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的文体形式特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警世通言》共收录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四十篇,是话本向文人化、案头化过渡的产物。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其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点,尤其是体制结构特点,即其在题目、入话、正话、篇尾、散文韵文运用上的篇章体制。这使得《警世通言》在文体上同时具有体制化、口语化、通俗化、文学性、平民性等特征。
  关键词:《警世通言》;话本小说;体制结构;文体形式
  作者简介:刘美英(1992-),女,汉族,山东沂南人,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张智磊(1992-),男,汉族,山东沂南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一、《警世通言》与话本小说
  鲁迅在谈及宋元话本时曾说,其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在中国小说史上,宋代话本小说首次用白话进行小说创作,在人物塑造方面,改变了以非凡人物为主的人物塑造模式,转而以平凡人物为主要塑造对象,使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
  《警世通言》成书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是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小说40篇,与冯梦龙的另外两部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的润饰、删减与整理,体现了冯梦龙自然人性的主情思想,在文体形式上,则体现出明显的话本小说的特点。
  话本,即“说话”(讲故事)人所用的底本。作为说唱的底本或录本,多是在“说话”的场景里进行故事叙述,是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转化的产物。在转化过程中,口头文学在叙事、表演程式等方面的特点使得这些话本在题目、入话、篇尾、散文韵文的运用等文体形式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体制特点,从而使其体现出明显的口头文学属性和民间性特点。
  二、《警世通言》的体制结构
  《警世通言》收录的40篇白话小说很好地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点,尤其是体制结构特点。即小说题目多以人物、故事要素或情节命名;入话开头有描述性或议论性诗词,诗词后有引言或与内容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谓之得胜头回;头回后为话本的主体——正话;篇末用诗歌总结全篇、点明主旨。[1]
  (一)题目
  话本小说的题目常以故事的人物、情节、地点或线索命名,多为三言或四言,也有五到八个字概括人物和情节的题目。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蓝桥记》《简帖 和尚》《洛阳三怪记》《张子房慕道记》《柳耆卿诗酒完江楼记》等。《警世通言》中的题目都是以七字或八字概括主要人物情节。其中七字的题目有十八篇,如《陈可常端阳仙化》《老门生三世报恩》《玉堂春落难逢夫》等;八字的题目有二十二篇,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形态,《警世通言》中小说的题目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文学色彩,这与话本小说的文人化和案头化关系密切。
  (二)入话
  入话,本義可理解成引入正题的话头,作为话本小说的常用结构,以引子的形式存在于话本的开头,可视作引入正话的引导性成分。入话的题材不固定,一般以诗词、韵语或小故事为主,体制完备的包括开篇诗词、一段闲话式的引言和作为头回的小故事三部分,有的仅为诗词或诗词加引言。一般认为入话源于说书的表演程式,是说话者在叙述正话前为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名本事所作。后代拟话本亦沿用之。
  入话中的诗词大体可分成描绘型和议论型两类。描绘型入话多点名故事的时间、地点或对正话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描述,通过对正话中某要素的描述,能够与正话进行自由联想式衔接,从而自然地引出正话。[2] 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入话为谈论交情的一首七言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入话为描绘燕京建都之盛的七言诗;《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入话为吟咏李白的七言诗。此类型还有《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唐解元一笑姻缘》《陈可常端阳仙化》等。议论型入话多揭示正话主旨,或者宣扬与正话题材有关的思想。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入话为劝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的七言诗;《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入话为劝人不贪恋财色的一首诗。
  总体看来,《警世通言》中入话的诗词多为描绘型;头回的运用不算普遍,只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钝秀才一朝交泰》《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赵春儿重旺曹家庄》《王娇鸾百年长恨》等篇中有头回,且与正话的联系并不紧密,如《钝秀才一朝交泰》的头回中“先乐后忧”之事与正话“先忧后乐”之事并无密切联系。可见,描绘型入话在内容上与正话关系松散、曲折而含蓄;体制上也无严格规定,长短均可,体现出口头文学闲散、随意的特点。
  (三)正话和篇尾
  《警世通言》中正话里的韵语按功能来说大体有描绘、议论和结构三类,其体裁包括诗词、唱词、赋赞、偶句(俗语、谚语)等。描绘性韵语多描摹人物、景色、情节或事件势态。议论性韵语体裁多为诗句或偶句,主要评论事理,生发人生经验,形式上一般由“正是”二字引起。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有“正是:善恶相形,祸福自见。戒人作恶,劝人为善”的韵语;《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有“正是:听时笑破千人口,说出加添一段羞”的韵语。[3]正话中往往还有具有结构功能的韵语。一般来说,正文中议论性或描绘性韵语常设在某一情节结尾处,用来总结叙述情节或标志每段起结。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三处韵语都设置在情节的结尾处。
  从总体上看《警世通言》中的韵语主要以描述性和议论性居多,且偶句所占比重较大,体现了口头文学的特点,如:“闭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乔彦杰一妾破家》),“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桂员外途穷忏悔》)。
