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大的人更聪明?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in2yh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瞳孔是眼睛虹膜中一个可收缩的孔,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内,瞳孔可通过调节自身大小来限制进入眼睛的光线。普通人的瞳孔直径一般为2~5毫米。除光线强弱外,瞳孔大小与人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外界刺激和情绪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在人受到惊吓时,大脑中的交感神经会马上给瞳孔放大肌发送信号,从而使瞳孔迅速扩大。
  在年龄、性别、外界刺激和情绪都相同的条件下,瞳孔的大小是否能表示智商的高低?科学家最近发现,瞳孔的大小与脑干上部的蓝斑区域有关。蓝斑区域通过神经连接延伸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它会释放一种激素来刺激知觉、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脑力活动。而瞳孔较大者大脑中的该区域的调节能力更出色,所以他们的认知表现和大脑运作能力也更出色。看來,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而且是大脑的窗户。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音乐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初单一化形式演变成多元化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发生变化,开放的、探索性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在这一背景下,由佘琳娜、马丽所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比中外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一书,从音乐教育发展、音乐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分析了网络、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等中外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音乐教学创新提供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案。
CNCC2021(中国计算机大会)将于2021年10月28日-30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主题为“计算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Expedi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ith Computing Empowerment)。本届大会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担任大会主席,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教师越来越重视自我提升,希望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冲击。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基于此,先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自我提升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自我提升路径,以提升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海南文昌发射场,伴随着隆隆巨响,一枚庞大的银白色火箭腾空而起,稳稳上升。它尾部的火焰格外耀眼,宛如蒼穹上的一颗明珠。这正是搭载我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 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情景。此次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天和”核心舱发射  那么,什么是空间站?我们为什么要建造空间站呢?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
飞出“摇篮”的人类看到凡尔纳的图片,小天说:“他写的科幻小说真有趣,明天我就去图书馆里找一找。”小菲打趣道:“你不是从来不去图书馆,只去操场的吗?”小天又咧嘴笑了一下,露出洁白的牙齿:“我那是觉得打球比看书有意思,所以去操场。现在不是有好看的书了吗?图书馆就变得有意思啦!”
上回说到,当我体内的物质达到完全平衡时,我就能够成为主序前星,变成一颗“少年星”了。少年时期的我,体重已经不再增长,主要任务变成了努力“消化”之前吸收的物质,慢慢地升高体内温度。就像你们人类一样,也会在少年时期通过吸收和消化知识丰富自己。慢慢地,我体内的温度从3000-5000℃升高到1500万℃,足以激发体内的氢核聚变,让我真正开始“燃烧”起来了。这个时候,我才能够真正地、独立自主地发光发热,正式宣告“成年”了。
似乎长久以来,世人通常认为,上海作为口岸城市,拥有的只是开埠后的100多年历史,引人瞩目的只有“海派”艺术。实际上,作为绵延千载的江南文化的一部分,上海的艺脉同样久远深长。从书画作品来看,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是被称为“法帖之祖”的《平复帖》,其作者为西晋时期宅居于华亭(今上海松江)的陆机。
有一说一,如果你听说有个人只是想找一枚别针,结果却阴差阳错地找到了一枚基尼a金币,那这事儿十有八九就发生在我的好朋友吉本教授身上。我以前听过不少研究人员出乎意料地大获成功的事情,但没有一件能跟他的发现相提并论。实事求是地说,这次吉本真的发现了能让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变化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夸张。他当时仅仅是想找到一种全功能型神经兴奋剂,让那些毫无生气的人振作起来,挺过那些难熬的日子。类似的东西我试过好几回了,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向吉本描述它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对所有那些寻求各种新鲜刺激的人士来说,令人瞠目结舌
吴传清,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城市群与都市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城市与环境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编委。
如果让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著作中挑选一本成就最突出的,那么答案一定五花八门。不过要问中国天文史上现存最早的著作,那么毫无疑问,《甘石星经》这本书会是唯一的答案。“甘石”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位天文学家的合称--甘德和石申,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也都在天文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成绩。后人将甘德的《天文星占》和石申的《天文》合称为《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仅晚于《巴比伦星表》的天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