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人脸识别证据探究

来源 :证据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人脸识别证据已被运用于刑事审判当中。人脸识别证据可以在提高证明效率、降低证明难度和强化指控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人脸识别证据的运用仍存在法律资格不明、运用方式混乱、不规范等问题。集中体现在:将人脸识别证据作为涉案线索使用,弱化了其证明价值,抑制了辩方质证;将人脸识别证据归入现有法定证据种类之中,掩盖了其特殊性,证据审查规则亦难以兼容;将人脸识别证据列为其他证据材料,导致其法律地位被质疑和法庭信赖偏向。人脸识别证据具备实质性和证明性因而当属证据,由于其并非自始不具备证据可接受性,因而可享有证据资格以进入法庭使用。为消解其法律地位疑惑、保障其规范合理适用、弥合技术与司法冲突,一方面应在规范层面修改法定证据种类的表述方式以破解于法无据问题;另一方面应从法庭准入资格审查、定案根据资格审查以及辩方质证机制构建层面保障其使用规范。
其他文献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农村幼儿园发展相较以往有了一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农村幼儿园幼儿的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推进策略,以供参考。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全球新能源、分布式网络结构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将是未来全球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存在水电厂信息智能化技术所反映的各种难题,也影响着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智能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相关智能调度技术的成熟建立,给中国智能水电的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方向与实践。笔者阐述了智能化水电厂的建设历史、建设方法,并对下一步水电厂的建设计划提
期刊
易县运行电站共9座,现针对易县智慧梯级水电站建设展开探讨,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联通、管理和服务,进行数字孪生改造。在原有水电站自动化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梯级水电站,实现发电流程、流量的可控性、提前推演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数据,通过孪生模型科学地调控水量、制定发电计划,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智慧水电站。
期刊
现如今,我国社会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水电站中,降耗、节能等方面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于水电站来说,日常的工作就是要维护正常运行,还需对运行中的节能、环保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水电站的运行收益。
期刊
以JS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电站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借鉴大型水电站智慧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JS水电站智慧管理的分步实施技术方案。JS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600 MW,2016年全容量投产发电,2017年实现远程集控,2020年开始“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站的发电效能,可供同类型电站智慧管理参考。
期刊
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和游戏的关系、幼儿园班级人数超额、农村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的游戏化课程培训、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应从强化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认识、建立农村幼儿园班级人数动态配置机制、完善农村幼儿教师课程游戏化培训机制、形成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等方面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期刊
造影剂渗漏是影像学检查中较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不仅会影响影像学检查质量,还可能导致医患纠纷。对造影剂渗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造影剂注入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与患者形成良好配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造影剂渗漏风险,保证影像学检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综述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包括防渗漏与心理护理、选择合理的静脉、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重视临床监测以及造影剂渗漏应急处理,以期
期刊
为积极践行新时期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参花杂志社受邀参加了由兴安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兴安盟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兴安盟文学评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兴安盟文学评论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加强了作家、评论家与编辑之间的互动。本刊对研讨会期间征集的评论文章进行了细致的遴选、系统的评点,将其一并刊发在专栏中,以飨读者。
期刊
随着《监察法》的颁布实施,职务犯罪的事实调查和证据收集职责被转移到监察机关,监察机关需按照《监察法》的规定收集和使用证据,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又需要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从而引发了《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问题。“法法衔接”的核心在于“证据衔接”,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衔接的效果直接影响《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衔接效果。《监察法》受条文数量的限制,对证据的有关规定留有不足,使得证据衔接问题突
学位
《监察法实施条例》有效解决了监察证据体系零散、监察取证程序粗略等问题,在助力“法法衔接”上取得明显进步。但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难题并未就此消弭,其在证据资格来源、“依照本法”的意旨等方面仍留有争议,故有必要对以上方面进行再分析。具言之,监察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来自监察机关的职务犯罪调查权,《监察法》第33条第1款属于注意性规定;“依照本法”需区别对待初步核实阶段取得的证据与职务违法调查取得的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