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措施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电视传输技术也有了进步发展。尤其是卫星传输技术便捷性以及适用性等特点,促进了电视传输中节目质量及稳定性提升,但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下,也不能忽视在电视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只有最大化规避传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才能够最大化发挥卫星传输技术在传媒电视行业中的价值。为此,本文从电视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着手,分析了应对优化措施,以期促进电视传媒行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星传输;安全影响;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01
  随着我国卫星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完善发展,且卫星传输技术的高稳定和便捷性特点,也逐渐在广播电视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卫星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普及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文明的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卫星传输技术在电视行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的不成熟,抗干扰能力差等因素,既影响了卫星传输信号的安全,也会给广播电视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为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稳定、高质量呈现,需对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优化。
  1. 电视卫星传输系统概述
  从宏观角度分析,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主要由卫星空间站和地面空间站两大部分组成,主要通過与之对应的空间站和通信接收站进行信号的转化和传输。人造卫星处于遥远的外太空,覆盖面的广阔,形成了在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过程中以点到面的传输方式,由此人造地球卫星在整个电视传输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既负责接收信号,也兼顾信号的转化和传输。现如今的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与传统电视传输技术,有明显不同,其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能够接受和转化的信号源更加多样,既能够传输较远信号源,且能够保障在远距离传播中保障信号质量。
  在我国社会科技发展下,我国卫星传输技术也得到了明显发展,并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发挥了极大作用,推进了我国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发展,而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目前,电视卫星传输技术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干扰因素,不得不引发人们考虑和重视,信号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性安全性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高质量播出,长此以往受众群的不满意,则会影响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2. 电视卫星的传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球站设备
  地球站处于使用和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两方面因素干扰和影响电视卫星信号传输。第一,在建设地球站时,由于各种调试连接线的交叉极化的隔离度大于地球发射信号的功率,因而会导致卫星反极化效果出现,也由此干扰了用户信号;第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和不稳定因素,会使电缆线屏蔽线和地球站的信号转化设备功能降低,而这些因素的形成,也影响了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质量。
  2.2 接收站设备
  在信息技术逐渐成熟的同时,地球信号接收设备也逐渐增多,而大量设备的出现也对地球站接收信号造成了干扰,如无线定位和发射信号,广播电视卫星同频率信号源等,这些都会给广播电视传输带来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智能化社会的发展,社会通信技术的提高等,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诸多通信设备的使用,都给广播电视传输造成了干扰。
  2.3 空间段干扰
  通过论述电视卫星传输系统可知,卫星处于外太空,距地球有较远距离,因此在传输信号时,无可避免的就会受到空间段的信号干扰。如受到太空其他相邻卫星干扰,或是受到相邻空间到卫星传输干扰。以邻星干扰分析为例,在我国航天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向外太空发射的卫星数量与日俱增,如北斗卫星,这是一项我国独立研发的卫星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科技逐渐进入,致使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向太空发生的卫星数量增多,卫星与卫星之间相邻距离的缩短,都会给处于同一频率或是不同频率的信号传输造成干扰,主要表现为上行干扰、下行干扰。也就是说在干扰与被干扰时卫星在地球的覆盖区域相同,但地面在接收信号时,除了接收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之外,也会接收到相邻卫星的传输信号;而相邻信号道干扰主要是指,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如果用户的信号接收频率与相邻信号接收频率相同,则会造成信号传输通道的重叠,而这必然会给广播电视信号输出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2.4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客观因素的存在也会给广播电视传输带来干扰。