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之科学诠释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位于北方黄土高原,在远古时期,它的东西两面既有巍巍太行山和吕梁山作为天然屏障,又有环流围护的滔滔黄河作为安全防线,境内高山、丘陵、河流、平原交相分布,有山有水,有洞有穴,为古代人类提供了生存、居住的天然条件;又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草木繁盛,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一个可采可摘、可渔可猎的理想的生存环境。所以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留下许多“女娲”活动的重要遗迹也为女娲所导演的雄壮威武的史剧,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
  
  一、“补天”之所 宛若仙境
  
  “女娲治所”所在的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北依霍山、西临汾河,处于地形起伏变化的丘陵地带,既有丰富的森林和草木植被,便于游猎、采摭,又有滔滔流淌的汾河之水,有鱼虾可捞可捕,是古代人类理想追求的生存环境。不过,因为汾河两岸的洪洞、临汾地势低洼,霍山一带多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湿润多雨,所以经常遭受暴风骤雨和汾河洪水的侵扰袭击。
  除了洪洞侯村娲皇陵、庙所在的山西晋南地区以外,晋东南太行山地区也有众多“女娲遗迹”的所在地,晋城市以东20华里有山名为“浮山”,又名“磨儿山”,山下有“丹河”环流,半山腰有“女娲氏炼石处”——娲皇窟;长治市西南有女娲“望儿台”所在地“天台山”,山下有“浊漳河”流过……由于人类生命对水的需要和依赖,这就使远古人类在享受水的“恩泽”的同时,也自始至终地无法逃避“狂风暴雨”、“洪水”灾难的降临和威胁。
  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泽州府志》惊奇地发现当地有女娲遗迹“娲皇窟”的记载:我循迹考察,果然在“磨儿山”山腰一片悬崖下找到了这座“娲皇窟”。它是一个天然的崖石山洞,洞门约高五米左右,洞宽约有三米多,洞深约有四米左右。引人注意的是:洞穴的左侧有一道宽约十五厘米、从地面贯穿到顶部之上的巨大裂缝;洞顶后部则呈现上、下水平断裂状态,缝隙的宽度约有十几厘米左右。稍微思考判断,这一状态很明显是由于古代发生过巨大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此情此景,使人顿时联想到“女娲补天”神话所反映“天柱折,地维绝”,导致“天顶坍塌”的可怕情况,使人宛若置身于当时的神话境界之中。
  在“娲皇窟”外,我对它周围的山体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这座山体都是由青灰色的“石灰岩”构成。在山洞门外右侧上方,还有一层呈现浅黄、浅橙、浅蓝等颜色的岩石,使人不由得把它与“五色石”联系起来。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娲皇窟”右侧的一块山崖上,还刻有“女娲氏炼石处”几个摩崖石刻大字,每个字的高度约50厘米,宽度约30厘米。字的深度约0.5厘米左右。从摩崖石刻字迹的漫漶和山崖上遍布苔藓的情况看,明显地经受了漫长岁月的磨洗和无情风雨的侵蚀。
  “娲皇窟”所在的“丹河”河谷,山大沟深,人迹罕至;林木茂森,气候温和。周围山坡上生长着高粱、谷子、忝子、豆子等作物;山沟里遍布柿子、槲子等树种,在远古时代,为栖身在这里的“女娲”部族子民提供了充足水源和多种多样的食物。他们蛰居于这里的天然洞穴之中,冬季可以防寒,夏季能够避暑:既能够防备野兽袭击,又可以防止洪水侵淹;具备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乃是古代人类理想的栖身之地,宛若仙境。可以判断:此处“娲皇窟”等遗迹,曾经是“女娲”部族的重要遗迹之一。
  
