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从发展现代农业对职业农民的需要与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模、质量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加快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阜阳市;职业农民;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18-03
  农业是根本,教育为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人才。进一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把身份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把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所趋。
  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农业职业学校(院)承担着为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据调查,涉农类职业学校(院)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地方农业生产不协调、教学内容老化、办学模式僵化、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落后等。总之,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际需求不适应,需进一步改善提高。
  1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目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阜阳市是皖北“四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确立经营农业的理念,提出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农业八字方针,建设美好乡村。2013年阜阳市在57万hm2的耕地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05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20多万hm2,实现“九连丰、七连增”;流转土地23.5万hm2,农业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4 935家,家庭农场438家,农业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49.9万hm2,特色专业示范村24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4家,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主要农作物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居全省前列;畜牧业坚持“稳生猪、保家禽、促牛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转型快速发展,产值、肉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位。
  但是目前阜阳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老化,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50岁,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7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业型农业人才严重缺乏,同时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如何在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培养一批扎根土地立志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阜阳市在规划农业发展中明确提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制定培养职业农民方案,实施培育职业农民工程,并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智慧青年返乡务农,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2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以阜阳为例,阜阳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着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在校学习与函授教育并存的格局。学历教育主要包括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成人农业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有资格证书教育、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短期技术创业培训等。目前阜阳市从事农业职业学历教育机构: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农业学校、阜阳农干校、市(县、区)农广校及5所职业中学。此外,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在阜阳招收少量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函授生。所开专业包括:现代农艺、畜牧兽医、农机应用与维护、农村电气、园林艺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农民短期培训分别由农业、人社、财政、工会等部门承担。
  涉农类职业学校(院)作为支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能否担当起这一重任?客观现实不容乐观。据调查发现,近年来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逆转,发展规模逐年下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农业职业教育管理多头,资源分散,形成不了合力,发挥不出优势 承担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任务的机构分散在教育、农业、科技、人社、财政、工会等部门。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政出多门,责任难落实,部门之间缺少沟通衔接,急需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农科教各成体系,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着行政性分离,人、财、物相互分割,科研成果进教室难,农技推广与教育沟通少,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与农业生产脱钩,严重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2.2 政府和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不足,财政投入只能保障教职工工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主要靠学费收入。但是,涉农专业在校生源逐年减少,并且农业职业教育学费收费标准偏低,因此,农业学校(院)学费收入每况愈下,学校自身发展“造血”功能弱化。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以服务于农的职业学校(院)吸收社会资金极少。导致农业职业学校(院)用于添置教学设备能力不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投入不足,落后的办学条件,根本原因是“差钱”。开展农民培训经费来源单一,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的资金,常常不能充分满足培训支出,同时,由于培训机构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致使在农民培训上不愿有较大投入,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
  2.3 教育设施设备陈旧短缺 实训条件差,实习没基地;教师动嘴多,动手少,是当前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实习课程只有在校内完成,少数学生动手操作,多数学生当观众。学校与涉农企业很难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学生没有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动手实践机会少,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机构力量有限,基础条件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往往是临时聘请),多数通过合作开展培训,常常是一训了之,后续指导乏力。
  2.4 农业职业教育针对性差,不能适应区域性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首先是农业职业学校(院)开设专业面狭窄,如阜阳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农产品营销(农村经纪人)、经济作物栽培等。阜阳市几所农业职业学校(院)教学内容普遍套用传统模式,存在所学非所用,所用学不到的情况。农业生产急需新知识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标准化、农村改革法规等不能及时编入教材,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其次,短期农业技术培训往往不能根据区域农业生产形势组织学习,培训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差距大,培训方式与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不适应,培训效果不明显。   2.5 农业职业教育“三大难题”没有根本破解 一是招生难。多年来涉农专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面临生存危机。20世纪80~90年代农业中专学校办学红火的局面很难看到。农民参与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受小农思想束缚,视野狭窄,安于现状,认为没必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接受培训,更不愿因参加培训而失去赚钱机会。二是办学难。农业职业学校没有必须的生产实习基地,农业优质品种的引入、试验、示范和推广等教学活动开展难,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学种田。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长期人事冻结,专业资师严重缺乏,教师跨专业代课多,青年教师大学毕业直接到校任教,没有实践经验,教学质量难提高。三是“农”字类毕业生就业难。多数学生不是回乡务农,而是进城打工,有的村几乎是空白。
  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议
  3.1 进一步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育人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效性工作来抓。农业职业教育应定位于服务区域性农业生产,为地方农业产业化培养批量职业农民。因此,要在区域农业定位的基础上,研究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岗位特征,进而确定新型农民的职业范畴、层次及培养要求,准确把握职业农民的内涵、容量、从业现状、专业需求等,突出办学特色,找准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方向。
  阜阳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阜阳,围绕阜阳农业现代化需求办职教,着力为当地农业生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具有职业操守和道德、农业经营能力、具备科学素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3.2 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 针对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况,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协调机构,明确职责任务,负责新型农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农技推广、涉农龙头企业的沟通协调;负责农业职业教育的规划制定,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教员教材的编制、资金管理、证件发放等工作。同时还要强化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教育培训体系。
  3.3 切实为农业职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农业职业教育是一项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事业,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将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农业学校(院)、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人均经费标准,大幅度增加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
