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EGP和ESP课程的双向构建,从多层次和多维度,应用课堂和在线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大学四年英语不断线,实现大学英语的分层分类教学,使得英语能力水平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分层、分向发展。
关键词:ESP;连续体;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252-02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最新发布,高校大学英语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指南》第一次明确把ESP(专门用途英语)列入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ESP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整合型的语言教学方法,在探索语言与专业结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以语言为驱动的教学模式。ESP更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英语的使用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更好地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ESP课程,需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英语基础,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完全置换为ESP(EAP(学术英语)或EOP(行业英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遵循ESP理念,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现状和本校的专业设置,改革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多层级的学术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ESP连续模型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和多层次性是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课程内容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EGP(通用英语)的衔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某些低水平的学生甚至要贯穿整个大学英语学习。EAP(学术英语)英语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EAP课程开设的重点,为ESAP(专门学术英语)和EOP(职业英语)打下基础。(如图一所示)
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水平,学术英语教学应以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为基础,分为EGAP I和EGAP II,并分别设置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读写类课程和听说类课程各占32課时/学期,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课。EGAP I读写类课程以学术讲座理解为主,主要内容:理解讲座、记笔记、写摘要、提问和回答、讨论和辩论。EGAP I听说类课程以听说交流技能为主。课堂以专题(如克隆技术、产品安全、能源节约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发音、音调和语法知识。EGAP II读写类课程开设学术阅读和概念建立及讨论,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与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管理和商务类相关的报纸和刊物文章,培养学生快速有效汲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上下文猜词包括技术术语的能力、阅读专业文章的思辨能力。EGAP II听说类课程是一门按学科结成小组或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的课程,学生要求就学科的某一话题进行网上或图书馆的信息搜索,然后通过讨论和组织信息,用英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结果。
ESAP课程侧重于专业学科大类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英语基本表达,如用英语如何表述学科内的各分支学科的关系等,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训练,如《机电英语》、《电子英语》、《财务英语》、《物流英语》、《机械英语》等。具体授课内容应根据学科设置特点和学生需求分析进行调整。对专业性极强的课程,为弥补师资上的不足,建议采用慕课等在线课程补充。EOP课程主要结合专业设置结合,以口语运用为主,如《商务英语口语》、《设计英语口语》、《工程英语口语》、《文秘英语口语》、《空乘英语口语》、《理工科报告技巧》、《职场演说》等。
二、课程设置
在ESP课程开展时间上,也应体现多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一、二学期为EGPI、EGPII学习阶段,侧重于做好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二学期可选取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提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次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可在第三学期结束EGP学习,进入EGAPI读写和听说阶段学习。其他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继续修EGPIII的课程,继续强化英语语言技能,为进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第三学期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和第一批考过四级的学生,在第四学期进入EGAP读写类课程II学习。仍未达到要求的学生继续学习EGPIV,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技能,加强人文素养。同时各专业学生无论是否通过四级考试,都可以在第四学期根据专业进行EOP(职业英语)学习,课程侧重于听说训练,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英语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原来选修EGAP课程的学生)也可选择继续选修EGAPII听说课程。
在结束四学期英语学习的后续课程阶段,在第五到七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开设更细化的ESP课程,也开设一些人文类课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课程,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报刊阅读》、《英美影视赏析》等。
综上所述,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以英语学习为主题,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并且能够在一个特定的交际任务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希望能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更好地满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三、慕课线上课程的使用
ESAP中某些课程或某些课程的章节专业性很强,大学英语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型胜任。此类课程和章节可以考虑用慕课的形式授课,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的衔接。教师可以依托慕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一方面学生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进行基本的学术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学生已经具备用英语快速有效阅读学术文献、归纳笔记要点、参加研讨小组、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可以实现在平台上与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任务;另一方面,对于比较难的语言知识,课堂上老师可以进行讲解。可见,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弥补了ESP师资的不足和慕课全英文授课的难于被接受的硬伤。
此外,基于学校实际的校本慕课课程的开发也可以扩宽ESP教学。由于老师人数和课时的限制,无法同时开设多门ESP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假期,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前录制一些校本慕课课程。这些慕课课程贴近我校实际和专业定位,将在ESP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ESP教学解决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瓶颈。ESP课程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需求,比普通用途英语课程更能激发热情和学习动力,也有益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结合了学生的未来专业学习、研究以及交流的实际需要,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相长中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2]俞理明,韩建侠.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1-4.
