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
【机 构】
:
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神经内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学校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将56例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点,采用RT-PCR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为同一小学学生,5例为密切接触者,发病高峰为2009年6月18日和19日.患者从发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主要颗粒成分和单核细胞溶酶体的一类自身抗体。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及口腔疱疹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
病历摘要 患者女,16岁.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膨隆,伴乏力,无明显纳差、恶心及呕吐,无畏寒、发热及巩膜黄染、尿黄.外院查血 ALT 283 U/L,碱性磷酸酶(ALP)630 U/L;B 超示肝脾大;未经特殊治疗。
目的 研究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121例HBVDNA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恩替卡韦(ETV)治疗组42例、拉米夫定(I.VD)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5例,记录其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in-Maier方法 描绘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率.结果ETV组、LVD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相似.随访结束时,ETV组、LVD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生
目的 比较HIV-1感染者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健康对照者19例和HIV-1感染者20例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并在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HBs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抗-HBs水平比较采用几何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cheffe法,率的比较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第1、3次疫苗注
目的 研究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相关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用基因芯片法或基因测序法检测YMDD突变类型,对8例施行肝移植术后的离体肝组织分析其病理特点.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YMDD突变类型分别为:YVDD突变5例,YVDD突变+
患儿男,34 d.入院前1 d患儿出现嗜睡,不吃、不哭、不闹,偶有肢体抖动,无发热,无口唇青紫,无呛咳及吐泻症状.患儿系足月顺产儿,出生体质量为3.4 kg.出生评分为10分.出生后混合喂养.无传染病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呈嗜睡状态,精神差,发育一般,体温37.2℃,皮肤未见皮疹,前囟约1.5 cm×1.0 cm,稍隆,紧张,咽稍红,口咽黏膜光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20次/min
目的 从细胞凋亡改变程度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朊粒蛋白(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寻找更有效的朊粒病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caspase-3/CPP32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3活性.不同剂量依达拉奉组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了规范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华医学会早在1978年组织专家拟订了《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推动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和教学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此方案历经数次修改有所提高,但随着对病毒性肝炎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这一防治方案(2000年版)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