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教会我们成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_66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主要代表作品。作品以女性视角讲述了关于“逃离”的故事,展现了现代女性生存的悲剧性。本文通过联系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来阐释“逃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逃离》;启示
  作者简介:杨天姣(199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1
  由于受到“女性解放”思想的影响,现代女性总是不甘心被禁锢在家中,平庸了此一生,她們不断追求个性、向往自由,因而门罗在反思女性的“自我”。门罗认为,太过强烈的自我追求,恰是向往自由的女性终究不得自由的囹圄。女性面对现实的不如意,首先想到的是逃离,尽管这种逃离永远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她们永远不可能以逃避的方式获得幸福感,但至少这种逃离能给现代女性带来些许启示。
  一、女性如何逃离平庸的生活
  《逃离》讲述的全是平平常常的人,普普通通的故事。读门罗的这部小说,好像是某个夏日午后,在树荫下听老祖母讲过往的身边的人和事,原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想起,但却不曾意识到,她们的故事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像两条小溪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相遇便自然地融为一体,只那么一瞬,那些故事中的人和事便平常得像我们经历过一样。读过《逃离》我们才豁然明了,生活本来就是由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这些稀松平常的琐事构成的。其实,真实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波澜壮阔,涓涓细流才该是生活的常态,只是我们要学着如何在庸常中保持自我,学会如何处变不惊。
  家庭生活的束缚,都市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甚至是更细微的原因,都会使我们产生逃离的念头。面对现实中的不如意不称心时,我们总是最先想到“逃离”。逃离吧,逃离就能躲过庸常,逃离就不必面对。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逃出眼前贫乏无聊的生活就能打开五彩斑斓的新世界的大门,但是却忘了平凡简单才是生活的本质。阅读作者的生平经历,我们会发现,其实门罗本人就是对其“逃离”主题最好的解读。门罗接受《巴黎评论》时回忆,自己十岁开始承担众多家务,二十岁结婚成为家庭主妇,但是门罗对生活的激情和火热从未被它的繁重琐碎淹没过。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她努力平衡自己作为主妇和作家的角色,她的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利用做家务的边角料时间,忙里偷闲地进行着。平庸生活的无限反复也无法迫使门罗“逃离”,因为她很清楚,逃离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在《逃离》中我们能看到,其实对于卡拉来说,出逃的不过是她的身体,是她所处的地域,而她的心灵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
  痛苦常常会蒙蔽了人的双眼,我们既看不清生活本来的面目,更无法知晓自己真正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常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与困惑。《逃离》中的主人公们常常带着仓促逃避现实——仓促地逃离,仓促的遇见,然后尝试了一种新的生活。在火车上偶遇乡村渔夫埃里克,朱丽叶就不顾一切与之未婚同居;初次见到未婚夫的哥哥尼尔,格蕾丝就不假思索抛下现有的一切,与之疯狂出逃一个下午;在慌乱中邂逅异国男子丹尼尔,又在慌乱中匆匆逃走,若冰从此未嫁。偶然的机缘之下,主人公们匆匆的选择,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眼前徐徐拉开。经历后才能知道,这种选择是对是错;终其一生才会发现,强横的命运从来不给我们任何解释,更不会给我们任何纠错的机会;一次次出逃后才明白,对于命运,我们只能无奈接受,从来不能自由选择,总以为一切是个结束,其实只是一个开始,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二、女性如何在逃离中获得新生
  在这里,女性的生存困境问题被门罗提升到一个普遍、思辨的层面。逃离,在门罗的笔下,就如同每一个溺水者本能的呼救。逃离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无法言明、无法倾诉的伤痛,但这终究是女性自己空虚感的影子。门罗诉说的逃离总以“回归”收场,但是我们又能从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用心,逃离不是真正的幸福,回归亦不是无奈的妥协。放弃第二次逃离,回归家庭生活,卡拉除了意识到再次逃离将带来归属感的缺失和情感上的孤独外,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逃离让卡拉成长、成熟,她豁然开朗,不切实际的幻想、畏畏缩缩的逃避不是她一直以来追求的真实的生活;她顿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不幸,更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
  门罗正是通过一个个逃离的故事告诉读者,有缺憾的、不完美的生活才是命运赋予我们的人生常态,你既无法改变又无从选择,因而永远不要企图通过单纯的地理上的逃离来摆脱过去的阴影,要知道阴影在心里,你逃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真正的出路不是在外面,而是在自己心里,这正是要现代女性能练就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胸怀。女性逃离,并不是离开此时此地,而要学会在片刻的休憩中成长,获得一种面对生活的全新态度。
  其实,人生远非逃离,而是要坚韧地面对,要真实地生活。门罗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坦然面对;既然奈何不了命运,不如欣然接纳;既然盲目的逃离不能带来长久的欢乐和永恒的自由,不如回归现实,坚忍地生存;既然无法创造完美的自己,不如一面接受现实的历练,一面仍在心中向往自由。艾丽斯·门罗借《逃离》启示现代女性要善待自己和生活,她让我们明白逃离只是女性对现实不满时的一种抵触或是宣泄,既然逃避不能彻底将女性从夹缝般的生活状态中解救出来,那么就只有努力赢得足够的勇气,勇敢地活,坚韧地活,乐观地活。活着,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活着,就有希望迎接新生活。
  参考文献:
  [1]爱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
  [2]周怡.爱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年.