  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应纳入国家资助体系,目前中职教育涉农专业享受免学费资助,面窄量少,吸引力不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不明显。解决农民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问题,是对种植养殖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鼓励,引导农民以半农半读形式,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农业专业教育。并建立国家出资购买农民学习成果的公益性补偿制度,通过学成后补贴、政府购买学分的形式,享受学习补贴。
  3.4 强化农业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职业学校(院)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阵地,其教育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确保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把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方便农民学习。加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终身享受农业技能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以涉农专业教师为主,选聘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和壮大技能型教师队伍。加强同农业高校、农业主管部门、涉农企业的协作。关注农业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注重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组织编写创业型、技能型乡土教材。
  3.5 改变办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服务农业、农学结合、实用开放、方便农民、科学规范原则,将农民职业教育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革传统专业教育为现代产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农业岗位、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合,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职业院校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完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关键环节设置教学培训课程。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送教下乡”、“工学结合”、“半农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直接面向农村农业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改革农业职业学校(院)改革招生方式,允许免试入学、免费培养,积极招收农村大龄农民(45岁以下学历教育、50岁以下的技能培训)。农民自愿报名、学校统一录取注册,并纳入招生计划,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毕业后颁发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学历教育”向“产业教育”转变。
  对农民学员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采用适合农学交替、半农半读学习方式的学分管理制度,把生产经营技能、职业资格等学习成果纳入学历教育学分的认定。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发毕业证。实行弹性学制,为务农农民完成学业提供便利。延长修业时间(可定3~6a),顺应农民居住分散、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教学点办到村镇,实践点设在田间地头,农闲时间集中上课,农忙时兼顾学习和生产,重视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3.6 实行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职业农民要通过考试设置门槛,根据等级取得资格,让农民成为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探索职业农民准入及退出机制,进行动态管理,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吸收转化运用能力为核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3.7 优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环境 一是把宣传农业职业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党委、政府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职业农民培训新政策,宣传农业战线上的成功人士,宣传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好典型,让广大农业劳动者深刻认识到技能更新的重要性。二是强化行业指导。农业管理部门发挥熟悉农业生产实际、了解农民需求的优势,加强对农业职业学校(院)在人才需求预测、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等方面的指导,提出针对性建议。支持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走进讲堂,提高教育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度。三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业创业者给予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在农村办经济实体,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四是学校加强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农字类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让他们看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发挥技术信息资源优势,与毕业生保持长期联系,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
  参考文献
  [1]毛义成.湖南高职林业人才培养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5):73-74.
  [2]杜保德.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的做法与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1):3-6.
  [3]魏明.德国农业职业教育[J].农民文摘,2010(10).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解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稳定性情况,更好地对烟田害虫进行生态控制,在黑龙江烟区选择大庆、富锦、肇州等地烟田对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定期、定点田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烟田节肢动物种类共有2纲12目43科64种。同时从物种、营养层、功能团水平上对群落的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烟田中顶位物种的丰盛度变化不大,而中位物种和基位物种的丰盛度变化明显;种的多样性整体变化幅度最大,种均匀度
期刊
摘 要:利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专用性诱剂防治花椰菜上的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仅能提高防效,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效益。由试验得知,这2种专用性诱剂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4.1%、83.8%,均略高于农民自防区的防效。同时,性诱剂的应用提高了效益,投入产出比高达1∶14,远高于农民自防区的1∶8。  关键词: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剂;防效;蔬菜生产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目的:验证小麦基施控失肥的增产效果,寻求最佳配方。方法:2种控失剂,3个配方,共6个基施控失肥处理,与等养分普通肥料基施、基6∶追4相比较。结果:小麦施用17-10-10、22-10-10和26-10-10控失复合肥900kg/hm2,产量较等养分普通肥料基施增产4.20%、0.05%和2.25%;1、2号控失剂比基施增产2.10%、2.17%,千粒重提高0.18g、1.11g。氮磷钾养分
期刊
摘 要:分析了南充市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和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病虫发生相关性,找出了影响重大病虫重发的决定因子,评价了主要病虫发生危害情况、灾变规律和风险。  关键词: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灾变;规律  中图分类号 S43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78-06    Occurrence and Cataclysm Rule of the
期刊
摘 要:为筛选防治辣椒疫病的有效药剂,并进行药效评价,在辣椒疫病发生初期进行了7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有效成分,下同)、50%氟啶胺悬浮剂260g/hm2、10%氰霜唑悬浮剂400g/hm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 125g/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87.5g/hm2和25%嘧菌酯悬浮剂75g/hm2均能有效地控
期刊
摘 要: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对25%氰烯菌酯SC、8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43%戊唑醇SC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证明:25%氰烯菌酯SC150mL/667㎡、80%多菌灵WP80g/667m2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用药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
期刊
摘 要:该文介绍了保护地番茄病虫发生特点,分析农药残留超标准原因,并提出保护地番茄农药残留主要控制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  关键词:保护地;番茄;农药残留;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86-03  保护地番茄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病虫害发生严重。为防治病虫害,菜农们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随意增加用药次数
期刊
摘 要:在地膜覆盖栽培和膜上覆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播种深度土壤温度、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和膜上覆土对马铃薯播种深度土壤温度和出苗期等早期生育进程影响较大,但膨大期、成熟期等后期生育进程基本趋向一致。播种深度10cm、膜上覆土3cm,有利于克服后期高温延长生育期和促进种薯膨大,折合单位产量达39 183.75kg/hm2,大薯率达63%,经济效
期刊
摘 要:为了对绵杂麦168进行更好地推广和产后加工的应用,该文对大田生产的绵杂麦168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只有绵阳和德阳的全粉灰分与广元之间、绵阳与德阳面团的稳定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质指标在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吸水率、形成时间与降落值、软化度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软化度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田生产上,只有绵杂麦168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绵
期刊
摘 要:基于泰州地区4个站点最近50a逐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曼-肯德尔突变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最近50a泰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泰州地区年平均气发生突变,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兴化、泰州、泰兴、靖江等依次从北到南增温趋势越来越高;年平均相对湿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下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