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电离层、对流层、太阳电磁辐射,日了凌以及人为等因素。在信号传输过程时经由电离层时,会出现信号相位、振幅等现象的发生,而这种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给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了干扰。再有对流层,简而言之就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遇到极端对流的降雨天气,在此过程中必然会由于天气原因消弱一部分信号,使得原信号传输频率等降低;而太阳辐射是指,在太阳运行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电磁物质,这些物质一部分会附着于卫星信号传输系统表面,间接损伤了系统内部元件,改变了信号保存和传输的形态,则难以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准确性传输。而且在传输过程中,太阳运行中爆发的各种电粒子物质,也会降低卫星系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日凌每年会出现两次,其主要出现在春分和秋分,当出现日凌时,太阳、卫星以及地面地面接收站会处于同一直线,当出现日凌时,太阳会形成较大的电磁波向地球传输,而这种高频率、高密度的电磁波会使卫星受到干扰,进而则会影响卫星信号的传输。而所谓的人为因素,则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的缺失导致,未能按到卫星传输操作指令规范操作,也不能及时检查排除设备故障,卫星系统的高负荷工作,则会最终影响卫星系统接收和传输信号。此外,由于卫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在接收和传输信号过程中会受到其他用户的盗用,或者是阻截,其他用户的非法进入和操作,则会影响卫星信号的正确以及安全性传输。   3. 应对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优化措施
  3.1 抗地球站干扰优化
  地球站设备存在的干扰因素不能通过直接去除方式进行阻断,因此就需要在建立地球站时,对各个工作节点进行科学预测和排查,对存在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及时性规避,如在建立地球站时,要做好前期的选址勘测工作,尽量选择远离居民区地带。此外,在出现信号干扰问题时,要及时对干扰因素进行排查,更换负重工作的信号接收和傳递设备,并且要定期检查设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只有科学建设,紧密观察地球站各种信号传输和接收设备,才能够降低广播电视在信号传输中受到干扰。而且在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信号受到干扰时,要第一时间校准被干扰的信号设备,并采取科学的干预方式,以降低信号因干扰而带来的一些不良问题,从而使受众群接收到高质量的电视信号。
  3.2 抗地面信号系统优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地面各种干扰设备增多,为了减少这些设备对卫星传输信号的干扰,就应在建设时,选择远离信号源的空旷之处,而在出现强干扰信号源时,相关部门要科学排查,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并针对可避免的问题,予以阻断,如选择改变接收站位置,或是针对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修建人工建筑物对干扰信号进行阻断。这样可对地面信号的干扰问题进行优化,自然就可保障电视传输信号的稳定。
  3.3 空间段优化
  通过空间段信号传输影响因素分析可知,要解决信号干扰问题,就需要从解决邻星问题的干扰和相邻信道干扰。首先,在确定邻星问题干扰因素之后,要追其溯源,也就是要以邻星为问题切入点,分析干扰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然后在通过科学干预,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其次针对相邻信道干扰问题,可引进先进的抗转发器技术。转发器故障是引发相邻信道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太阳的辐射过强。太阳高强度的辐射既损害了信号转发器,也也信号传输造成了干扰,因此要优化此问题,就必须保障转发器工作时有足够的回退点;而且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若使用同一信号转发器,则必须要让相同的信号转发器互相监督,以确保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和稳定性。
  3.4 自然干扰因素优化
  上述中提到的自然信号干扰因素,均为自然现象,是自然现象变化中必然存在的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依靠人为技术是无法避免的,而要减少此因素对电视广播传输的信号干扰,则可通过优化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角度进行规避。也就是说在遇到对流现象时,通过改变地球站天线的仰角对信号干扰问题进行弱化,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强对流自然现象的出现;而对于日凌现象,由于日凌现象出现的时刻大致可测,因此可通过双星与地面备份的模式对此问题产生的干扰进行防范。虽自然现象无法避免,但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对各种自然现象可做到监测和预测,因此针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干预和预防,才能够不断提升卫星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在信号传输中会存在诸多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既降低了信号传输质量,也影响了电视节目播出,因此只有探究出这些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并基于问题去寻找对策,才可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才能够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斯马衣力.影响广播电视卫星安全传输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5):35-36.
  [2]包呼和,李建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J].通讯世界,2018(02):109-110.
  [3]张富伟.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235-236.
  [4]禇秀春.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3):181-182.
