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其随访结果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34例右室室速患者经受了射频消融,其中诊断为特发性右室室速2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5例。

结果

28例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成功,1例失败;5例ARVD患者诱发出9种室速,5种室速消融成功,另4种室速失败。随访显示,28例特发性右室室速中2例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后的12和15个月发生新的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检查证实1例为ARVD,另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ARVD患者组中2例室速复发。

结论

右室室速射频消融的结果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术后再发或出现新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需注意排除ARVD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简称峡部)完全性双向阻滞的心电图和电生理表现。方法对18例心房扑动患者的峡部进行线性射频消融,峡部发生完全性阻滞后,起搏刺激冠状静脉窦口和右房下侧壁,观察分析II导联P波形态和消融部位双电位。结果18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并发生峡部完全性双向阻滞,并且II导联P波呈负正双向;对12例患者标测消融部位,均记录有特征性双电位,其敏感性为100%。结论心电图II导联P波形态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