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贾宝玉行为表现出来的“痴呆憨傻”源自其出身,他含玉而生之玉本为女娲炼石补天唯一遗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大石,本已通灵,而静极思动,后央求两位疯癫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携其游历红尘,经癞头和尚大展幻术成了美玉,且镌有数字,故而通灵宝玉不凡。因贾宝玉身份具有多重性,前世又为神瑛侍者,自然他的性格和行为不同于凡夫俗子,因此,“痴呆憨傻”为他所独有,有别于大众常见的痴性呆气。《红楼梦》中共有38处写到他的“痴呆憨傻”,本文试着分析其中12处有代表意义的“痴呆憨傻”,并探究出其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痴呆憨傻
《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有独特的行为和性格都可归结为“痴呆憨傻”,但他在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痴呆憨傻”内涵不同,接下来我将把“痴呆憨傻”内涵相同相近的地方加以归类,探讨背后的深意。
一、“痴呆憨傻”中的淡泊名利
《红楼梦》开卷诗的写道:“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里提到了“情痴”,而情痴的第一代表便是贾宝玉。
小说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与贾母等众亲人初次相见,写到当时宝玉的外貌与底细,作者称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合。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词中有明显的“似傻如狂”“愚顽”“行为偏僻性乖张”等词句说明贾宝玉“痴呆憨傻”,且不知“学而优则仕”,不是富家公子哥的榜样。但作者并没有真心批判宝玉的性格和行为,这二词不过是作者借世俗人之观点和眼光表达出来罢了。正是如此,道出了的宝玉“痴”是因为异于凡夫俗子热衷建功立业、仕途通达,转而追求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生活。《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直抵触科举进士的书籍,也排斥父亲、贾代儒等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常常叫他的“小幺儿”茗烟偷偷给他找传奇、野史的书籍,最后他答应母亲去应试也只是为了让母亲脸面有光,报答母亲的养育,最后他的出走正是证明了他不慕功名、淡泊名利。
二、“痴呆憨傻”中的女儿观
贾宝玉在七八岁时就发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可以算是他的女儿观,这样的女儿观也被当时贾府的人视作痴儿胡语,虽然童言无忌,完全可以看作童稚戏语,但这里面却包含了某种社会真谛。在《红楼梦》里,可以看出是一个完全的夫权社会,但《红楼梦》中的大部分男子却并不作为,随意胡为,“爬灰的爬灰”,為官不仁的为官不仁,徇私舞弊的徇私舞弊……反而倒不如那些女子有情有义。贾宝玉在贾府中见到的男子大都令他失望,男人们身上集中了太多的丑恶、肮脏。而且,贾府中的男子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样子。
贾宝玉在行为上的表现也是认同其女儿观的。他在晴雯生气时,甘心陪着她撕扇子,不管袭人在旁边如何说他“疯”了,他依旧认为“千金博美人一笑”是值得的,何况几把扇子值不了几个钱。他平常也并不在意房里的姑娘将玛瑙碗、玻璃瓶摔碎,他并没有作出富家子弟的架子来吓唬人,反倒总是“傻乎乎”地被房里的姑娘们吆喝,为了赔罪,给袭人端茶递药。
再有第三十回写宝玉“痴看”龄官画“蔷”。宝玉看那女孩子“大有林黛玉之态”,于是“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见那女孩儿反反复复画“蔷”字,心里为那女孩儿想:“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不久,暴风骤雨袭来,宝玉又担心“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于是宝玉大声提醒她快离开。这里的“痴”是先是因好奇她的行为起,进而体贴关心她的状态,揣测她的心情,为她的身体担心。这里宝玉而并没有像其他男子一样看到娇柔的女孩儿便心生歹意,反而生出关怀和善意。
贾宝玉女儿观的又一经典再现是第十六回写秦业逐出尼姑智能后暴打秦钟,自己又气绝身亡,因此宝玉“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独他一个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与宝玉不同的是宁荣二府近日无比热闹,因此,“众人嘲笑他越发呆了”。但宝玉听人报信说贾琏与黛玉“明日就可到家”时,“方略有些喜意”。看到这里,难免会有些许疑惑,自己的亲姐姐被选为贤德妃为何不开心呢?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洋洋喜气盈腮,为何一人闷闷不乐苦脸呢?为何听到黛玉一回来就变得开心了呢?亲姐姐和林妹妹谁的消息更重要更值得开心呢?这也正是宝玉的“痴呆”之处,平常人也许会兴高采烈迎接贵妃省亲,但宝玉仁义,朋友有难,心系友人而顾不得家中喜事了,加之宝玉认为好端端的女儿嫁出去了就被浊物沾污了,因此宝玉心中应该是林妹妹比亲姐姐珍贵,与林妹妹分别的半年也常常无精打采的,好容易盼回了林妹妹,固然从担忧秦钟的烦恼中解脱了出来。
三、“痴呆憨傻”中的痴情