  二、石灰补漏“洞顶”为“天”
  
  据《古史考》载:“太古之初……穴居野处……饮血茹毛。”又《始学篇》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狂风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首先给栖身山野、森林之中“穴居野处”的古代人类造成洞穴顶部塌陷漏雨、林木之间无处栖身的严重灾难。所以,如何使部族的儿女、子孙避免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得到一个可靠安全的栖息藏身之处,就成为部族首领女娲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何谓“炼五色石以补苍天”?首先,女娲所补之“天”,并不是指现代意义的“白云蓝天”所在的浩渺无际的宇宙空间,而是指人类栖身居住的洞穴或棚屋的“天顶”。据《说文解字》:“天,从一、大。”“大”字象征两臂平举的人形(象形);上加“一”横为“天”(会意),意指古人以“首端”为“天”,即指“人头顶以上”的广大空间,其中包括岩石或土质洞穴的“天顶”,以及地穴、棚屋的屋顶等在内。由于古代人类所居住的岩石、黄土洞穴或地穴棚屋之顶,因遭受地震灾害和风雨侵袭而坍塌、破漏,寒风和雨水从破漏缝隙处不断地流泻而入,致使人类儿女无处藏身,生命和安全都遭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负有保护人类儿女生命安全伟大责任的女娲才挺身而出,毅然担负起“炼石补天”的光荣使命。
  女娲所炼之“五色石”,就是黄土高原山西境内太行山、吕梁山、霍山、恒山等广大地区遍地分布的“石灰石”。在黄土高原山西境内,石灰石又名“大青石”,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石头。它以层积岩“方解石”(包括石灰石、白云石、白垩等)为主要成分,由古代海洋中的“碳酸盐岩粒屑”长期沉积而形成。因为其中含有的杂质成分不同,所以呈现出灰色、灰白色、灰黑色、浅棕色、浅红色等不同颜色。水的作用是“石灰石”形成的重要原因;把“石灰石”加热到1000℃~1200℃,它就会释放出内部原有的水分而自动分解;持续加温至1339℃,就会自动熔化为“氧化钙”即“生石灰”;在“生石灰”中加入水分,它就会粉化、分解为人们常见的“熟石灰”;再大量用水消化,就成为“石灰膏”或“石灰泥”。石灰泥干燥、凝结以后再度形成的“凝固物”,其强硬度甚至可以与原始状态的“石灰石”相比。因此“石灰”成为一种至今仍然大量使用的特殊建筑材料。
  “五色石”之名也可能有另一来因:山西自古有“煤铁之乡”之称,天然矿产丰富,不同的矿石又有不同的颜色,如铁矿石呈红褐色、棕褐色、黑褐色、土黄色等,铜矿石呈黄色、绿色;石灰石大部分呈白色等等。其中“石灰石”(熔解温度为900℃);银矿石(熔解温度为962℃);金矿石(熔解温度为1064℃);铜矿石(熔解温度为1083℃);铁矿石(熔解温度为1535℃)等等。女娲在“炼石”过程中,也可能经历了一个煅烧、提炼不同颜色矿石的试验、鉴别,认识、筛选的漫长复杂过程,所以留下了“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笼统记载。女娲“炼石补天”的成功,也为后来其他中华民族祖先成功地提炼和使用铜、银、金、铁等金属,开辟了伟大发明的先河。
  据《山西国土资源》记载:“本省石灰岩分布广泛主要出露在太行山中南段、五台山南侧、吕梁山中南段、中条山南侧、霍山东侧以及大同和晋西北的广大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层出露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埋藏于地下的石灰岩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山西境内四处皆山、石灰岩遍地存在的特殊地理环境,为女娲发明“炼石补天”技术提供了天然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三、智慧超人 开创文明   
