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民不与官斗。可有四个秀才偏要与县官斗一斗。斗啥?斗联呗。嘿,别说,这赢的可不一定都是官哦。不一般的故事,非一般的惊喜等着你哦……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省临川县有四个秀才,名叫陈际泰、罗万藻、张世纯、艾南英,他们都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文采出众,远近闻名,人们称他们为“四才子”。
某年,当地来了个新县令。这个县令善作对,自视甚高。上任不久,闻得“四才子”之名,心中很不服气,于是他令人去传“四才子”到县衙里来与他答对。谁知差人传过话后,一连几日毫无动静。县令心想:恐怕这四个人乃是浪得虚名之徒,如今知道我有真才实学,又是一县父母官,吓得不敢来了。又过了几日,县令也便将此事淡忘了。
不久,县令坐轿出城办事,待事毕回城,已是下午。轿子上了文昌桥时,衙役们忽然发现桥中间躺着四个大汉,他们都没穿上衣,见县令来了,也丝毫没有起来让路的意思。
衙役们见了这番情景,以为他们是野汉喝醉了酒,躺在桥上撒疯,于是上前去,抡起皮鞭,要将这几个人痛打一顿。谁知其中一个大汉将眼一瞪,叱道:“休得无礼!我等四人是你家老爷请来对对的!”
衙役忙向县令禀报,县令才知这就是“四才子”。于是轿夫们将轿子抬到近前,只听那四人齐声念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县令听了,大吃一惊。原来当地方言“章”与“昌”同音,“上文章”是说桥上四人都满腹文章,“下文章”是说文昌桥在四人身子底下,光着脊梁晒太阳,正是“文章桥上晒文章”。
县令沉吟了良久,搜肠刮肚,许久不能对出。“四才子”哈哈大笑,说:“大人既然对不出,那就请绕道而行吧,恕小民们不让路了。”
县令在轿内羞愧难当,只好令轿夫们改道而行。天将黄昏之时,县令一行人来到一个渡口等船渡河。此时县令不禁来了诗兴,于是问衙役道:“渡口旁的这个村子和对岸的那个村子都叫什么名?”
“回大人,渡口旁的村子叫前黄昏,对岸那个村子叫后黄昏。”
县令又问:“这个渡口叫什么名字?”
“这个渡口叫黄昏渡。”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县令嘴里念叨着,他本意是想把这几个名字融到诗中去,但嘴里来回一念,突然悟性大发,连连击掌道:“有了!有了!妙!妙!”
县令道:“你速去告知‘四才子’,我已将下联对出,让他们四人到府中面听。”
县令回到衙门不久,衙役也回来了,手中拿一纸条,说:“大人,‘四才子’说他们不必来,因为他们知道大人所作的下联必是纸条上所写的,并说如果他们所写的与大人不同,他们甘愿一步一叩到县衙向大人领罪。”
县令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
与县令所对的下联一字不差,县令无计可施,只好认输。但他心里并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
过了几个月,县令找了个空闲的时候,乔装打扮一番,自称是外乡游学之士,慕名拜访,找到“四才子”,请他们一同外出游玩,赏花作对。“四才子”不知底细,更不知眼前这位儒雅的学士就是县令大人,于是欣然应邀,一起前往预定的酒楼。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县令偶一抬头,见街对面有一花店,店中有不少玉茗花,开得正盛,花香袭来,馥郁芬芳,令人沉醉。于是他随口吟道:“香生玉茗春三月。”
戏剧家汤显祖的书房曾名“玉茗堂”,所以后世亦称汤显祖为“玉茗先生”。罗万藻一听,心中不禁暗笑,想:我等俱是汤显祖的徒弟,用这种对子考我们岂非班门弄斧?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抢先答道:“光照临川笔一支。”
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后世又称他为“临川先生”。对仗甚为工整,县令只得又低头搜索枯肠,以难倒“四才子”。
这时正巧刮起了一阵大风,县令也不觉朝外张望,刚好远处有一座宝塔映入他的眼帘。县令突然心中一动,当即吟道:“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
这个上联看去平平淡淡,不见有何巧妙,但它却利用了当地方言中“容”与“庸”和“鹤”与“学”读音相同的特点,暗藏了《中庸》、《大学》两本书名,实则非常难对。“四才子”一时竟被难住,不知从何对起。
县令见了,心中得意非凡,不时拿眼角瞟瞟沉浸在苦思中的“四才子”。这时,随县令前来的小童在一旁闷得无聊,随手拿起一本通书(即皇历)翻着玩。张世纯偶然看见,顿时灵机一动,大声回答道:“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皇历记载的都是些四时节令,而《礼记》、《春秋》两本经书暗藏其中,可谓对得极妙。
县令听后,气急败坏,皱了皱眉头,狠狠地瞪了小童一眼,随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截了当地说:“文昌桥上,秀才赤身露体,斯文丧尽!”
“四才子”一听,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位就是县令大人啊,他乔装打扮请他们喝酒谈天,目的就是为了报复。于是,他们也不客气,一齐回敬道:“黄昏渡前,县尊搜肠刮肚,脸面丢光!”
