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着天使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学习、思考、体验、感悟成为人们走向成功的法宝。老子的《道德经》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观古之圣贤,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师法天地,画八卦,播文明;老夫子洞察人伦,师法社会,习周礼,写《论语》。古圣先贤爱学习、爱读书、爱观察、善思考的传统,薪火相传。
  校园要有读书声,教师要有书卷气,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靓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思考、会体验十分重要。正如穆仁先同志所题:多读书气宇轩昂,爱写作笔下生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使儿童变聪明的唯一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阐述了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阅读,就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的创造性。当今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正是新课改的核心。
  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为突破口,以读好书为载体,打造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生,营造书香校园和书香课堂。让书香熏习孩子,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成为阶梯。用书香滋润师生的心田,用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用活动引领学生成长,着力打造书香人生。
  打造书香校园 开辟阅读空间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书香弥漫的校园,优雅舒适、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力争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株花草,一砖一瓦,一石一柱,都有文化之气,都含育人之理。我校的景石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教室文化、和报栏文化等,格言警句琳琅满目,经典诗文俯拾皆是,校训班规激情洋溢,目之所及,身之所处,无不被浓厚的文化所熏染,真是学园、花园、乐园相映成趣,自然、人文、景观和谐怡人。
  学校设有两个图书室、两个电子阅览室,有专职老师负责,师生随时可以借阅,每班一节阅读课,由班主任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每一个班级都有图书角,学生自带喜爱的图书放入班级图书角,由班级小管理员统一保管,学生可以随时借阅,轮流阅读,期末将图书归还给每个学生。
  建立图书分享平台,孩子们读过的图书和画报,拿到“校内图书市场”,进行相互交流分享,互相交换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读书笔记。我们还与农村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同学们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出一部分送给乡村小学和希望小学的孩子,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培养读书习惯 实现“天鹅之梦”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虽然书里收藏着百代精华,却不是所有的人都爱读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我们日常教学的首要工作任务。
  (一)教师榜样引领。要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自己必须先读书、会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点知识,自己就要有10倍、20倍的知识,这样在授课的时候才能不局限于教材,才能真正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好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份以上报刊杂志,每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读一本教材之外的书籍,要求教师读后必须有摘抄、有心得,学校认真查评。 鼓励教师每月参加一次读书笔会,一起探讨,切磋业务,以文会友,其乐融融。好书大家读,美文共赏析。教师每月交一篇优质教学案例、课后反思或教学论文。聘请专家评审,优秀文章推荐报刊发表或结集出版。目前我校教师已在各级报纸和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编辑出版了8本书:《弦歌新韵》、《丑小鸭》文集、《丑小鸭》续集、《点击家教》、《养成教育》、《品味生活》和《文昌新卷》和《育人之道》。
  (二)成立兴趣小组。为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们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小组和作文兴趣小组,由优秀的语文教师分期、分年级辅导学生。其成果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大赛”和作文竞赛及《丑小鸭》校报上展示。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爱上阅读,喜欢写作,写作畏难情绪自然消失。
  (三)办小报激励笔耕。为了强化阅读效果,学校建议学生“每天精背一段,每周精读一篇,每月精写一文”。本着“采集文艺小花,鼓励儿童笔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教育质量”的宗旨,筹建了“丑小鸭”文学社,创办了《丑小鸭》作文报,并和《周口晚报》合作,创建小记者站,引导小学生读书、观察、练笔、投稿,为数千名儿童提供了作文登报的机会,被外地报刊转载500多篇,有200多人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有16人成为《中国少年文学家》记者,有1000多人实现了“天鹅之梦”,走进大学深造。
  (四)网络提升水平。中高年级各班师生在网站开通博客,写博发文,与更多的人交流学习。在校信通网站开通“班级博客圈”,师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推荐佳作阅读,交流心得,创作文章,真诚互动,彼此点评,相互激励,师徒共生。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开阔了视野,而且还和省内外的优秀学子成为书友、笔友,结识许多名师,在名师指导下更有效的阅读。
  引领学生读书 完善评价机制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应该是善于读书的极致。读书要有思考,才能心领神会,才能增长智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有思考的阅读首先要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不刻意的追求朗读的技巧,而要“眼到、口到、心到”,即思想融进所读的文字里,与作者同进同出、同喜同乐,被文字触动心弦,与作者神交神游。
  (一)倡导晨诵午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抓住每天的晨读时间,老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朗朗书声是世上最美的声音。让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长期保持下去,在朗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热爱。   晨诵,就是每天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朗诵一些意境明快的诗歌,用诗歌愉悦一天的心情,为孩子的诗意人生奠基。我校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理解与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