  女娲如何发明“炼石补天”?古代典籍并没有对这个问题提供记载和答案。但我们以人类获取知识的思维规律和路径分析,这主要在于女娲的智慧觉醒和由此萌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及女娲作为“母系部族”首领、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天赋爱心和伟大的责任心:由于古代经常发生由于雷电袭击而引发的森林火灾,这些森林火灾最后又因狂风暴雨的浇淋而最后熄灭,所以,女娲住地附近的一些树木、岩石经过烈火焚烧以后所发生的物理变化,肯定会引起女娲的关心和注意,她在对森林火灾现象的长期观察中敏锐地发现:森林、树木在烈火中被烧为灰烬;而那些裸露在地面的石头经过烈火煅烧,又被大雨浇灭以后,却变成了白色的粉末:这些白色粉末与雨水混合,又变成白色泥浆(石灰泥);在雨过天晴、烈日照晒以后,它又凝固成为坚固结实的“石板”。聪明智慧的女娲,就是在这种对人类生存周边环境的长期默默观察中,认识、感悟、发现了这种常人觉察不到的奇妙变化。然后,她通过用木柴烧火、煅烧石头等不断的试验,掌握了这种“炼石”神功;成功地发明了用这种奇妙的“石灰泥”填补密封洞穴“天顶”破漏之处的神奇技术。
  在“娲皇陵、庙”所在地洪洞侯村,流传着女娲发明“炼石”技术过程的又一种说法:当时,女娲部族已经开始用“陶缶”煮熟食品。有一天,女娲发现一块经过火烧的“支锅石”被溢出缶外的水浸以后,竟然粉碎为白色粉末;这些粉末又经水化为泥浆干燥后竟然变成一块坚硬的凝固物。“福至心灵”的女娲由此心生感悟,发明了烧制石灰、修补破漏洞穴之顶的技术,使得人类的栖息、藏身之地重新安堵如初。
  不论女娲发明“炼石”的过程是如前所述一样漫长、复杂,还是如后所述这样顺利、简洁,总而言之,这一发明成就都是“女娲”的伟大爱心、超人智慧、顽强意志、奋斗精神的结晶和产物。女娲发明“炼石补天”的过程,就是古代人类由“智慧觉醒”升华到“文明创造”的飞跃过程:可以想象:在古代人类鸿蒙初开、慧心方启,无人教育、无人指导的困难条件下,女娲出于保护人类儿女生命安全的母爱天性本能,通过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发现自然、利用自然,成功地明白了自然变化的内在原理,掌握了自然变化的发展过程,经过不断试验、不断总结,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就雄辩地证明:女娲“炼石补天”的发明,开创了地球东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
  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对古代铜、铁、金、银等金属的冶炼技术的发明时间,都有比较明白的判断和记载。唯独对“锻烧石灰”技术的发明时间没有任何考证、记载。根据对山西吉县柿子滩“女娲岩画”的时间分析,早在距今大约一万多年至八九千年的“中石器”时期和“新石器”前期,远古先民就已经产生了对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和崇拜。不过,远古社会对“石灰”的推广利用却比较缓慢:到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才在人类居住的洞穴中出现了薄薄一层的“石灰地面”,其作用是用以消毒和防潮。从女娲发明“锻烧石灰”技术,到推广使用“石灰”材料,中间整整相隔了将近两三千年时间。
  自女娲发明“炼石补天”技术以来,至今已经将近一万余年。虽然人类社会不断有现代科学发明创造和新的“建筑材料”产生出现,但时至今日,“石灰”仍然是人类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仅此就可以看出这一造福人类发明创造的意义是多么深远伟大!
