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相快速反应体系中结合反应速率的研究——瞬间相过程与定态过程

来源 :中国科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计算非球形对称液相快速反应体系(例如酶-底物反应体系)中结合反应的速率,是化学动力学中一个尚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在资料[1]中曾给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方程来计算这类化学体系的结合反应速率。它不仅能够将方向因素、力场因素考虑进去,而且也能考虑到活化能的效应以及多活性中心间的耦合效应。作为这个工作的继续,本文将进一步给出有关这个方程的一般数值解法及其理论根据,并对一些具体的反应体系进行计算和讨论。
其他文献
用LRH九肽类似物(D-丙~6·去甘~(10)-乙酰胺),对草、青、鲢、鳙鱼进行催产试验,证明了此类似物仅需每公斤体重微克量,即可使性成熟池养亲鱼排卵,其活力较LRH十肽高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是一种新的高活性鱼类催产剂,在鱼类生产上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草鱼对LRH类似物较为敏感,催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微克,催产率为86.3%;青鱼催产单一用LRH类似物,其催产率为42.9%,而将每公斤体重10微
期刊
本文报道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例大面积三度烧伤伤员的经过。抢救成功的主要环节是:顺利渡过休克;积极扶植机体;手术切痂与自然脱痂相结合,利用自、异体皮覆盖创面,尽快消灭创面和利用中药与感染作斗争。针刺麻醉在严重烧伤病人手术中,也表现了极大的优越性。
期刊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新补偿方法的高精度电流互感器和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检定系统。文中对电流互感器误差补偿原理进行了全面分析,把各种补偿方法归纳为磁势补偿和电势补偿两大类,从中找出了多种新补偿方法。并据此提出了磁势补偿和电势补偿两类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分析了它们的稳定性。说明由电势补偿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分级分段组成的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检定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检定数据准确和线路简单等优点,是至今比
期刊
本文证明了恒星形成及其对星际气体的加热,能导致星系密度波模式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提供了激发并维持星系密度波的一种机制。我们采用Lin和Lau的气体动力学模型,但用有源的能量方程代替多方气体方程。在WKB近似下,对于单气盘模型以及双气盘模型都求得了色散关系,二者结果基本一致,振幅增长e倍的时间按数量级约为10~6/η年,只要星系中气体与恒星的密度之比η>10~(-3),就足以补偿Toomre所指出
期刊
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早期鉴别家禽性别,以有计划按比例地提前进行选择和淘汰,挖掘生产潜力,节约劳力、资金和饲料,为大力发展现代化养禽和全面发展畜牧业创造有利条件,对胚蛋性别的鉴定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报道了我们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根据胚外卵黄囊血管分布状况和类型鉴别胚雏雌雄的方法,鉴别胚蛋(胚胎发育了的蛋)雌雄和识别胚雏畸形等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期刊
飑线是一种常见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飑线常形成大暴雨、狂风和冰雹等严重灾害性天气。本文研究飑线的发生发展机制,采用了一种不仅对因变量而且对自变量进行小参数展开的方法,求得两层大气运动方程的非线性解。文中讨论了飑线气压跳跃的形成,系由于惯性重力波的非线性集中,同时风力的剧增,形成了飑线和急烈的天气。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1974年6月17日南京飑线实况作了比较,二者相当一致。并指出:在1975年8月河南特大
期刊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地质观点与唯心主义的“神创说”、“天命论”的斗争任何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实践活动。毛主席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由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通过生产活动,很早就接触到地球的历史和现状,从而产生了古代一
期刊
本文从密度波的演化模式出发,给出了星系密度波经过不稳定阶段达到准稳阶段的演化过程。文中指出密度波在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性质:“准物质臂性”。由于这一性质,在振幅迅速增长的同时,波形会发生“缠绕”,从而造成曳式波,并使波数增加。当波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振幅的迅速增长及波形的缠绕会自动停止,于是达到准稳阶段。在假定了共转圈附近Q<1后,便可得出如下物理图象:密度波在共转圈附近的不稳定区产生、逐渐缠绕成曳式短
期刊
在气体动力学的星系盘模型中,本文讨论了边际稳定性时共转圈奇异性对中性密度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转圈奇异性对波的色散关系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计算了与银河系相类似的星系模型。共转圈附近波的群速度与自由密度波的关系有很大差异,能够严重地改变密度波传播的能流迴路。除非特定星系模型严格不存在共转奇异性,共转点不会是双零转向点。
期刊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贻贝养殖事业又获得了迅速发展。根据生产需要,我们开展了人工育苗的研究工作。现已能在容积3.2米~3的水泥池中育出420万个苗,平均100万个/米~3水体以上,在烟台沿岸移至海上养育的保苗率约为60%,显示了人工育苗向生产过渡的可能性。育苗条件为:前期喂褐指藻,平均每日约8000个细胞/毫升池水;后期喂扁藻,约6000个细胞/毫升池水;水温11.0—17.5℃;海水通过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