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有它自己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行为。它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性。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诗歌的意境美可以分为很多类,在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
  
  一、“庄生晓梦迷蝴蝶”——诗歌的朦胧美
  
  李商隐是晚唐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举事寓意,以情入诗,结构回环,意象迭叠,注重表现心灵世界,创造出诗歌的朦胧美。《锦瑟》是他的一首代表作,该诗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开头即点出“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即“无因,没来由”,用在句首修饰全句,可见意绪纷纭。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梦迷、冤禽,表达的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颈联以“目”、“暖”为诗眼,写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唐
其他文献
四个好朋友都利用假期学了一项运动项目,他们想让对方通过晒痕猜出他们学习了哪项运动。一起试一试,把地上的运动装备和小朋友连起来,看看你都猜对了吗?  连线成功,你会发现:  1号小朋友学了______,  2号小朋友学了______,  3号小朋友学了______,  4号小朋友学了______。  请在横线上写下你的答案,然后通过微信发给我们,你将有机会获得一份精美禮品!  (答案见下期)  上期
应用文为特定需要服务,受到明确的写作目的、专门的阅读对象、一定的使用场合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行文要注重得体,既要准确表达意思,又要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面简介六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  1.书信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2)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转行顶格。(3)结尾:正文写完,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
学生预习课文一般是先读读课文,然后围绕导学案上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再参照参考书写一写,书上却是“空空如也”。但是,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那么简单,同样要注重在书上多动笔。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预习时,能用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点一点,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效的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人,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很多有才之士纷纷投靠他。田文还担任齐国的宰相,权倾一时。虽然他忠君爱国,但是功高盖主,门下又有食客三千,因而受到了齐王的猜忌。  一日,田文正在陪齐王料理朝政,齐王忽然问道:“你知道我的王后前一阵子去世了,我想重新立一位王后,立哪一位嫔妃比较好呢?”  田文一听,愣住了,齐王有七位嫔妃,究竟立哪一位为后好呢?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首先,立后是一件大事,还可
在一年一度的中考总复习工作将要来临之际,我们做为毕业班的老师,是不是应该从往年中考的失意教训中得到一点警示呢?我是初三物理教师,近来反复回忆了这几年来自己指导学生中考复习情况,以及中考后的结果和各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情况,我非常担心:学生在复习中进行题海战术的“魔鬼训练”会带来悲惨的结局.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行的指导.  其实,中考总复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初中三年寒窗的最后冲击.在总复习阶
楚王失弓新編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的一篇寓言,编者拟其题目为《塞翁失马》。节选的文段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法定义务的涵义。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与爱国主义的关系。④道德义务的范畴。⑤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公民应该怎么做。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故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篇小说。多少年来,人们从“我”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城镇少年的童年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能充分而恰当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本人主要采用了对话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一、走近伟人——体味伟人伟大的人格    孟子说:“知人论世,”无论欣赏任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