  午读,就是利用午后时间,让儿童阅读大量的好书,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打下浓浓的底色。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午读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学生童年的书籍。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学校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二)鼓励拓展阅读。每一节课,教室里都要激烈的讨论、或热烈的争论、或热情洋溢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每一篇课文都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比如学习《爬山虎的脚》,同学们就会掀起读叶圣陶文章的热潮;学完《蜜蜂》,教室里开始讨论《昆虫记》;学完《赤壁之战》,大家传看《三国演义》。
  (三)倡导经典引路。中华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先留下来的典籍和思想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尊崇,作为华夏儿女必须传承下去。背诵经典,是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的功课。我们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百孝文》等经典编到校本读物《养成教育》之中,每一个走进文昌小学的学生必须熟记于心,身体力行。
  (四)推荐阅读书目。为提高阅读的质量,学校向老师和孩子们推荐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以小学生的年龄段为经、以新的阅读核心价值和理念为维,组织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以及小学教师共同研制,参考国内外近50个儿童文学奖项和100多种推荐书单,从数万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中,精选出能够为中国小学生打下精神底子的基础图书。孩子们有了这个数目,就可以节省许多选择书籍的时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完善评价机制。为了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保持读书激情,我校采取了“一查二评三展示”的评价措施。班主任查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情况,同年级开展读书博士和作文状元评选活动,并公开表彰;全校举办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作文大赛等活动,激励小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读书是登堂入室的旅程,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书读书都不够。通过阅读,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而敏感的心灵,拥有一双凝望世界的明眸,拥有追求理想的激情和冲动,拥有尝试成功的勇气和感恩的情怀,彩绘他们幸福的精神世界,打造他们快乐的书香人生。
其他文献
桥梁灌注桩是高速公路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对高速公路桥梁整体质量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钻孔灌注桩作为隐蔽工程,其内部质量无法直接观察,所以在施工中要作为关键工序来控
期刊
在高职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达到全面育人以及育全面人的培养目标。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是过多的注重艺术理论基础教学,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脱节严重。所以,要开展高职页书设计改革,需要优化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课程专业教学方法,对专业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
期刊
自学能力是一个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要素. 在小学阶段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本领,就能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一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水平比较低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针对于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包括保管、分类、统计学生各类资料,
期刊
一、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思路  (一)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传统的高校不仅在课程的设置上较少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机会少,在就业指导体系的规划上,更是主要是针对就业流程、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开展工作,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要求。在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重视起这一方面,围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条主线,辅以就业流程、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进
期刊
拔丝又称拉丝,是从古代熬糖法演变而来的。拔丝的原理是以白糖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具有延伸性来做依据的,因白糖在一定的温度下有融化和凝固的特点,在高温下可以融化为液体和流体浆状,当白糖在高温下挥发尽水分时,就可以变成流体浆状。  1.选料  制作拔丝菜的主料,可选动物性肉类原料,如猪肥膘肉、猪里脊肉、鸡脯肉、净鱼肉等。还可选新鲜水果、干果和部分类植物性根茎类原料,如莲子、桂圆、苹果、梨、桃、土豆、山药、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课,是一节用实验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一节课. 凭着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这节课不好控制教学秩序,不好把握教
心理契约是一种无形的、不断变更和修订的一种契约关系,反映出契约各方内心所期待的一种微妙而含蕴的心理期望,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活动中,可以引入这种心理契约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使管理者与学生彼此之间产生同感或共鸣,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互通之下,达到彼此悦纳对方、心理相守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高效的学生管理应用效果。  一、心理契约内容综述  心理契约最初产生于组织关系之中,用于体
期刊
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既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创新举措,完善机制,营造氛围,在坚持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村落文化遗产资
一、国内外本科院校关于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应用型优质人才培养,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CBE人才培养模式等,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展开。  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职业能力,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够胜任某种工作的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