  作者简介:黄涛,江西九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卫星电视信号传输
其他文献
电化学过滤器因具有良好的省时和节能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水质净化中。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壁碳纳米管(CNTs)电化学滤膜在单体系和混合体系中高效降解磺胺甲恶唑(SMZ)、环丙沙星(CIP)、阿莫西林(AMO)等抗生素的方法,并且用于降解实际养猪场废水。
  针对电压,pH,温度,初始污染物浓度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研究了各个实验参数的影响,还进行了基于CNTs的电化学过滤器的重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电压和温度可以提高降解效率,而随着初始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和SDBS的加入降低降解效率。溶液p
【摘要】EPG防篡改管理工具可以为统一监控EPG篡改工作提供支持。文中介绍了一种EPG防篡改管理工具,该工具拥有灵活的EPG防篡改机制来对SP合作方服务器文件进行监控。  【关键词】EGP;防篡改管理工具;监控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18  1的增值内容服务内容占比
期刊
过量的磷酸盐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各种磷酸盐去除技术中,吸附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效益低等优点,特别是在低磷浓度下,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方法。而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是水处理和净化领域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易于分离的吸附剂以高效稳定地去除水中的磷酸盐,尖晶石铁氧体具备优异的性能,但吸附能力始终有限,而镧具有很强的磷酸盐结合能力可以大幅提高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本文通过共沉淀辅助水热法合成了La(OH)3改性的磁性钴铁氧体CoFe2O4纳米
【摘要】数字化是科学进步的标志。在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开拓广播影视服务领域,推动广播影视产业不断升级。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我国广播电视已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合理应用有线数字电视音视频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不仅能够发挥出系统自身的功能,还能对电视音视频数据进行监测。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音视频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量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加。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废水处理中。近年来,通过污泥厌氧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被认为是一种高价值、富有前途的稳定污泥及回收资源的途径,既可以解决剩余污泥处置问题还能兼顾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然而,传统的污泥发酵不仅短链脂肪酸产量低,而且稳定性差。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围绕污泥预处理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提高污泥短链脂肪酸产量。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eroxymonosulfa
有机磷农药(OPs,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作为一种非常高效并且具有超耐久性的杀虫剂,已经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然而,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中的少量有机磷农药残留,都能够不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合成,引起乙酰胆碱在神经递质中大量积累,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因此,为了公共安全,检测环境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浓度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通常来说,有机磷农药的主要传统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SERS),高效液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实体,根据噬菌体能否将自身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进入溶原周期而区分为溶原性噬菌体(进入溶原周期的溶原性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和裂性噬菌体。其中溶原性噬菌体能影响其宿主的遗传物质组成和表达,它可能可以提高宿主对于不良环境适应能力。然而,溶原性噬菌体在砷污染土壤中对于土壤微生物抵抗砷胁迫的作用还完全未知。在漫长的砷胁迫下,微生物进化出完整的抗砷系统以提升存活率,但是仍未知溶原性噬菌体是否参与了不同微生物间微生物抗砷系统的转导。
  本研究在实验中制备了一种多孔的可以供微生物附着
含油浮渣作为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编号H308),其成分较为繁杂,主要包括油分、水分、有机成分、污泥颗粒等,是一种稳定性较高的呈悬浮态多相分散体系,若随意处置不仅会危害生态环境,而且会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对含油浮渣进行综合利用是保护环境,回收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化处理方式,目前单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含油浮渣进行资源化处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环境标准及要求。本论文针对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水务部第一污水处理厂(湖南岳阳)浮选工艺过程产生的含油浮渣含油量高及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以处理后渣相中含水率、含油率和水相
近年来,锑污染逐渐恶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人类健康,亟待治理。除锑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凝结/絮凝、电化学、离子交换等,其中吸附法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已被广泛研究及应用。铁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具有易于生产,无毒、生态友好,对Sb(Ⅲ)/Sb(Ⅴ)亲和力强等优点。纳米级零价铁(nZVI)通过其腐蚀可产生新鲜的羟基氧化铁,具有磁性易被分离,是一种有前途的铁基吸附材料。但由于其易团聚,在环境介质中不稳定,易被氧化而形成表面铁(氢)氧化物钝化层,不利于Fe0的持续腐蚀,影响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nZVI的缺陷,对
作为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新型分析方法,近年来,光电化学检测技术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可见光下,光敏材料上吸收光子,诱导体内电子激发,促进电荷转移,在交界面处产生电子空穴对,当目标检测物固定在光敏材料电极表面,会与光生电子空穴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或者抑制电荷转移,导致相应的电信号发生改变。因为激发光源与检测信号的完全分离,光电化学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性和极快的响应速度。本论文以CoO/Au/g-C3N4的Z型异质结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实现了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定量检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