  [3]陈凤.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选取穆旦表达爱情的诗歌,从而找出穆旦爱情的经历、爱情理念等信息,得出穆旦对爱从开始充满青春般激烈,到后面的理智而清醒的爱情观念。  关键词:玫瑰;点燃;青春;平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3  一直以来,穆旦的爱情和他的诗歌一样都给人以多义性,神秘性,注重心灵与肉体的搏斗,内层思想感情的开掘,并努力在抽
摘 要:话语标记在人们使用语言时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制约的作用,也揭示了人们交往对话的属性。本文考察了“毫无疑问”作为话语标记的使用模式和主观化情况。  关键词:话语标记;主观化;“毫无疑问”  作者简介:张任梦(1993.3-),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在现代汉语
摘 要:由于指向空间的无限拓展,戏剧空间的边界不断被突破。今后的戏剧实践,将继续动态地激发、挑战、丰富固有的戏剧空间。本文探讨戏剧空间中文本空间的叙事技巧如兼容、并置、展览三个部分,以及它们今后与空间和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新趋势,从而给戏剧空间带来的新发展。  关键词:文本空间;空间叙事;跨界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摘 要:《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凝重的民族秘史,描绘了绚丽的民族画卷。在小说中,朱先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具有独特象征意蕴的人物形象。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智慧的化身,同时在他身上又兼有儒家、道家文化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表。  关键词:朱先生;形象;传统文化;智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
摘 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还没有一个画家能像齐白石一样让人们喜爱。《齐白石自述》给我很多新的启示。白石老人一生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荣辱不惊,远离虚名,绘画的热爱与真诚,并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随想  作者简介:何丽飞(1992.10-),女,汉,广东南海人,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藏语中,“湖”被称为“错”。翻开西藏地图,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错”。在从藏北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便经历了一条“错、错、错,一错再错”的湖泊密集之路。  羌塘高原的第一夜,是在仁多乡度过的。路边的灯亮了,天一擦黑,便摩拳擦掌拿上三脚架,缩着头,顶着风,来到村外一个黑暗的山坡边。当地平均海拔已经到5000米,身穿羽绒服和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安好相机,默默回忆行前查好的参数,以为可以拍几张惊艳的银河和星
摘 要:《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活着》的主题都是主人公对“活着”的追求。余华,曾经的先锋作家却选择了与海勒截然相反的写作流派,本文通过对比两个文本中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爆发的集中性等方面,探究两位作家选择不同写作流派的原因。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活着》写作流派;人物对世界的接受;  作者简介:苏子涵(1995-),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
摘 要:民族志电影是电影艺术对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的一种贡献,这种贡献自有其利弊之处。其利在于它能将一个民族可能被遗忘的民俗、语言、历史事件等永久地保存下来,使其不会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弊则是这种保存通过摄影和剪辑等电影制作方面的手段,从而可能会呈现一个并不很真实的历史世界。2011年在台湾上映、2012年在内地上映的《赛德克·巴莱》可以说是民族志电影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民族志电影的这种特性,使其具
摘 要:王羲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具有清俊飘逸,含蓄蕴藉的特点。本文对王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的分析,主要结合王羲之的个人思想对王羲之的书法意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清峻飘逸;含蓄蕴藉  作者简介:陆寅(1994.2.-),男,江苏省靖江人,专科学历,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人体若是酒杯,美酒便是灵魂,因为酒是接通人性灵魂深处的桥梁,也是联结悲欢离合的秘密精神通道。悠悠历史的时空里,中国是酒的故乡,创造了丰富的酒文化。酒的世界里,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借酒消愁;可以麻痹自己,像“阿Q”般处世;可以激发灵感,创作诗歌……  谈到酒和诗,我们不得不提到陶渊明和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