贾宝玉痴情也是他性格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的嘱托,希望警幻“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于是警幻仙子让宝玉听了十四支有警示规劝作用的歌曲,但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这里警幻仙子将宝玉视为“痴儿”,怪他参不透歌曲中藏着的深意,怨他听不出歌曲中隐藏的关于家族兴衰的玄机。但警幻又道:“吾所爱汝者,乃天下第一淫人也”,这“淫人”是何意呢?宝玉也不解,于是警幻解释道:“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原来警幻欣赏的这“淫人”就是“痴情人”,这“意淫”就是说宝玉“痴情”。也怪道第五回结尾诗云:“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第二十七回写宝玉兜花寻旧花冢途中听到有人哭泣,便“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宝玉听了,不觉痴倒。”宝玉本是去寻旧花冢的,却在不知晓是黛玉哭诉的情况下静静听他念完葬花吟,且渐渐被引入悲伤之中,可见宝玉的“痴”中有他耐心、平易近人和饱含多情善感之意。 第二十九回的回目中有一句“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但二十九回中却不止是写到黛玉的“痴情”,也有宝玉的“痴情”。其中写到“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了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小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只加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这是写宝玉对黛玉自幼生出好感,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在黛玉面前都黯然失色,因此是一心一意对待黛玉的,痴情于黛玉。
在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劝解黛玉放宽心,要对他放心,说“你放心……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黛玉细细想后,感到这话很恳切,略带感伤地离开了。于是“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这里宝玉的“痴”体现为对黛玉暗暗许诺和坚定,让黛玉放心,明白他是不会变心的,即对黛玉的痴情和坚定。加之,每次黛玉哭闹着寻死觅活,宝玉总说若黛玉死了,他便去做和尚,而结局正是如此,宝玉考了第七名后便不辞而别当和尚去了,那便是他痴情的终结。
四、“痴呆憨傻”中的真性情
贾宝玉“痴呆憨傻”中有他真性情的一面,虽然“当局者迷”,红楼梦中人并不明晰,但我们身为局外人应当明晰。第三回里,写宝玉看见黛玉时说出的“胡话”。“……宝玉看罢,因笑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认识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在贾母及众亲人耳中宝玉所说之言确为胡话,是犯傻,是糊涂,是胡说八道的表现,因为贾府众人与黛玉素未谋面,按理说宝玉也不可能见过。其实,这与他二人前世身份密切相关,黛玉前世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而宝玉恰为赤瑕宫神瑛侍者,每日为其浇灌。宝玉见到黛玉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黛玉此时也觉得吃惊和眼熟。因宝黛二人前世的因缘和初次相见二人的心有灵犀,使得日后旁人眼里乖戾、痴呆、难以理解的宝玉,却深得黛玉理解。
第三回中第三次写宝玉的“痴”因得知这位神仙似的林妹妹无玉而起。“……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得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姊姊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里写宝玉摔玉、咒玉,他不认同凡人“物以稀为贵”的观点,想要与家中姐妹相对平等,不想因自己有玉而变得特殊、尊贵起来。且有一种女儿观植入宝玉的行为中,他始终认为男儿是浊物,见了男子,就浊臭逼人,而见了女儿,他便清爽。这也可能是他觉得众姐妹及神仙似的林妹妹都不曾拥有通灵宝玉,独自己这样的浊物有了,感到愧怍愤怒非常,这就是他真性情的体现了。
在宝玉摔玉咒玉后,贾母用一个平常人都能轻易识破的谎言蒙住了宝玉,贾母安慰宝玉说,林妹妹先前有一块玉的,姑妈去世时当作殉葬之礼带去了。而宝玉“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这样哄小孩儿似的话在《红楼梦》里也只有宝玉才傻傻地深信不疑,这不仅仅是年岁轻没有经验,更是由于宝玉内心单纯透明。这也像第三十九回刘姥姥顺口胡诌了个茗玉抽柴的故事,宝玉便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独他一个人心中记挂着这事,“信以为真,盘算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叫茗烟带了钱按照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踏看明白。等到日落,茗烟回来也没找到刘姥姥说的地方,茗烟这时提醒他“二爷又不知看了什么书,或者听了谁的混话,信真了”,可宝玉心中却坚持“刘姥姥有年纪的人,一时记错了”“改日闲了,你再找去”。这里有茗烟的提醒,但宝玉仍不死心,可见宝玉对人是以诚相待。若不是真性情,怎么会执念,怎么会如此信任他人,正是真性情,他才如此纯真执着,心灵极为善良澄澈。
综上所述,宝玉的“痴呆憨傻”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痴性呆气,而是有着他独特的内涵的,不同地方对待不同的人,宝玉表现出来的痴呆憨傻都是有不同的含义的,本文主要总结为四个大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刘永良.矛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红楼梦》[J].北京:红楼梦学刊,2007,6
