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bre TM封堵器与直接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对照研究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与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8年7月—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专科接受LAAC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8例(LAAC组).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3个月,在第3个月时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双联抗血小板药改为单联抗血小板药治疗.同期选择48例使用DOACs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DOACs组).均于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在随访期间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安全性比较:LAAC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有1例发生心脏压塞事件,无脑卒中、死亡和器械相关血栓栓塞等并发症.随访半年内两组均无器械相关血栓栓塞或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LAAC组随访半年内有5例出血事件,DOACs组有11例(P>0.05).但LAAC组在随访3个月后无出血事件,而DOACs组有5例出血事件(P<0.05).有效性比较:随访半年内LAAC组与DOACs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使用国产LAmbreTM封堵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安全及有效,可减少3个月后消化道出血事件.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常见且危害极大.单纯处理Af无法完全避免血栓栓塞的发生,需针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治疗.传统预防血栓栓塞主要依靠口服抗栓药物,但口服抗栓药物多具有出血风险、用药禁忌和患者依从性差等不足,通常不能完全达到Af抗凝的预期效果.随着解剖及病理学研究的深入,现已证实血栓主要形成于Af患者的左心耳(LAA),因此可通过闭合LAA来预防血栓栓塞.内科经皮LAA封堵术因其器械相关血栓以及并发症严重等劣势而难以推广使用.传统外科手术切除LAA成功率低,风险大,并发症
目的:分析眼专科医院患者突发急症现状,并探讨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中山眼科中心82例突发急症事件,具体分析突发急症事件的特点、处置情况及患者转归.结果:眼专科医院中最常见的突发急症事件为药物不良反应(n=38,46.3%),其后依次是晕厥(28.0%)、心脑血管急症(8.3%)、意外事件(6.1%),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相关药物最多见于荧光素钠注射液(n=16,42.1%)、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相关药物(n=7,18.4%).突发急症事件集中分布于工作时段8:00—18:00(n=7
起搏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形式多样,各有千秋.近年来,无导线起搏的兴起,拓宽了起搏器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尤其是避免起搏器囊袋和起搏器导线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同时无导线起搏器的体积小和经皮穿刺静脉途径输送植入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导线起搏器已用于临床一段时间,其应用现状及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从无导线起搏器的应用进展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常用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通过提供关于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形态的详细信息,可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和容积指数,并有效识别高危斑块特征,从而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之外的风险分层.此外,无创CT心脏功能学成像的应用可能会进一步改善对未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现就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不同影像学参数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TEMI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坏死心肌.虽然大量的临床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但部分患者在地理位置和首诊医院医疗条件等一些因素的限制下,可能造成救治时间上的延迟.在S TE MI患者的救治中,时间就是心肌,对各项时间节点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现就S TE MI救治环节中首诊医院入门-出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诊医院入门-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及总
目的 众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该类癌症患者在启动化疗前心血管疾病基线资料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在启动抗癌治疗前心血管相关合并症的分布情况.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且首次诊断为甲状腺癌或肝癌的患者,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心血管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最终共纳入3247例甲状腺癌或肝癌患者,两类癌症患者
病理性近视相对高度近视而言,更强调眼底并发症的存在.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的标志性特征,是眼球后巩膜壁的局部扩张,通常认为与巩膜变薄和脉络膜萎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PS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炎症、Bruch膜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OCT等检查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PS治疗手段的探索,诊断和治疗更加完善.
心房颤动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心房颤动患者往往左心房功能不全,血流淤滞,易生成血栓.目前通行的CHA2 DS2-VASc评分仅从临床特征描述了卒中风险,临床上的情况往往更复杂,实际得分为低危的患者整体卒中发生率仍高于建议抗凝阈值,相同得分的因素对于卒中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角度可进一步优化,风险因素的列入和权重也仍有讨论空间.现重点探讨临床上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问题.
目的:调查民航飞行员视频终端疲劳综合征(visual display terminal syndrome,VDTS)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为民航飞行员眼部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631名民航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暴露时间,比较不同暴露强度人群的不适症状和发病率.结果:民航飞行员视频终端暴露时间为(4.43±2.24)h,VDTS发病率和不适症状检出率均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时间视频终端暴露不利于眼健康.应加强对民航飞行员的眼保健教育,避免或减少视频终端暴露带来的健康危害.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通常由编码肌节相关蛋白质的基因突变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及晕厥等.肥厚型心肌病已报道半个多世纪,但在药物治疗上无较大的进展,直至肌球蛋白靶向抑制剂mavacamten的出现,为不同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带来了曙光,是遗传性心肌病精准治疗的一大进步.现对国外有关mavacamten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