县令听了,哑口无言。
笔尖流水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集文化、艺术与智慧于一体。我们中国人常用对联来丰富生活。亲,你有啥有趣的对联故事吗?放马过来吧,说不定下期的《小天使报》上就是你的大作哦!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省临川县有四个秀才,名叫陈际泰、罗万藻、张世纯、艾南英,他们都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文采出众,远近闻名,人们称他们为“四才子”。
某年,当地来了个新县令。这个县令善作对,自视甚高。上任不久,闻得“四才子”之名,心中很不服气,于是他令人去传“四才子”到县衙里来与他答对。谁知差人传过话后,一连几日毫无动静。县令心想:恐怕这四个人乃是浪得虚名之徒,如今知道我有真才实学,又是一县父母官,吓得不敢来了。又过了几日,县令也便将此事淡忘了。
不久,县令坐轿出城办事,待事毕回城,已是下午。轿子上了文昌桥时,衙役们忽然发现桥中间躺着四个大汉,他们都没穿上衣,见县令来了,也丝毫没有起来让路的意思。
衙役们见了这番情景,以为他们是野汉喝醉了酒,躺在桥上撒疯,于是上前去,抡起皮鞭,要将这几个人痛打一顿。谁知其中一个大汉将眼一瞪,叱道:“休得无礼!我等四人是你家老爷请来对对的!”
衙役忙向县令禀报,县令才知这就是“四才子”。于是轿夫们将轿子抬到近前,只听那四人齐声念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县令听了,大吃一惊。原来当地方言“章”与“昌”同音,“上文章”是说桥上四人都满腹文章,“下文章”是说文昌桥在四人身子底下,光着脊梁晒太阳,正是“文章桥上晒文章”。
县令沉吟了良久,搜肠刮肚,许久不能对出。“四才子”哈哈大笑,说:“大人既然对不出,那就请绕道而行吧,恕小民们不让路了。”
县令在轿内羞愧难当,只好令轿夫们改道而行。天将黄昏之时,县令一行人来到一个渡口等船渡河。此时县令不禁来了诗兴,于是问衙役道:“渡口旁的这个村子和对岸的那个村子都叫什么名?”
“回大人,渡口旁的村子叫前黄昏,对岸那个村子叫后黄昏。”
县令又问:“这个渡口叫什么名字?”
“这个渡口叫黄昏渡。”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县令嘴里念叨着,他本意是想把这几个名字融到诗中去,但嘴里来回一念,突然悟性大发,连连击掌道:“有了!有了!妙!妙!”
县令道:“你速去告知‘四才子’,我已将下联对出,让他们四人到府中面听。”
县令回到衙门不久,衙役也回来了,手中拿一纸条,说:“大人,‘四才子’说他们不必来,因为他们知道大人所作的下联必是纸条上所写的,并说如果他们所写的与大人不同,他们甘愿一步一叩到县衙向大人领罪。”
县令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
与县令所对的下联一字不差,县令无计可施,只好认输。但他心里并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
过了几个月,县令找了个空闲的时候,乔装打扮一番,自称是外乡游学之士,慕名拜访,找到“四才子”,请他们一同外出游玩,赏花作对。“四才子”不知底细,更不知眼前这位儒雅的学士就是县令大人,于是欣然应邀,一起前往预定的酒楼。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县令偶一抬头,见街对面有一花店,店中有不少玉茗花,开得正盛,花香袭来,馥郁芬芳,令人沉醉。于是他随口吟道:“香生玉茗春三月。”
戏剧家汤显祖的书房曾名“玉茗堂”,所以后世亦称汤显祖为“玉茗先生”。罗万藻一听,心中不禁暗笑,想:我等俱是汤显祖的徒弟,用这种对子考我们岂非班门弄斧?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抢先答道:“光照临川笔一支。”
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后世又称他为“临川先生”。对仗甚为工整,县令只得又低头搜索枯肠,以难倒“四才子”。
这时正巧刮起了一阵大风,县令也不觉朝外张望,刚好远处有一座宝塔映入他的眼帘。县令突然心中一动,当即吟道:“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
这个上联看去平平淡淡,不见有何巧妙,但它却利用了当地方言中“容”与“庸”和“鹤”与“学”读音相同的特点,暗藏了《中庸》、《大学》两本书名,实则非常难对。“四才子”一时竟被难住,不知从何对起。
县令见了,心中得意非凡,不时拿眼角瞟瞟沉浸在苦思中的“四才子”。这时,随县令前来的小童在一旁闷得无聊,随手拿起一本通书(即皇历)翻着玩。张世纯偶然看见,顿时灵机一动,大声回答道:“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皇历记载的都是些四时节令,而《礼记》、《春秋》两本经书暗藏其中,可谓对得极妙。
县令听后,气急败坏,皱了皱眉头,狠狠地瞪了小童一眼,随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截了当地说:“文昌桥上,秀才赤身露体,斯文丧尽!”
“四才子”一听,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位就是县令大人啊,他乔装打扮请他们喝酒谈天,目的就是为了报复。于是,他们也不客气,一齐回敬道:“黄昏渡前,县尊搜肠刮肚,脸面丢光!”
县令听了,哑口无言。
笔尖流水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集文化、艺术与智慧于一体。我们中国人常用对联来丰富生活。亲,你有啥有趣的对联故事吗?放马过来吧,说不定下期的《小天使报》上就是你的大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