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丁鹏:写作,站在桥上看风景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丁鹏,1991年出生于吉林梅河口,因《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详情参看本刊2017年22期P28)一文刷屏网络。本科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管理工程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诗刊》社编辑。

1


  我们都读过卞之琳的《断章》。不知道这首小诗给予你的是哪方面的启迪?我把它看成对写作经验的隐喻。每一位作者都是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
  “桥”象征着一种对话,连接此岸的作者与对岸的读者,今天的写作与历代的经典……在“我”与他者、与世界的碰撞中,激起的涟漪会抽枝、发芽,土地会伸出手来紧握,流动的思想会凝固成语言的艺术。
  “桥”会使我们获得崭新的视角,我们的审美会参與到“风景”的重建。这是一种理想的创作状态,就好像我们跑步只是为了身心的美与和谐。而现实是我们往往不得不像竞赛一样奔跑,不得不接受“裁判”对作品的裁决,“裁判”可能是阅卷老师、责任编辑或大赛的评委。
  创作的愉悦与紧张构成了某种张力,这种张力来自居高临下的审视,来自“在楼上看你”。我们清楚地知道“看”与“被看”的关系,这使我们的创作不免带有表演的属性。即我们希望我们所呈现的风景正暗合“裁判”的喜好。却忘了那为“楼上”的人所钟爱的风景是以“你”为中心的。就像华莱士·史蒂文斯《坛子轶事》中“耸立在山丘顶”的坛子。“楼上”的人想看到的风景是为你的个人风格所统摄的风景。
  中学时期,老师大都会教给你“术”,比如谋篇要“凤头猪肚豹尾”、议论文要采用“三段式”,甚至会让你忘掉所有个人的写作经验,只按照他传授的套路去写,因为这样“最保险”。
  必须承认在应试作文的范畴里,这些有关形式的经验是有效的。原因是当我们阅读一篇作品时,对它的形式是比较宽容的。就像我们看微信订阅号上“人民日报夜读”或者“十点读书”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框架结构上比较相似,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点赞。当然逻辑必须清楚。
  一个顺手而有效的框架在应试作文中能为我们节约不少脑力与时间。而且相比于形式,读者更在意一篇文章的观点,即新颖、巧妙又容易引发共鸣的切入角度;更在意素材,是否鲜活、贴切,并缜密地嵌入你预设的结构之中;更在意你的语言,是否文从字顺,是机智风趣还是像花纹一样有漂亮的修辞。
  这些是更直观的呈现,是读者进行评判的主要依据,是构成你文章风格的重要因素,是老师无法教的部分。因为老师无法替你流汗,它需要你像做数学习题、背英语单词一样日积月累地积累和练笔。
  闻一多提倡“戴着镣铐跳舞”,对于应试作文来说,这镣铐就是时间。因此必须与时间争分夺秒,考场上每一分钟都很珍贵,每一分成绩更加珍贵,为了这“台上十分钟”,必须在平日里虚心求教,肯下苦功夫。

3


  很多同学不知道阅读是讲究层次的,既要能够展开,也要能够立起来。
  在阅读方面,首先,建议读一点文学史打打基础,比如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系统地梳理一下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脉络。就会对文学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重点作家作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
  其次,建议读两本你喜欢的作家的自传或传记。通过人物传奇、丰富的一生,你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素材,能如孟子所说“知人论世”,加深对写作,对作家作品,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传记故事性较强,比较好读,也比较励志。如杨绛的《我们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
  再次,阅读名著。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这里就不多说了。篇目同样选你感兴趣的即可。名著当然要读,但不鼓励同学花大量时间在名著阅读上。
  又次,读两本谈创作的书,可以是作家创作谈,也可以读“创意写作书系”。可以帮助你加深对创作的理解,也有一些现成的写作经验供你参考。例如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等。
  最后,阅读时文,如《意林》等杂志重点推介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的爆款文章等。这些文章的引爆点一般是热点话题或热点事件,既是新鲜的素材,出题人也有可能会考。

4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写作的水平就一定高吗?答案是否定的。写作的法门还要从写作中去寻。通过不断地训练来磨炼技艺,通过反复地修改来加深理解。
  在我们训练应试作文时,要兼顾有可能考到的题型和文体。最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都可以作为我们的题库。在写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闭卷答题。
  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取一个好的标题。如果非命题作文,你要明白你首先想到的题目可能别人也会想到。你要比别人走得更远,训练自己取三个题目,从中选择最新颖的切入角度。
  时下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大V”们写的其实就是应试作文,每当一个热点事件出现,为了蹭热度,吸流量,大家都要在第一时间纷纷交出自己的作品。决定成败的其实就是立意。
  对于素材来说,故事比名人名言重要得多,新鲜的故事比经典的故事重要得多。为什么很多文章上来就是“我有一个朋友”?第一表明这个素材新鲜,第二表示作者“在场”。新鲜具有吸引力,而在场具有可信度。
  如果说决定论点成败的是角度是否新颖,那么决定论据成败的就是是否落入俗套。此外,素材与素材的衔接要逻辑清楚、不露痕迹。如何做到衔接不生硬,就要巧妙地使用连接词。
  对于语言,很多同学存在误区。文采其实是一种总体风格,《滕王阁序》的光华璀璨是文采,通篇白话里强行加进来的一两句蹩脚的修辞、一两段莫名其妙的抒情不是文采。
  比文采更重要的概念是“文风”,如果不能做到妙语连珠,起码也要做到文从字顺。

