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来源 :心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活方式量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量表、神经质量表以及在线音乐购买意向量表对20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时尚品味、完美主义和崇尚自由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2)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时尚品味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崇尚自由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在中庸内敛、积极进取与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之间起遮掩效应;(3)神经质调节了在线音乐感知价值对大学生在线音乐购买意向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直立、倒置和模糊处理分离面孔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探究威胁相关表情对直视知觉范围(the cone of direct gaze, CoDG)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结果发现:愤怒和恐惧面孔在CoDG上的差异在直立和模糊条件存在,在倒置条件下消失,说明愤怒和恐惧表情对注视方向知觉的不同影响主要来自这两种威胁相关表情在结构信息加工上的差异,而非特征信息。
奖赏能够影响注意控制,但是关于奖赏历史对注意控制的影响还处于争论之中。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点探测范式,操作了奖赏历史和奖赏额度,考察了奖赏历史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调节作用。实验1结果发现,有奖赏-无奖赏条件下前后阶段反应时无显著差异,无奖赏-有奖赏条件下有奖赏阶段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奖赏阶段。实验2结果发现高奖赏-无奖赏条件下前后阶段反应时无显著差异,低奖赏-高奖赏条件下高奖赏阶段反应时显著短于低奖赏阶段。实验2结果与实验1结果相一致。整个研究表明,奖赏对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有促进作用;奖赏历史对自上而
自我声音属于自我相关信息,同时也是个体识别身份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声音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传导方式和个体动机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个体自我声音识别。在进行自我声音识别认知加工的过程中,会激活右半球额叶大部分脑区,并且在P3和N2成分上与非我身份声音识别中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从声音刺激和个体动机两种角度来开展自我声音识别研究,并结合进化心理学与脑成像技术探索其神经机制,宜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变化盲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人们往往觉察不到视觉场景中实质性的改变。最近研究表明,变化盲视发生时个体虽然不能有意识地报告变化,但却能无意识地对变化刺激进行加工和反应,也就是产生了内隐觉察。内隐觉察能够引导注意、影响反应速度。与觉察和无觉察相比,内隐觉察的眼动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与无变化试次相比,内隐觉察试次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脑电活动变化以及不同的脑区激活。内隐觉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左侧前额叶在内隐觉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没有视觉干扰的范式应用到神经活动的测
为探讨社会支持与成年早期孤独的关系,调查了556名大学生,运用SEM法、Bootstrap法、多组分析法考察了社交自我效能与负性情绪在其中的影响机制及留守经历的调节。结果表明:社交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交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留守经历对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存在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成年早期孤独的理解,在优化成年早期个体心理适应性方面有启示意义。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而测量朗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眼动指标就是眼音距。眼音距是指朗读过程中注视点和发音点之间的时间或空间距离,虽然这个概念早在1920年就提出来了,但直到近十年才受到较多关注,而对于其适用范围及心理学意义,认识尚不充分。本文从眼音距的概念提出和发展入手,分别分析了起始眼音距和结尾眼音距的计算方法和心理学意义,以及它们在快速命名和自然文本朗读任务中对阅读能力和认知控制的反映。未来研究可借助眼音距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探讨朗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加工的特点和认知控制,以及揭示特殊群体在语言加工缺陷
以163个家庭为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比较父亲和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对学步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的差异。在婴儿6个月(T1)时评估父母儿童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表征;14个月时父母分别报告消极共同养育关系;24个月(T3)时父母报告学步儿内外化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母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相关不显著。(2)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外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而在学步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
采用追踪设计对459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考察父母元情绪、情绪反应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复杂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前测儿童社会适应后,(1)母亲的鼓励表达在情绪教导和儿童的违纪攻击、害羞焦虑,父亲的情感关注在情绪教导和儿童的违纪攻击之间起中介作用(2)父母的问题关注在情绪教导和儿童的敏感合作,苦恼在情绪教导、情绪摒除和违纪攻击、害羞焦虑、敏感合作,最小化在情绪摒除和敏感合作之间起中介作用。
创作者的年龄作为重要的社会线索信息,可能会影响大众对其观点的创造性评价。本研究以物品非常规用途想法作为评价材料,考察了4类年龄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以及相关刻板印象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0岁左右年龄信息会提升被试的新颖性和适用性评分;30岁左右的信息提升了新颖性评分,但刻板印象强弱对评分变化不具有预测作用。这表明,对于领域一般性产品,有关创作者的刻板印象不易被激活并应用于创造性评价。
采用间隔一年半的追踪设计,探讨了192名学前儿童的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在发展上的相互预测关系。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4岁幼儿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5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5岁外化问题行为,4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4岁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显著负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5岁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6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6岁外化问题,5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6岁同伴接纳。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