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上存在种种弊端,导致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四点想法。(1)破除教学旧观念,树立教学新观念;(2)废除体育教学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教学内容;(3)改变教学方法;(4)改善课堂结构。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98-01
当前,我国体育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实施,标明我国已把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摆在了重要位置,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也正朝着改革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在体育教学领域还存在种种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想法,供同道们参考。
1 破除教学旧观念,树立教学新观念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培养中,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这对人的精神、意识、健康和体能有了新的要求。但学校的教育还没有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抓“应试”强,抓“体育”弱,有的学校领导从思想意识上把体育当作“副科”来对待。体育考核不严格,甚至不考核。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体育课遭冷眼,受冲击,体育课成了迎考科目考试辅导的代名词。即使上起课来,还是沿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基本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无力承担起培养21世纪多功能人才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大胆冲破旧教学观念的束缚,使体育教学从保守、被动、落后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抓好体育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配合,让体育课很好地为培养多功能人才服务。
2 废除体育教学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要根据学生、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1)对能够增强学生基本能力的体育项目,要反复运用,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并保证一定的课时,比如短距离的加速跑、各种跳跃、耐力跑、球类等,进行反复练习。
(2)教材搭配要得当,力求科学、合理、适用,为避免活动内容枯燥、单调乏味,每堂课可安排两三个活动内容,合理搭配,如田径、球类、体操搭配,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有可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容量,自然会收到较好效果。
(3)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简单易学、又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的项目,组织学生人人参与。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武术、游戏舞蹈和韵律操等,这样男女同学都喜欢,参与人数多,活动范围广,同学们通过努力,大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3 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立足为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服务,要着力废除那些“传习式”、“考分式”、“模仿式”等旧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极不相称。要把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转变成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在教授前、后滚翻技巧时,首先提示学生什么形状的物体最易滚动,接着老师再讲含胸、收腹、团身等技术要领,并做示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开拓思路,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善课堂结构
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是生动活泼、有条不紊、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旧的课堂结构常常是人为的把不同内容的体育课分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我们知道,体育课教学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动态工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应该遵循各个目标体系的自身规律来规划课的结构。单纯地把课的结构模式化,在形式上限定了体育课教学多功能的发挥,阻碍了体育课教学多目标的实现。“四段论”模式结构一成不变的控制着体育课教学结构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单调的格局和稳固的状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总之,体育课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目标设计不同的结构。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体育课堂结构进行大胆、细致地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体育课结构多样化、合理化,逐渐完善体育教学结构体系。
尽管在目前的体育教学领域还存在多种问题,但如果能从上述几个方面加以改革,相信体育教学将迎来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耀会.现代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 任广忠.中国学校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3] 赵继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39.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98-01
当前,我国体育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实施,标明我国已把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摆在了重要位置,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也正朝着改革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在体育教学领域还存在种种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想法,供同道们参考。
1 破除教学旧观念,树立教学新观念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培养中,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这对人的精神、意识、健康和体能有了新的要求。但学校的教育还没有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抓“应试”强,抓“体育”弱,有的学校领导从思想意识上把体育当作“副科”来对待。体育考核不严格,甚至不考核。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体育课遭冷眼,受冲击,体育课成了迎考科目考试辅导的代名词。即使上起课来,还是沿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基本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无力承担起培养21世纪多功能人才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大胆冲破旧教学观念的束缚,使体育教学从保守、被动、落后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抓好体育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配合,让体育课很好地为培养多功能人才服务。
2 废除体育教学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要根据学生、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1)对能够增强学生基本能力的体育项目,要反复运用,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并保证一定的课时,比如短距离的加速跑、各种跳跃、耐力跑、球类等,进行反复练习。
(2)教材搭配要得当,力求科学、合理、适用,为避免活动内容枯燥、单调乏味,每堂课可安排两三个活动内容,合理搭配,如田径、球类、体操搭配,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有可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容量,自然会收到较好效果。
(3)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简单易学、又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的项目,组织学生人人参与。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武术、游戏舞蹈和韵律操等,这样男女同学都喜欢,参与人数多,活动范围广,同学们通过努力,大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3 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立足为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服务,要着力废除那些“传习式”、“考分式”、“模仿式”等旧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极不相称。要把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转变成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在教授前、后滚翻技巧时,首先提示学生什么形状的物体最易滚动,接着老师再讲含胸、收腹、团身等技术要领,并做示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开拓思路,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善课堂结构
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是生动活泼、有条不紊、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旧的课堂结构常常是人为的把不同内容的体育课分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我们知道,体育课教学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动态工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应该遵循各个目标体系的自身规律来规划课的结构。单纯地把课的结构模式化,在形式上限定了体育课教学多功能的发挥,阻碍了体育课教学多目标的实现。“四段论”模式结构一成不变的控制着体育课教学结构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单调的格局和稳固的状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总之,体育课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目标设计不同的结构。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体育课堂结构进行大胆、细致地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体育课结构多样化、合理化,逐渐完善体育教学结构体系。
尽管在目前的体育教学领域还存在多种问题,但如果能从上述几个方面加以改革,相信体育教学将迎来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耀会.现代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 任广忠.中国学校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3] 赵继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