  《警世通言》篇末皆以诗歌结尾,用诗歌总结全篇、点明主旨。篇末诗歌或为与正话故事相连的生发感慨的诗歌,如《陈可常端阳化仙》的篇尾是与正话故事相连的七言诗;或概括正话情节、评论其中人物,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等篇篇末为评论、咏叹正话故事的七言诗。
  三、《警世通言》的文体特征
  《警世通言》是宋元话本向案头化和文人化转化的产物,是对口头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扬弃。作为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警世通言》具有明显的话本小说的特点。首先,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其具有完备统一的体制结构,即具有议论性或描述性开篇诗词、引言、头回、概括评论式篇尾诗词等成分。其次,作为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过渡的产物,其兼具口头文学口语化、通俗性特点和书面文学所具有的文人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另外,在人物类型方面,以塑造平凡人物为主,自然人性的主情思想较为浓厚,使得中国小说进一步向平民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瑾.警世通言·前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小说呈现了赫索格深刻的创伤意识,这不仅是对婚姻失败的创痛感受,也是苦难的犹太历史及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剧烈冲击所引发的充满痛感的创伤体验。这种意识远远超越了机械所导致的物理性受创,具有文化、种族和现代性暴力方面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赫索格;创伤体验;犹太民族;现代性  作者简介:陈冲(199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和日本战后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叙述手法等虽不尽相同,但作者都用细腻的筆触对个体自身情感状态以及周围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从而展示主人公在与社会群体的连结中进行的自我逃离、放逐和追寻的心灵成长历程。  关键词:《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人间失格》;自我放逐;成长  作者简介:潘雨菲
作者简介:何超(198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长沙市岳麓区杜家塘中心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光影中的创意写作》是张祖庆老师在电影创意写作领域的新开拓。书中精选了五十多部优秀电影作品,透过电影中的主题思想、情感体验和人物形象,从而挖掘电影中的写作特性,生成创意写作的诀窍。  读完这本书,我对影
摘 要:《庄子》一书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个至美之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庄子》也是一个丑的世界,《德充符》一篇对人物丑的描述可谓是登峰造极,是从血脉到外形到内涵的深度塑造。它让我们看到现实的残酷,也向我们展现了万物齐一的“道”的包容,它是我们冲破传统桎梏的精神源泉,亦是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持久呼唤。  关键词:庄子;德充符;审丑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公主与青蛙》这部动画电影与以往迪士尼的“公主电影”系列相比,“公主”的形象、扮演“公主”的角色,以及作为配角的“公主”的形象都有极大的变化,本文试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迪士尼的“新公主”女性形象。  关键词:《公主与青蛙》;女性形象;公主形象  作者简介:杜萱(1994.3-),女,陕西安康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红柯小说中对新疆的描写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其中《大漠人家》和《树泪》作为其短篇小说的优秀之作,展现了文学性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的特色,在翻译上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本文以红柯的《大漠人家》原文和任慧莲的译文做对比,以及红柯的《树泪》原文和胡宗锋与罗宾·吉尔班克的译文做对比,分析中英双语在阐释小说主题与内涵时遣词造句的主要差别,研究译文对于原著中汉语中文学性语言的代表语言,成语,以及人物对话中口头语
摘 要:一个“注意力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影以它特有的叙事语言和视觉传达方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战狼Ⅱ》正因爆炸的票房,开启中国电影的纪元。  关键词:动作;爱国;梦想  作者简介:毕燃(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随
摘 要:近年来,西域文化和丝路文明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西域相关的研究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而受到人们的较多关注。但是,有关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歌的研究,目前还较为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本论文以《历代西域屯垦戍边诗词选注》为中心,对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歌作以细致梳理,进而对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的发展作一个案探讨。  关键词:清代西域屯垦戍
摘 要:在日本文学作品中,死亡是形成艺术美感的必备方式之一,众多日本文学家不但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孜孜不倦地描绘出死亡之美,更是不惜以自杀的方式印证着自身的生死观。当一幅幅描绘死亡的画卷凝聚成群星闪耀的日本文学呈现在读者面前,透过深沉凄婉的文字,大和民族的深沉气质也跃然纸上。  关键词:日本文学;死亡美学;民族精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跨越无数座高山,  你是我最向往的那尊美景;  趟过千万条河流,  你是我最倾心的那朵浪花;  走近百花深处,  你是摄人魂魄的那枝王冠。  啊,我的女神!  你,娇妍无比  令人极尽文字难以描摹;  你,风华绝代  即便每根发丝都飘洒着秀逸;  你,卓然不群  使众生相都成了你的陪衬。  你置身树杉流岚之间,  百草因艳羡而诺诺含羞;  你徜徉在西子湖畔,  鱼儿哑然潜入暗底;  你曼妙于灯火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