5


  “戴着镣铐跳舞”的应试作文一定是痛苦的吗?未必。
  我们从远处看“桥”,它像什么呢?像一个为河流戴上的镣铐。被时间的镣铐制约的是“逝者如斯夫”的时间,人终究会站在镣铐之上,看见时间以外的风景。
  因此,当我们学会在限定的时间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就好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恣意挥洒,“镣铐”就消失了,出现的是“桥”,是我们与作文老师的合作,与历代文豪的切磋,与读者或“裁判”们的对话。
  在中高考如此重要的考场上拿到的作文高分,未必不比自由投稿在大刊发表荣耀。
  文章开头的理想与现实,“看”与“被看”的关系终将从卞之琳的《断章》变成辛弃疾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其他文献
新闻回放  2018年1月22日,在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之“重返课堂”上,来自湖南衡阳的乡村教师夏海鸥就有关学生沉迷于《王者荣耀》的问题,向马云讨教。马云倒是也不扭捏和避讳,他说:“关于游戏,我很难受。”有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他同样会轻易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和其他游戏,这类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的沉迷行为就是失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总和。  素材聚
期刊
作文君:2005年1月19日下午,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三级警督章秀成在追捕杀人凶犯途中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9岁。2018年1月19日是章秀成烈士牺牲的第十三个祭日,他的妻子王芳苹写下了这篇深情的祭文。  十三年的时光,重叠在冬季最冷的黄昏里,无人问我粥可温,但愿西风会我意,将你吹进我梦里……  女儿终于从幼儿园的娃娃变成了你的校友,浙江警察学院学生,选了与她最擅长的语言有关的专业
期刊
兄于一九五七年由东北抵港,他对英语的认识为:“是否ABCD?”  当时二十二岁的他进入易通英专苦修,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在一九五八年参加英文中学会考,成绩:六科良。  不用说,从此以后,不了解会考不及格的学生,同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人年纪轻轻,吃喝玩乐似无一不精,而偏偏不肯學好进修,以便通过这个普遍性教育,汲取更多知识。  当然,九个月对于兄来说,犹如卧薪尝胆,夜夜温习至夜深,以薄荷膏擦眼皮上提神再
期刊
最近一只蛙很出风头,很多朋友都在晒他们饿几(网络语,儿子)的帅照。  有特别开心的,“我饿几去名古屋玩啦”“饿几出息了,居然有朋友了”;也有特别焦虑的,“饿几还不回家,不知道便当够吃吗”;还有的一脸嫌弃,“饿几都趴床上半天了,咋还不出去玩”。特别像你妈在家长会上跟人交流亲子经验。  原來他们都在玩一款叫《旅行青蛙》的游戏。  我也玩了一阵,发现这款游戏有两大特点,1.简单,玩家只需要干两件事,收割
期刊
从前有个傻瓜。  他长期过着快乐的日子,然而渐渐地他听到一些流言,说到处都把他看作一个没头脑的俗物。  傻瓜觉得伤了面子,他开始犯愁,怎样才能止住这些讨人嫌的流言呢?终于,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使他茅塞顿开……于是他毫不迟延,马上付诸行动。  一个熟人在街上遇见他——夸奖起一位知名的画家来……  “得了吧!”傻瓜大声说,“这个画家早就过时啦……您连这都不知道?——我真没想到您会是这样……您呀——落伍啦
期刊
“您在哪个季节可以购买到英国本地草莓?自产的球芽甘蓝在几月上市?芦笋的时令季节通常是在哪两个月份之间?”面对这份英国农场组织下发的考评,约有2/3的英国受访者感到手足无措。正确答案应该是:“夏季、每年12月、4~6月。”调查发现,英国人对本土果蔬产品和当季食品的认知竟如此匮乏。  为了让年青一代得到农业知识的普及,距离市区较远的1500多个农场的农场主,分别推出具有自家特色的农业考评。  考评过程
期刊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棵树看到别棵树,  棵棵都很孤獨。  当我生活得开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很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确实,不认识黑暗的人,  决不能称为明智之士,  难摆脱的黑暗悄悄地  把他跟一切人隔离。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人生就是孑然孤独的样子。独处。  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  人人都很孤独。  (清荷夕梦摘自《黑塞抒
期刊
我的厨艺真正进步的阶段,恐怕要算是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那些年。连续数年,每天都要做饭,晚上做一顿,第二天带饭。回想起来,好像大家做法也跟我一般,喜欢在晚上。于是,我也思考,为什么总是在晚上。答案大概是如此吧:黑夜使感官敏锐,思维漂浮,就连逝去亲人的面容,也可能会在煮丸子冬瓜汤时浮现。朱自清在《冬天》里写他父亲,在冬夜用小洋锅,煮白水豆腐。热腾腾,水滚滚,父子三人围坐,眼见嫩滑的豆腐养在水里活了。自打
期刊
父爱如山。  前不久,一个中年男人在地铁站蹭网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人们称这个男人为老葛,视频中的他穿着单薄且满是污渍的衣服,蜷缩在地铁某处的插线口,正在和家人视频。  为了能让女儿上学,能给家里盖房,能让妻子不受累,老葛每年在家忙完农活都会外出赚钱,这次是在上海做油漆工。老葛和工友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板房里,没有网,为了能见见家里的妻儿,每周他都会找机会去几次地铁站蹭网。  对一个中年人来讲,这样的行
期刊
当你买电影票时,总是希望挑选到中间靠前面的座位,认为这些座位看得又好、听得又清。可是,如果不用扩音器的话,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是二楼的座位比楼下好,而三楼比二楼还好。  电影院里的扩音机能量很大,还可以调节发声方向,使全部声音最有效地射向全场听众。但人或乐器的声音能量都比较微弱,跟扩音机比起来相差很大;要是单靠它们本身的声音,使上千个听众都听得又清楚又响亮就比较困难。在剧场里,如果我们要想听得好,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