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美丽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很多数学课堂上可谓热闹,老师也为了创设数学情境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有时真是收效甚微. 我们不得不反思,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使它变得绚丽多彩吗?怎样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才是有效的?很简单,根据需要创设情境,每个情境都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才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所欢迎的.
  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大功能.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激发学习的兴趣. 疑问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会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有一位教师就通过一个故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用问题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个故事就是:动物王国举行数学抢答比赛,大象裁判长出示了算式题38 × (4 + 6),小猴子很快就报出了答案,答案是多少呢?我们小朋友算出来了吗?学生们都纷纷举手,报出答案380.大象裁判长接着又出示了一道算术题 38 × 4 + 38 × 6,小狐狸第一个举手报出了答案,我们小朋友算出来吗?孩子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过了好久才一个个举起手来,答案也是380. 我看出了同学们一脸疑惑:怎么算式不同,得数相同?难道有什么奥秘吗?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下子被激起,教师趁机导入课题“乘法分配率”. 学生被带入问题情境之中,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
  二、故事情境,认识新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要学得好,首先要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 在认识新知前,我们很多老师都想创设一个新颖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些真是为了兴趣而忘了目标,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有位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讲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花了五分钟的时间才点到7上,而且这个故事与7的乘法口诀毫无联系,只是激起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但对新知毫无感觉,这样的情境就称不上有效的情境. 有效的情境应该能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线索,通过大脑的内部整合,顿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 第二个老师也同样使用了这个问题情境,方法就明智多了,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白雪公主,问:“小朋友们认识她吗?”学生异口同声:“白雪公主. ”今天她的七个小矮人朋友也来了. 出示七个小矮人,七个小矮人的帽子上都有一个数字,“7,14,21”.师问:“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分别是一个7,两个7,三个7. 还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小矮人帽子上的数字会是什么呢?根据规律学生回答:28,35,42,49. 这一列数都与谁有关系?学生很快发现都与7有关. 师总结:从这列数中,我们知道一个7是7,两个7是14,……这节课我们就学习7的乘法口诀. 在这个数学情境中,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入手,从小矮人帽子上的数字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进而揭题. 这位老师创设的情境没有繁琐的故事情节,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认识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有效的情境.
  三、操作情境,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少了动手操作的过程,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而学生思维又具有形象性,这之间存在的矛盾,靠什么去解决?关键还是教师适时有效地创设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把外界的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新知,亲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 “四边形”时,可以设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分图形去发现各种各样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 例如:可用直尺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可以用折纸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及四个角是否相等,也可以用木棒搭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验证等. 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我让学生通过削土豆、捏橡皮泥,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感知和了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发现了新知,巩固了新知,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生活情境,运用新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科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 这说明了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及时地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教学元、角、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原来的做法是让学生记背1元 = 10角,1角 = 10分,公式化的教学真正拿到生活中去却显得很乏力. 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生活搬进课堂,我安排在小组中进行购物活动,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在创设购物情境中,教师要出示各种实物,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买什么,如何付钱,购物中注意什么,通过全班真实性的购物,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兑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斯老师针对情境教学说过这样一句话: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创设数学情境要本着为数学课堂服务,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服务. 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 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散发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情境设计、合作探究、教学手段、讲解、激励、提问等教学行为过程中都存在误区,势必导致学生
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 ”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 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 纵观数学发展历
护患关系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护患关系是护理职业中特有的人际关系,它是护士与患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护理与被护理的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这是基于相互信任与相互
期刊
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推动林区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做到"四个持之以恒"。五个贯穿始终是: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措施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充满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那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充分利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的情境创设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学生产生想象,对问题有一种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感觉,从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和发展的基础知识. 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可是现阶段的小学生,对数学中的计算不感兴趣,不愿意动脑筋去想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找出计算出错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但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能力.   【关键词】 计算;教学;思维;能力    小学
腰-硬联合麻醉是妇科、产科手术常用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它即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阻滞完善的特点,也可通过硬膜外导管连续给药,增加麻醉效果及延长麻醉时间,本研究旨在探讨CSE
跨国公司对华著作权案件的调研分析,总结了跨国公司对华著作权案件给我国有关方面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及我国有关方面处理著作权侵权案件过程中存在法规不完善,缺乏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是以听课、模仿和记忆为主,缺乏认识过程和知识的探索与再发现.教师的教学只关注课本、大纲和考试说明,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提高成绩作为教师的最大责任.追求高分作为學生的重要任务.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大缺失.如何真正地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科技成果的产出及其再次投入是科技创新过程的一个显性分界点,二阶段模型在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中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二阶段效率评价模型研究区域创新效率有助于更合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