[3]朱谈文.贾宝玉形象探源(下)[J].北京:红楼梦学刊,1996,6
[4]尤海燕.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痴呆憨傻
《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有独特的行为和性格都可归结为“痴呆憨傻”,但他在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痴呆憨傻”内涵不同,接下来我将把“痴呆憨傻”内涵相同相近的地方加以归类,探讨背后的深意。
一、“痴呆憨傻”中的淡泊名利
《红楼梦》开卷诗的写道:“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里提到了“情痴”,而情痴的第一代表便是贾宝玉。
小说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与贾母等众亲人初次相见,写到当时宝玉的外貌与底细,作者称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合。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词中有明显的“似傻如狂”“愚顽”“行为偏僻性乖张”等词句说明贾宝玉“痴呆憨傻”,且不知“学而优则仕”,不是富家公子哥的榜样。但作者并没有真心批判宝玉的性格和行为,这二词不过是作者借世俗人之观点和眼光表达出来罢了。正是如此,道出了的宝玉“痴”是因为异于凡夫俗子热衷建功立业、仕途通达,转而追求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生活。《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直抵触科举进士的书籍,也排斥父亲、贾代儒等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常常叫他的“小幺儿”茗烟偷偷给他找传奇、野史的书籍,最后他答应母亲去应试也只是为了让母亲脸面有光,报答母亲的养育,最后他的出走正是证明了他不慕功名、淡泊名利。
二、“痴呆憨傻”中的女儿观
贾宝玉在七八岁时就发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可以算是他的女儿观,这样的女儿观也被当时贾府的人视作痴儿胡语,虽然童言无忌,完全可以看作童稚戏语,但这里面却包含了某种社会真谛。在《红楼梦》里,可以看出是一个完全的夫权社会,但《红楼梦》中的大部分男子却并不作为,随意胡为,“爬灰的爬灰”,為官不仁的为官不仁,徇私舞弊的徇私舞弊……反而倒不如那些女子有情有义。贾宝玉在贾府中见到的男子大都令他失望,男人们身上集中了太多的丑恶、肮脏。而且,贾府中的男子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样子。
贾宝玉在行为上的表现也是认同其女儿观的。他在晴雯生气时,甘心陪着她撕扇子,不管袭人在旁边如何说他“疯”了,他依旧认为“千金博美人一笑”是值得的,何况几把扇子值不了几个钱。他平常也并不在意房里的姑娘将玛瑙碗、玻璃瓶摔碎,他并没有作出富家子弟的架子来吓唬人,反倒总是“傻乎乎”地被房里的姑娘们吆喝,为了赔罪,给袭人端茶递药。
再有第三十回写宝玉“痴看”龄官画“蔷”。宝玉看那女孩子“大有林黛玉之态”,于是“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见那女孩儿反反复复画“蔷”字,心里为那女孩儿想:“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不久,暴风骤雨袭来,宝玉又担心“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于是宝玉大声提醒她快离开。这里的“痴”是先是因好奇她的行为起,进而体贴关心她的状态,揣测她的心情,为她的身体担心。这里宝玉而并没有像其他男子一样看到娇柔的女孩儿便心生歹意,反而生出关怀和善意。
贾宝玉女儿观的又一经典再现是第十六回写秦业逐出尼姑智能后暴打秦钟,自己又气绝身亡,因此宝玉“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独他一个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与宝玉不同的是宁荣二府近日无比热闹,因此,“众人嘲笑他越发呆了”。但宝玉听人报信说贾琏与黛玉“明日就可到家”时,“方略有些喜意”。看到这里,难免会有些许疑惑,自己的亲姐姐被选为贤德妃为何不开心呢?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洋洋喜气盈腮,为何一人闷闷不乐苦脸呢?为何听到黛玉一回来就变得开心了呢?亲姐姐和林妹妹谁的消息更重要更值得开心呢?这也正是宝玉的“痴呆”之处,平常人也许会兴高采烈迎接贵妃省亲,但宝玉仁义,朋友有难,心系友人而顾不得家中喜事了,加之宝玉认为好端端的女儿嫁出去了就被浊物沾污了,因此宝玉心中应该是林妹妹比亲姐姐珍贵,与林妹妹分别的半年也常常无精打采的,好容易盼回了林妹妹,固然从担忧秦钟的烦恼中解脱了出来。
三、“痴呆憨傻”中的痴情
