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9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

来源 :江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9个重点合作项目日前签约,旨在共促示范区建设,共助一体化发展。本次签约项目涉及水乡客厅、TCL华东产业集群基地、长三角“中建之星”及区域总部、示范区碳中和和生态环保研究中心集群等。其中,水乡客厅项目,总面积35.8平方公里,是体现示范区生态绿色理念的功能样板区,亦是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五共”制度创新试验田和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个主体管开发、一套标准管品质、一体化制度管治理“五个一”共建模式的集中实践地。
其他文献
2021年年初,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数据统计发布,南通等六个设区市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万亿和9000多亿虽然经济意义上差别不大,但它是一个城市影响力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南通的决策部署,如何“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江南文化是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合力创造的、极具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站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审视,用好用足江南文化资源,加强江南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创新,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研究,推进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丰富,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的主要内容、传承的重点对象、利用的核心资源。文旅开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如今,人们对馆藏展示、静态呈现等传统遗产保护方式愈觉乏味,对特征模糊、内容贫瘠的文旅项目望而却步。因此,本文从遗产旅游角度切入,旨在分析遗产资源与文旅开发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探询充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文旅项目的路径,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真理,坚守信念”的精神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秉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理念,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在党成立时孕育,在领导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发展,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21年上半年各城市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市经济总量分列全国的第12至16位,五市经济总量接近,可比性较强。按照可对比、有数据原则,笔者选取26项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经过比对,这些主要经济指标中,无锡相对优势指标(前两位)有9项,处于中游指标(第三位)有7项,相对劣势指标(后两位)有10项。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中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锡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基础的支柱产业之一,研究其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无锡深入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提振无锡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无锡和杭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有水乡古镇的层叠交错,更有京杭大运河的一脉贯通。两地都有着深厚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各自的亮点特色,具有一定的发展韧性,即使面对疫情影响,也未呈现断崖式下滑态势。比较分析无锡、杭州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可为其相互借鉴和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必须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理论基础、理论主线和理论框架是构建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犹如盖房子的地基、主梁和“四梁八柱”一样。为此,本文试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理论主线和理论框架这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作一个初步的探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苏州市吴中区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发展导向,强化开放要素整合,拓展双向开放空间,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主动承接苏州自贸区溢出效益,以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
数字政府的建设为公共服务提供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平台,也是党和政府在大数据时代下应对实际情况的理性选择。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看,数字政府与政府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是在技术驱动、制度赋能上的主动创新。但数字政府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数字排斥现象的存在。数字技术带来的高回报会使其存在的排斥性隐匿在狭小的角落里,很难被发现。如果忽视了这种排斥,不能保障数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那么所寻求的数字政府也将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从政策角度出发,追求最大范围的普适性是有道理的,但如何在这种普惠中增加人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