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源 :阅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rningD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党和政府在2020年没有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在的一些研究结论就显得比较超前和激进。然而,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可能过几年回头看,现在学者们提出的一些措施会显得略为保守。碳中和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我们能源专家對此深受震动和鼓舞。
  第一,电力系统要从二元化(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和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并存)向一元化(对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影响)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电力系统的二元化问题一定要认识清楚。一直以来,我们仅注重电力的正面影响,强调电力如何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电力系统的影响是二元化的,我们对负面影响谈得太少。人们为了获得电力,付出了生态环境、身体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巨大成本。如果考虑负面影响,目前电力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就没有那么大了,尤其是煤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要促使整个能源系统向一元化转变,我们要尽量减少和逐步退出化石能源消费,不断发展绿色能源,使新的电力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正面的,而且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第二,关于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的前景。CCS技术是一项未来的技术,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的研发投入并不多。我们对未来技术的研发前景、实施效果、应用范围、经济成本等不能抱不切实际的愿望,现阶段不能过度倚重CCS技术,否则会有很大的风险。我们要做好准备,如果CCS技术无法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无法取得显著效果,那么到2060年怎样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提前有所预判,制定对策。当然,如果CCS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大规模投入使用,将可以缩短碳中和进程。
  第三,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互相约束、促进和融合。目前,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关系,各界的关注度比较高,但是关于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略低。一方面,到2035年,能源转型要求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另一方面,2035年我国要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环境卫生目标,对化石能源的约束力度也是很强的。2013年开始,我国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3—2020年,我国因环境保护而形成的能源转型驱动力强于碳减排目标形成的驱动力。2020—2035年,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将对能源转型形成同等强度的驱动力,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减排促使化石能源消费不断下降。2035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主要的驱动力。“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要迅速下降,石油消费要达峰,针对环境质量要制定更高的标准,争取尽快实现碳达峰。因此,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和保护环境的规划结合起来。
  第四,目前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落实中央政府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本部门和本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景进行研究,提出时间表。各省、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努力减排,这种自下而上的积极性非常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目标与自上而下的总目标依然存在差距,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我认为,中央政府各部门要把指标做得更清晰一些,再把指标分解,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努力结合起来。
  第五,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把碳中和与投资、资源分配、成本和技术创新等问题联系起来。如果能把碳中和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逻辑理顺、说通,那么一通百通。决策者、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推进碳中和就会很顺畅。现在,我们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偏重于减碳所需的经济成本,实际上应该把碳中和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重要的驱动因素。虽然实现碳中和的确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发展成本,例如减少碳排放、研发新技术都要投入资金,但是碳中和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例如技术突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等等,综合效果之巨大将不可想象。
  (作者为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一、《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在2015年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联合国全体成员国集体通过了《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简称SDGs)。该议程和目标在健康、教育、环保、能源、城市化、工业化等17个领域为全球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设定了方向,描绘了2030年全球和全人类的经济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具有“过渡时间短”“基础强度大”等特点,而且,我国经济还面临着未富裕先转型的巨大挑战.首先,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国给自己预留的时间是30
人道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思潮和理论,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而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人道主
随着碳中和话题的升温,碳交易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碳交易的实质是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源于美国,活跃于欧盟。尤其在碳交易方面,欧盟的积极性很高。在许多国际性场合,欧美展示了很多排放权交易方面的业绩,引起各方主体对排放权交易的重视。  21世纪初,我国部分学者不断加强对排放权交易问题的研究,至今已近二十年。我国政府将排放权交易写入正式文件,至今已经历十四个年头,如2008年3月13日,《
美国作为一个走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前列的教育强国,其大学招生制度经历了殖民地时期、证书录取制、统一考试制和多元化的招生制度四个时期,以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历史为论述起
第一,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和生态系统退化、污染和废物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的三大环境危机,三个危机相互影响、相互关联.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标志着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导致我国和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根源。立足我国碳排放总量大、能源消费需求高、能源体系“一煤独大、油气进口依赖”的发展实际,提出并实施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碳中和综合方案和行动路线图是挑战巨大、意义重大
生物碳汇是碳中和的重要方面,虽然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看,生物碳汇是碳中性的,对实现碳中和贡献不多,但是,我们认为随着节能减排的力度逐渐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的空间日益缩小,生物碳汇的作用会逐渐凸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生物碳汇途径使工业化碳循环回归到自然节奏的碳循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客观展现,强化生物碳汇的碳中和贡献对彰显碳中和的生态文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碳中和需要落实
本文通过对国内20所民办本科院校校内机构设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出资人为代表的董事会成员兼任学校高级职务比较普遍;二是校级管理机构
本文就高校院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创建“非遗专区”这一成功的案例,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对地区传统文化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通过传承、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