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没有上清华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回家,因为没有买到卧铺,我只能一路坐回家。夜渐浓,整个人昏昏欲睡,邻座的哥哥看我这样,便让出位置,让我能蜷缩在座位上勉强入睡。许是因为心里过意不去,也因为车厢实在太过吵闹,我索性起来坐着。邻座的哥哥坐下后,我们便开始闲聊起来。
  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家在贵州的山区,因为今年妹妹也考上了大学,所以才决定回去看看。假期的很多时光,他都在打工中度过。
  清华大学——这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这个三流大学的学生汗颜不少。许是看出我的窘迫,他笑着告诉我学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他见我沉默不语,轻叹一口气说道:“小妹妹,你不上清华,未来并不一定比我差;我不上清华,连未来都没有。”
  他的家在山区,世代务农,家里只有他和妹妹两个孩子,父母常年的辛劳,常常让家里入不敷出。从小他的愿望就很简单——要读清华,要鱼跃龙门,要改变家里人的生活。男子汉要顶天立地,身为长子的他,自然要肩负起这个家的重担。
  我上着课外辅导班,学着乐器,看着课外书,我不会照顾年幼的妹妹,我的成长丰富多彩到只需要我顾好自己就行。
  可是,这样的我,没有考上清华。
  我没有上清华,或者说为什么那么多接受了良好教育、有着良好成长环境的我们却没有上清华?因为压力。
  我们承受了很多压力,但这些压力对于我们,都是有退路可言的。我们虽然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可并不是非上清华不可,因为家人早已把我们的后路安排妥当。所以,即使承受了压力,我们仍有无数条退路可供选择。
  他们为什么上清华?因为压力。
  如果不能接受中国最顶端的大学教育,他们就很有可能重复父辈的命运,打工务农,没有退路可言。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须靠自己。他们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退路——他们的选择没有退路。
  如果给我们和农村孩子一样的背景一样的生活环境,我们是否能有他们出众?
  很早以前市场上流行着一本书《何必上清华》。何必上清华?我们真的不必上清华,同样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清华为何而存在?清华的存在,是给破釜沉舟的勇士们一次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中国顶端的大学教育,其存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调节社会失衡。我们一边对清华不屑,却也一边羡慕清华学子;我们一边告诉自己不上清华也能成功,却发现大多数优秀的人都来自清华。我们总是这样,一面承受着压力,一面给自己寻找退路。
  很多时候,“退路”其实害了我们。破釜沉舟,项羽赢了;勾践的斩断退路,自然“三千越甲可吞吴”。不给自己留退路,不让自己有那么多的选择,让压力成就成功。
  时过境迁,我们终会明白。
  有时候往往因为没有选择,我们才走上了更好的道路。
  (原载于《杂文报》2013年第11期90后专版,有删改)
其他文献
太行大峡谷以奇绝险峻美的胜景,自开发以来已经成为长治旅游的一张王牌,那些在城市中被高楼大厦蜷曲了的身心,会选择来这里看山景、沐山岚、寻山趣、听山泉,这是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下的释放,也是人长途跋涉后的心灵安顿。  而我不。  我要去寻的是龙吟虎啸的静幽处,是一树繁华之阴的凋零与孤寂。  光绪版《山西通志》记载:  大河口,在壶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古穴陉岭道也,通林县,有营有厘卡,其北为玉峡关,即古羊肠
整整十年了,我再一次捧起了《解放军生活》。十年前,我是一名基层连队的指导员,《解放军生活》是我身边常备常看的喜爱刊物之一,也是指导我工作的重要帮手。她青春无限、激扬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阅兵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时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其中1949年至1959年间共举行了11次,此后连续24年没有举行,直到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
2011年中国迎来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分别作出批示
欧盟的立法程序主要有普通立法程序(ordinary legislative procedure)、特别立法程序(special legislative procedure)以及简单立法程序(simplified legislative procedure)
【方向】当我们缺乏方向感的时候,我们多半正深陷于碌碌无为。当我们勇于挑战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前行的方向。【借力】人从外部世界借来的东西,可能使其
辽西的初夏气温多变,几天前还阳光明媚、热浪扑面,今日却气温骤降、细雨濛濛。在沈阳军区205医院的训练场上,野战医疗队的队员们正依照新大纲的规定严格训练,摸爬滚打,苦练“
丹柿小院忆老舍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的丰盛胡同19号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掩映在一大片民宅之间。在北京,随处可见,毫不起眼。要说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小院曾经的主是老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张晓风,江苏铜山人,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曾执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出版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40余种,代表作有《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春之怀古》等。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