业中的前辈们,在某些技术领域中还实现了超越.在3G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被视为IT界
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急之策,也是推动我国走向创业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远之计.在“双创”热情高涨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