  
  作者介绍
  
  孟繁仁,山西太原人,1942年出生。1965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理事,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员;《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顾问,“女娲(皇)陵修复委员会”总顾问。“后土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
  孟文庆,山西太原人,1988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教于北京化工大学,系孟繁仁之子。
其他文献
建筑,通常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一个城市的规划、一栋住宅建设、一个建筑细部,都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实力,以及文化与宗教。  天津的近代和现代建筑在中国最具代表性,历史的痕迹在建筑中显露无遗,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在建筑中留下了痕迹。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后,天津被迫开埠,天津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逐渐偏离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轨迹,到1902年,天津已是有九国(英、法、德、意
期刊
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终于要歇脚了。那个叫巴金的老人,走了。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取名字有很多的讲究,巴金的本名和字,应该和《诗经·召南》——《甘棠》里的诗句“蔽芾甘棠”有关,所以他的字应该念fiè甘“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陈子展先生把这两句诗直解为“小枝叶遮盖的甘棠,不要剪去,不要斫伤”。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剪,是时光。整整一个世纪的光照在叫这个名字的老人身上,他被修剪,被斫伤
期刊
凡是接触过巴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非常谦虚的长者,一向主张作家的名字应和作品一起出现,而不喜欢在其他场合抛头露面。因此,他很少接受记者采访。  但是,由于我做新闻记者的“磨功”比别人持久,所以从1977年开始,巴老家的大门向我敞开了。但是巴老在同意我为他拍摄电视资料和生活照片的同时与我达成了一条“君子协定”,巴老说:“你拍可以,但我活着的时候不准用。”我也向巴老保证:“好,保证:您不点头,我不用!”
期刊
10月10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与联盟党的总理宝座之争在经过3个星期的激烈斗争之后初见分晓,社民党与联盟党将组成“大联合政府”,总理将来自联盟党。联盟党的安格拉·默克尔取代现任总理施罗德出任总理已成定局。笼罩在德国上空多日的政治迷雾终于消散。这样,默克尔将不仅是第一位女总理,也是统一以来第一位来自前民主德国的总理。  默克尔原名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1954年7月出生在汉堡。出生6周后,她随父亲迁
期刊
眼下,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强势发展经济体令世界瞩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拓业过程,就是中国经济崛起过程的一个镜像。  李东生现在是“地球名人”,这话不虚——2004年2月,李东生赢得了《财富》杂志“亚洲年度经济人物”称号,他是中国大陆获此称号的第一位企业家;他还是美国《时代周刊》(TIME)和全美有线新闻网(CNN)评定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与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花旗银行首席执
期刊
“东方有伏羲、女娲;西方有亚当、夏娃”。有关他们的故事,是地球人类“创世神话”中最为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创世纪》书中,“亚当”是上帝用“红土”创造的第一位人类祖先,随后,上帝觉得“亚当”一个人过于孤独,又用“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住在鲜花盛开、果实累累的“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他们违背上帝的告诫,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引
期刊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36年)冰心:巴金有点忧郁的时候,就是他最自然的时候。  王蒙:我见过不少作家了,但最本色、最谦虚、最关怀青年人爱护青年人的就是巴金。他常常显得有点忧郁,他不算太幽默,他的文章也像是与你喁喁谈心,而每一个字都燃烧着热烈,都流露着真情。他提倡说真话,提倡文学要上去,作家要上去,提倡多写一点,再多写一点,尊崇俄罗斯民间传说里
期刊
走进苏童为我们营造的文学世界,看见他笔下的各色男女,除了看到他对被命运玩弄的女人们的哀挽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的一个显著之点就是:“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句话多次由他笔下的女人口中说出来。  让我们来看几个“不是好东西”的男人,为了让这些男人们有代表性,苏童分别把他们安排在中国的不同时代。    《妻妾成群》里的陈佐千    这是个旧时代的财主,家大业大,娶有四个妻妾。这个旧时代的人物已经和他所处的
期刊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真正独立自强,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但是技术上的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经济学家理论的创新也绝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去汲取丰厚的养分,那才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事业,我以为,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自立: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为了自强和独立。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也好,邓小平也好
期刊
黄光裕的岁月  黄光裕,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9年,黄光裕出生于广东汕头。1986年因家境贫寒,初中辍学后跟随哥哥北上内蒙古做生意,这一年黄光裕年仅16岁。  1987年,与哥哥在北京共同创办了国美电器,6年后兄弟分家,哥哥黄俊钦专心做他的房地产行业,而黄光裕则开始独立发展国美电器。  1999年,国美电器已经发展成北京最大的家用电器连锁企业,这一年黄光裕年仅2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