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且生源也不僅仅局限于本省,许多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也逐渐融入到高职院校的生活中来。贫困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由于经济、成长背景等问题,相对于非贫困生来说更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在经济方面目前国家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奖、勤、助、贷、补资助政策,更是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但是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却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高职院校在做贫困生资助工作时,在物质上对贫困生进行帮助的同时也要注重贫困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展开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生;心理健康
引言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扶贫工作新常态而提出的新的战略,实践证明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将精准扶贫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以此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征
高校贫困生存在着以下共性的特征:由于社会认可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精神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对自身的优势和价值缺乏正面的评价,缺少主动交流的热情,对集体活动缺乏竞争参与的意识,甚至抵制。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压力,甚至不公平的待遇,极易走向偏激,这种亚健康的心态对他们人格的养成、思维方式的健全,都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易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
2积极心理学概论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处理心理问题时一般都采用的是消极心理学,更加关注的是“问题”,通过危机干预等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后,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股积极心理学风,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不断扩大,给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途径。积极心理学主要从幸福、愉快、感激等积极的体验、兴趣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家庭、学校等积极的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有积极理念的人能够轻松的面对挫折,即使处于逆境也能够轻松的面对,幸福美好是积极心理学所追求的目标。积极心理学致力于让人去关注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关注积极向上的方面,努力的去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途径
3.1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学科必修课教学体系中,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对调适方法进行简单掌握,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解决较轻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初入校园时教师及相关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采用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应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档案从而为后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提供相应资料教师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河采取相关心理讲座及报告会形式使学生积极释放自身压力调节自我情绪,对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不定期心理讲座扰化贫困生心理素质。
3.2建立健全贫困生就业帮扶体制
首先引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压力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改变他们传统的高期望的就业理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对当前就业市场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加强贫困生择业心理辅导。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要看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就业薪酬待遇远远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对此需要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使贫困生避免产生相互攀比、急功近利、追求完美等心理。
3.3创造积极的校园风气
生活环境很重要,在学校中会发现,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很好,那这个班级肯定非常优秀。同样,贫困生积极心理的形成离不开积极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注重宿舍、班级和校园良好的环境建设,多组织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感恩教育等,尤其是针对贫困生的积极向上的活动,这样有利于贫困生在活动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从自卑、自我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慢慢的将自己的心打开,开始接受积极的事物,减少了经济困难给他们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加了他们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了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3.4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调节
(1)对待贫困要有正确的态度。高职院校贫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所以更要加强自强自立的精神,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贫困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勇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是生活的强者。要把眼前的困难当成一种磨练,把困难当成一次考验自己的机会,要拓宽思路,辩证地看待问题。(2)努力提高自身的受挫能力。高职院校贫困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由于贫困产生的压力,贫困生应该积极面对,在保证学业的同时,通过勤工助学,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等等各种积极的方式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
结语
总之,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职院校要以精准扶贫战略为抓手,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桑海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03):109-110.
[2]刘毅.积极心理学观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生;心理健康
引言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扶贫工作新常态而提出的新的战略,实践证明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将精准扶贫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以此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征
高校贫困生存在着以下共性的特征:由于社会认可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精神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对自身的优势和价值缺乏正面的评价,缺少主动交流的热情,对集体活动缺乏竞争参与的意识,甚至抵制。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压力,甚至不公平的待遇,极易走向偏激,这种亚健康的心态对他们人格的养成、思维方式的健全,都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易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
2积极心理学概论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处理心理问题时一般都采用的是消极心理学,更加关注的是“问题”,通过危机干预等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后,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股积极心理学风,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不断扩大,给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途径。积极心理学主要从幸福、愉快、感激等积极的体验、兴趣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家庭、学校等积极的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有积极理念的人能够轻松的面对挫折,即使处于逆境也能够轻松的面对,幸福美好是积极心理学所追求的目标。积极心理学致力于让人去关注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关注积极向上的方面,努力的去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途径
3.1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学科必修课教学体系中,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对调适方法进行简单掌握,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解决较轻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初入校园时教师及相关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采用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应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档案从而为后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提供相应资料教师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河采取相关心理讲座及报告会形式使学生积极释放自身压力调节自我情绪,对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不定期心理讲座扰化贫困生心理素质。
3.2建立健全贫困生就业帮扶体制
首先引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压力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改变他们传统的高期望的就业理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对当前就业市场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加强贫困生择业心理辅导。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要看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就业薪酬待遇远远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对此需要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使贫困生避免产生相互攀比、急功近利、追求完美等心理。
3.3创造积极的校园风气
生活环境很重要,在学校中会发现,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很好,那这个班级肯定非常优秀。同样,贫困生积极心理的形成离不开积极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注重宿舍、班级和校园良好的环境建设,多组织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感恩教育等,尤其是针对贫困生的积极向上的活动,这样有利于贫困生在活动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从自卑、自我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慢慢的将自己的心打开,开始接受积极的事物,减少了经济困难给他们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加了他们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了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3.4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调节
(1)对待贫困要有正确的态度。高职院校贫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所以更要加强自强自立的精神,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贫困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勇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是生活的强者。要把眼前的困难当成一种磨练,把困难当成一次考验自己的机会,要拓宽思路,辩证地看待问题。(2)努力提高自身的受挫能力。高职院校贫困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由于贫困产生的压力,贫困生应该积极面对,在保证学业的同时,通过勤工助学,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等等各种积极的方式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
结语
总之,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职院校要以精准扶贫战略为抓手,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桑海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03):109-110.
[2]刘毅.积极心理学观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