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我们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初中数学包括代数,平面几何,简单的三角学及统计与概率。而传统的教育对教师要求更多的是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简单谈点肤浅看法。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困扰的成因
我们的学生由于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生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多了,不但知识的难点加大了,其内容也拓展了,而此时的数学从静止的状态发展了动态,从简单的数字过渡到了字母,从浅见的运算符号过渡到性质符号,也就是从具体的过渡到抽象。与此同时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小学数学基础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怕学数学,畏惧学数学,为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亲可敬.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困难能直面向老师谈。
进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首先碰到的就是数字过渡到字母.就连计算题也全是字母,这是数的发展又一次飞跃,一部分学生感觉很难理解。此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并防止学懂了的学生嘲笑他们,课堂上尽量多用实例.如:矩形的面积公式S=ab,路程公式S--vt,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后.已是高兴地走在学习的路上了。对应运算符号过度到性质符号,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现在学习的有理数。从结构上分为三类: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而小学学的数就是今天所学的正有理数,只是当时未提出正数这一说法,并反复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加以说明。
二、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学生新课前要预习。并告诉他们数学的预习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预习时一定要做到:感知教材。明白这一节学什么,教师应事先为学生理好预习提纲,编排对应的预习题,便于学生边预习边思考,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新课内容时,最好用笔勾出书上重要內容和不懂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课不是更好吗?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能动手做做习题那就更好了。
其次,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老师讲授新知识时要联系已学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引入形成过程;认真领会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重点理解解题从什么地方入手,为什么要这样人手,甚至可从几个方面人手;切忌朝一个方向分析,不知回头:课堂上一定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在老师的导学下充分思考,善于思考,从而求得正确答案。教师在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并让学生在全班的展示上充分发表,这样做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他们在这样过程中定会全身心投入。
最后,此时我们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讨论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为了保持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而忽视了问题指导,此时,我们不要怕学生出错,有时这个“错”能为课堂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其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变相的也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准确度。倘若这个“错”出在基本概念上,教师只需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其深入理解并完善之.若“错”出在技能上,教师就要进行深度归纳,总结、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学生与我们的意见相反时,教师首先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初三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意掌握公式,局限于结果,会做基本的题,不注意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在一部分中等生中表现最为明显;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精心编制例题及训练题。进入后期复习阶段.一些知识掌握不大牢固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焦燥的心理,此时。教师依然要从学生的心理引导人手,多与他们接触,交流思想,谈成功经验。引导他们消除焦燥。引导其向知识的广度、深度进军,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垫下坚实基础。
三、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首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分层。课前应吃透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哪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设计相同的和不同的内容。课堂教学应在学完基本知识过后。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不同的训练,达到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能力能得到提高,基础差的能巩固基础。布置作业分开布置,A、B层可以能力为主,C、D以基础为主。考试出题还是应该合成一卷,但除了基础部分,后边大题以。一号多题”的形式出.比如20题.从较简单到较难可以出2到3个题。原则上不同层同学做不同的题。鼓励选高一层次的题。这样避免一刀切,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取得一个较满意的分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根据学生成绩并结合学生的意愿,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又形成了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既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晰;同时又使得优生和差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内得以兼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
最后,教学的质量归根到底落实在学生的掌握程度,只有师生双向的反思才能把反思的效果最大化地体现要求学生对于在练习中绞尽脑汁,费了很多时间而做出或做不出的题,一定要反思自己在哪儿卡住了,疏忽了已知条件(或结论)它的哪种可能,其教训或指导意义何在?这种做法可能使你只做一个就会一类 懂一片 当然,学生可能不会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你一旦强调了,学生多少会思考一些而不是地完成了事 事实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机械及做事情要负责的处世态度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都说教与学的主战场在课堂 再好的亲和力,如果没有实力,最终会坑害学生的 我把数学课堂定位为:设置的题目要有启发性,要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好数学打基础,而不是简单地为考试的分数讲一个新概念,就得努力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困扰的成因
我们的学生由于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生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多了,不但知识的难点加大了,其内容也拓展了,而此时的数学从静止的状态发展了动态,从简单的数字过渡到了字母,从浅见的运算符号过渡到性质符号,也就是从具体的过渡到抽象。与此同时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小学数学基础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怕学数学,畏惧学数学,为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亲可敬.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困难能直面向老师谈。
进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首先碰到的就是数字过渡到字母.就连计算题也全是字母,这是数的发展又一次飞跃,一部分学生感觉很难理解。此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并防止学懂了的学生嘲笑他们,课堂上尽量多用实例.如:矩形的面积公式S=ab,路程公式S--vt,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后.已是高兴地走在学习的路上了。对应运算符号过度到性质符号,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现在学习的有理数。从结构上分为三类: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而小学学的数就是今天所学的正有理数,只是当时未提出正数这一说法,并反复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加以说明。
二、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学生新课前要预习。并告诉他们数学的预习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预习时一定要做到:感知教材。明白这一节学什么,教师应事先为学生理好预习提纲,编排对应的预习题,便于学生边预习边思考,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新课内容时,最好用笔勾出书上重要內容和不懂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课不是更好吗?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能动手做做习题那就更好了。
其次,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老师讲授新知识时要联系已学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引入形成过程;认真领会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重点理解解题从什么地方入手,为什么要这样人手,甚至可从几个方面人手;切忌朝一个方向分析,不知回头:课堂上一定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在老师的导学下充分思考,善于思考,从而求得正确答案。教师在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并让学生在全班的展示上充分发表,这样做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他们在这样过程中定会全身心投入。
最后,此时我们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讨论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为了保持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而忽视了问题指导,此时,我们不要怕学生出错,有时这个“错”能为课堂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其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变相的也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准确度。倘若这个“错”出在基本概念上,教师只需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其深入理解并完善之.若“错”出在技能上,教师就要进行深度归纳,总结、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学生与我们的意见相反时,教师首先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初三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意掌握公式,局限于结果,会做基本的题,不注意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在一部分中等生中表现最为明显;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精心编制例题及训练题。进入后期复习阶段.一些知识掌握不大牢固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焦燥的心理,此时。教师依然要从学生的心理引导人手,多与他们接触,交流思想,谈成功经验。引导他们消除焦燥。引导其向知识的广度、深度进军,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垫下坚实基础。
三、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首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分层。课前应吃透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哪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设计相同的和不同的内容。课堂教学应在学完基本知识过后。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不同的训练,达到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能力能得到提高,基础差的能巩固基础。布置作业分开布置,A、B层可以能力为主,C、D以基础为主。考试出题还是应该合成一卷,但除了基础部分,后边大题以。一号多题”的形式出.比如20题.从较简单到较难可以出2到3个题。原则上不同层同学做不同的题。鼓励选高一层次的题。这样避免一刀切,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取得一个较满意的分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根据学生成绩并结合学生的意愿,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又形成了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既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晰;同时又使得优生和差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内得以兼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
最后,教学的质量归根到底落实在学生的掌握程度,只有师生双向的反思才能把反思的效果最大化地体现要求学生对于在练习中绞尽脑汁,费了很多时间而做出或做不出的题,一定要反思自己在哪儿卡住了,疏忽了已知条件(或结论)它的哪种可能,其教训或指导意义何在?这种做法可能使你只做一个就会一类 懂一片 当然,学生可能不会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你一旦强调了,学生多少会思考一些而不是地完成了事 事实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机械及做事情要负责的处世态度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都说教与学的主战场在课堂 再好的亲和力,如果没有实力,最终会坑害学生的 我把数学课堂定位为:设置的题目要有启发性,要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好数学打基础,而不是简单地为考试的分数讲一个新概念,就得努力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