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七年级教材第3课、第4课运用幻灯片演示文稿《制作电子报刊》这一主题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的方法,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意义; 组织;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10-0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为: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立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让小组成员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任务,这一点与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运用PPT《制作电子报刊》这一主题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有些无从下手,得益于第1课、第2课运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积累,学生对电子报刊的制作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
1.小组成员分工合理
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在课前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分组时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方面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同学并且人数不要过多,这样可以在学习中互帮互助,达到协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同时,使小组间也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本次活动中我把学生分为10组,每组5名同学,选出组长组织具体实施,与教师直接沟通,两名同学主要收集资料,另两名同学主要制作幻灯片操作。
2.任务设置具体生动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任务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指定方向。
本此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作品范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各组组长进行选择,比如《我的偶像》、《我的学校》、《我的课余生活》、《疯狂的篮球》、《我爱我家》等主题,学生任务明确,兴趣盎然。
3.任务指导细致全面
对于学生作品的指导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二是技术。对于资源部分的指导主要是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的网上资源清单,对查找的资料给出一定的来源位置,可以防止学生浏览过多的信息量并且节约时间。对于技术方面的指导要贯穿在学习任务的进行中,以任务驱动为主。在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们积极讨论,使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本次活动的第一课时,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根据各组选择的主题建立相应文件夹以及声音、图片、文本等资料,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对所给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任务学习中,我以其中一个任务为例,讲解如何组织指导。(1)出示自学提纲。请第一至五组的学生自学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第六至十组的学生自学图片的插入与设置。(2)然后在第一至五组中请两名学生上来当小老师,讲解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的内容,主要看他们有什么不同。(3)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小老师解答。(4)教师设置知识的相关练习,出示位置差距较大的不同文本请同学们按要求输入,要求同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协作学习。(5)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6)让一个学生演示练习的操作,然后请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
4.任务评价机制健全
评价部分是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可分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两种模式。
本次活动我采用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发一份自我评价的表格,其中包括文本插入是否得当,排版是否合理;图片是否美观,能否突出主题;艺术字的使用是否得当,图文搭配是否和谐等。
在作品完成后,在组间开展竞争,选出好的作品,让其他组成员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让该小组同学介绍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
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应注意给予他们一些小的任务,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到学习中来。并且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
问题二:缺乏真正的合作意识,效率低下。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好组,树立平等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优缺点,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督促,责任分工到人,规定时限,定期检查,采取适当地惩罚,同时让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作用,组与组还可采取竞争。
问题三: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意义; 组织;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10-0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为: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立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让小组成员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任务,这一点与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运用PPT《制作电子报刊》这一主题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有些无从下手,得益于第1课、第2课运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积累,学生对电子报刊的制作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
1.小组成员分工合理
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在课前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分组时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方面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同学并且人数不要过多,这样可以在学习中互帮互助,达到协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同时,使小组间也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本次活动中我把学生分为10组,每组5名同学,选出组长组织具体实施,与教师直接沟通,两名同学主要收集资料,另两名同学主要制作幻灯片操作。
2.任务设置具体生动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任务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指定方向。
本此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作品范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各组组长进行选择,比如《我的偶像》、《我的学校》、《我的课余生活》、《疯狂的篮球》、《我爱我家》等主题,学生任务明确,兴趣盎然。
3.任务指导细致全面
对于学生作品的指导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二是技术。对于资源部分的指导主要是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的网上资源清单,对查找的资料给出一定的来源位置,可以防止学生浏览过多的信息量并且节约时间。对于技术方面的指导要贯穿在学习任务的进行中,以任务驱动为主。在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们积极讨论,使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本次活动的第一课时,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根据各组选择的主题建立相应文件夹以及声音、图片、文本等资料,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对所给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任务学习中,我以其中一个任务为例,讲解如何组织指导。(1)出示自学提纲。请第一至五组的学生自学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第六至十组的学生自学图片的插入与设置。(2)然后在第一至五组中请两名学生上来当小老师,讲解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的内容,主要看他们有什么不同。(3)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小老师解答。(4)教师设置知识的相关练习,出示位置差距较大的不同文本请同学们按要求输入,要求同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协作学习。(5)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6)让一个学生演示练习的操作,然后请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
4.任务评价机制健全
评价部分是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可分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两种模式。
本次活动我采用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发一份自我评价的表格,其中包括文本插入是否得当,排版是否合理;图片是否美观,能否突出主题;艺术字的使用是否得当,图文搭配是否和谐等。
在作品完成后,在组间开展竞争,选出好的作品,让其他组成员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让该小组同学介绍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
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应注意给予他们一些小的任务,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到学习中来。并且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
问题二:缺乏真正的合作意识,效率低下。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好组,树立平等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优缺点,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督促,责任分工到人,规定时限,定期检查,采取适当地惩罚,同时让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作用,组与组还可采取竞争。
问题三: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