[3]张雪红.基于中国情景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关键词:ESP;连续体;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252-02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最新发布,高校大学英语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指南》第一次明确把ESP(专门用途英语)列入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ESP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整合型的语言教学方法,在探索语言与专业结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以语言为驱动的教学模式。ESP更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英语的使用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更好地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ESP课程,需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英语基础,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完全置换为ESP(EAP(学术英语)或EOP(行业英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遵循ESP理念,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现状和本校的专业设置,改革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多层级的学术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ESP连续模型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和多层次性是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课程内容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EGP(通用英语)的衔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某些低水平的学生甚至要贯穿整个大学英语学习。EAP(学术英语)英语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EAP课程开设的重点,为ESAP(专门学术英语)和EOP(职业英语)打下基础。(如图一所示)
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水平,学术英语教学应以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为基础,分为EGAP I和EGAP II,并分别设置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读写类课程和听说类课程各占32課时/学期,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课。EGAP I读写类课程以学术讲座理解为主,主要内容:理解讲座、记笔记、写摘要、提问和回答、讨论和辩论。EGAP I听说类课程以听说交流技能为主。课堂以专题(如克隆技术、产品安全、能源节约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发音、音调和语法知识。EGAP II读写类课程开设学术阅读和概念建立及讨论,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与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管理和商务类相关的报纸和刊物文章,培养学生快速有效汲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上下文猜词包括技术术语的能力、阅读专业文章的思辨能力。EGAP II听说类课程是一门按学科结成小组或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的课程,学生要求就学科的某一话题进行网上或图书馆的信息搜索,然后通过讨论和组织信息,用英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结果。
ESAP课程侧重于专业学科大类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英语基本表达,如用英语如何表述学科内的各分支学科的关系等,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训练,如《机电英语》、《电子英语》、《财务英语》、《物流英语》、《机械英语》等。具体授课内容应根据学科设置特点和学生需求分析进行调整。对专业性极强的课程,为弥补师资上的不足,建议采用慕课等在线课程补充。EOP课程主要结合专业设置结合,以口语运用为主,如《商务英语口语》、《设计英语口语》、《工程英语口语》、《文秘英语口语》、《空乘英语口语》、《理工科报告技巧》、《职场演说》等。
二、课程设置
在ESP课程开展时间上,也应体现多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一、二学期为EGPI、EGPII学习阶段,侧重于做好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培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二学期可选取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提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次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可在第三学期结束EGP学习,进入EGAPI读写和听说阶段学习。其他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继续修EGPIII的课程,继续强化英语语言技能,为进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第三学期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和第一批考过四级的学生,在第四学期进入EGAP读写类课程II学习。仍未达到要求的学生继续学习EGPIV,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技能,加强人文素养。同时各专业学生无论是否通过四级考试,都可以在第四学期根据专业进行EOP(职业英语)学习,课程侧重于听说训练,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英语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原来选修EGAP课程的学生)也可选择继续选修EGAPII听说课程。
在结束四学期英语学习的后续课程阶段,在第五到七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开设更细化的ESP课程,也开设一些人文类课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课程,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报刊阅读》、《英美影视赏析》等。
综上所述,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以英语学习为主题,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并且能够在一个特定的交际任务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希望能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更好地满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三、慕课线上课程的使用
ESAP中某些课程或某些课程的章节专业性很强,大学英语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型胜任。此类课程和章节可以考虑用慕课的形式授课,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的衔接。教师可以依托慕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一方面学生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进行基本的学术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学生已经具备用英语快速有效阅读学术文献、归纳笔记要点、参加研讨小组、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可以实现在平台上与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任务;另一方面,对于比较难的语言知识,课堂上老师可以进行讲解。可见,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弥补了ESP师资的不足和慕课全英文授课的难于被接受的硬伤。
此外,基于学校实际的校本慕课课程的开发也可以扩宽ESP教学。由于老师人数和课时的限制,无法同时开设多门ESP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假期,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前录制一些校本慕课课程。这些慕课课程贴近我校实际和专业定位,将在ESP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ESP教学解决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瓶颈。ESP课程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英语需求,比普通用途英语课程更能激发热情和学习动力,也有益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结合了学生的未来专业学习、研究以及交流的实际需要,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相长中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2]俞理明,韩建侠.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1-4.
[3]张雪红.基于中国情景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