贾宝玉痴情也是他性格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的嘱托,希望警幻“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于是警幻仙子让宝玉听了十四支有警示规劝作用的歌曲,但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这里警幻仙子将宝玉视为“痴儿”,怪他参不透歌曲中藏着的深意,怨他听不出歌曲中隐藏的关于家族兴衰的玄机。但警幻又道:“吾所爱汝者,乃天下第一淫人也”,这“淫人”是何意呢?宝玉也不解,于是警幻解释道:“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原来警幻欣赏的这“淫人”就是“痴情人”,这“意淫”就是说宝玉“痴情”。也怪道第五回结尾诗云:“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第二十七回写宝玉兜花寻旧花冢途中听到有人哭泣,便“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宝玉听了,不觉痴倒。”宝玉本是去寻旧花冢的,却在不知晓是黛玉哭诉的情况下静静听他念完葬花吟,且渐渐被引入悲伤之中,可见宝玉的“痴”中有他耐心、平易近人和饱含多情善感之意。 第二十九回的回目中有一句“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但二十九回中却不止是写到黛玉的“痴情”,也有宝玉的“痴情”。其中写到“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了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小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只加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这是写宝玉对黛玉自幼生出好感,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在黛玉面前都黯然失色,因此是一心一意对待黛玉的,痴情于黛玉。
在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劝解黛玉放宽心,要对他放心,说“你放心……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黛玉细细想后,感到这话很恳切,略带感伤地离开了。于是“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这里宝玉的“痴”体现为对黛玉暗暗许诺和坚定,让黛玉放心,明白他是不会变心的,即对黛玉的痴情和坚定。加之,每次黛玉哭闹着寻死觅活,宝玉总说若黛玉死了,他便去做和尚,而结局正是如此,宝玉考了第七名后便不辞而别当和尚去了,那便是他痴情的终结。
四、“痴呆憨傻”中的真性情
贾宝玉“痴呆憨傻”中有他真性情的一面,虽然“当局者迷”,红楼梦中人并不明晰,但我们身为局外人应当明晰。第三回里,写宝玉看见黛玉时说出的“胡话”。“……宝玉看罢,因笑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认识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在贾母及众亲人耳中宝玉所说之言确为胡话,是犯傻,是糊涂,是胡说八道的表现,因为贾府众人与黛玉素未谋面,按理说宝玉也不可能见过。其实,这与他二人前世身份密切相关,黛玉前世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而宝玉恰为赤瑕宫神瑛侍者,每日为其浇灌。宝玉见到黛玉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黛玉此时也觉得吃惊和眼熟。因宝黛二人前世的因缘和初次相见二人的心有灵犀,使得日后旁人眼里乖戾、痴呆、难以理解的宝玉,却深得黛玉理解。
第三回中第三次写宝玉的“痴”因得知这位神仙似的林妹妹无玉而起。“……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得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姊姊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里写宝玉摔玉、咒玉,他不认同凡人“物以稀为贵”的观点,想要与家中姐妹相对平等,不想因自己有玉而变得特殊、尊贵起来。且有一种女儿观植入宝玉的行为中,他始终认为男儿是浊物,见了男子,就浊臭逼人,而见了女儿,他便清爽。这也可能是他觉得众姐妹及神仙似的林妹妹都不曾拥有通灵宝玉,独自己这样的浊物有了,感到愧怍愤怒非常,这就是他真性情的体现了。
在宝玉摔玉咒玉后,贾母用一个平常人都能轻易识破的谎言蒙住了宝玉,贾母安慰宝玉说,林妹妹先前有一块玉的,姑妈去世时当作殉葬之礼带去了。而宝玉“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这样哄小孩儿似的话在《红楼梦》里也只有宝玉才傻傻地深信不疑,这不仅仅是年岁轻没有经验,更是由于宝玉内心单纯透明。这也像第三十九回刘姥姥顺口胡诌了个茗玉抽柴的故事,宝玉便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独他一个人心中记挂着这事,“信以为真,盘算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叫茗烟带了钱按照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踏看明白。等到日落,茗烟回来也没找到刘姥姥说的地方,茗烟这时提醒他“二爷又不知看了什么书,或者听了谁的混话,信真了”,可宝玉心中却坚持“刘姥姥有年纪的人,一时记错了”“改日闲了,你再找去”。这里有茗烟的提醒,但宝玉仍不死心,可见宝玉对人是以诚相待。若不是真性情,怎么会执念,怎么会如此信任他人,正是真性情,他才如此纯真执着,心灵极为善良澄澈。
综上所述,宝玉的“痴呆憨傻”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痴性呆气,而是有着他独特的内涵的,不同地方对待不同的人,宝玉表现出来的痴呆憨傻都是有不同的含义的,本文主要总结为四个大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刘永良.矛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红楼梦》[J].北京:红楼梦学刊,2007,6
[3]朱谈文.贾宝玉形象探源(下)[J].北京:红楼梦学刊,1996,6
[4]尤海燕.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