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国家加大了教育领域的投入,采取合乎我国国情的措施,进行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使得教育效果明显提升。在新一轮教程改革中,作为体育教育的重点,田径训练应当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落实好新教学科目,认真做好科学规划和研究,使得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科学研究
引言:
小学田径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开展小学田径训练,既是我国田径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又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落实举措,是小学阶段必须展开的活动。然而小学田径运动的展开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训练应发挥的效果。
一、我国小学田径训练现状
(一)小学田径训练安排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小学田径训练安排不科学、不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接近考试的时间段,体育课经常被主科占据,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就很低,更何况是额外的田径训练活动了。这导致学校对田径训练教学任意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田径训练,不仅是田径水平得不到提升,更无法实现强身健体的功能,这极大限制了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影响我国田径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田径训练效果受制于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对小学体育不够重视的另一个体现是对体育教师的不重视,不重视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导致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少、教师水平偏低的现状。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缺乏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动力,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甚至是其他教师兼任的,他们缺少专业的田径运动知识,包括田径、运动负荷、体能训练、运动心理辅导、运动恢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也不能保证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训练后的高效恢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田径训练的效果,不仅无法达到开展小学田径训练的目的,同时造成了优秀运动人才损失。
二、小学田径训练方法
(一)增强素质教育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度
新课改背景下,仍有许多地区,教师和学生还停留在“文化成绩决定其他能力”认知上,教师依然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降低。在文化学习中,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健康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学校和社会日益竞争的环境。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家新一轮教程改革,充分认识到在时代发展下,素质教育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必要性。田径训练作为小学基础体育基础科目,教師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积极并轻松地投入田径训练和体育锻炼中,提高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保持前进动力,使教师的教学效益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小学田径训练的系统性与合理性
学校管理层应加强田径训练教学内容以及时间的管理。领导层应意识到田径训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田径训练的系统性与合理性。首先,要保证小学田径训练的时间、器械场地需求;其次,做好训练计划、训练目标的规划,帮助教练员做好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合理化制定。此外,帮助教师做好小学生心理、身体特点规划,从而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有些老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只需要听自己讲解即可,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导致田径训练教学的效果不高。老师应该积极地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积极地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意见,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及时地反馈,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留言本的方式进行交流,总而言之就是老师要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沟通交流。
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就要对自己的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体育训练计划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调整。例如,老师如果按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去要求小学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特殊的身体情况,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对这些同学进行询问,并且针对他们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当同学们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这部分同学可以在田径场的一旁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
(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教练员个人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田径训练的效果,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给教练员更多改革创新的空间,这有利于小学田径训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教师相关政策,加强教练员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并将培训表现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中,从而增加他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提高教练员田径相关训练知识,包括田径专业技能、科学训练、心理训练、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最后,加强理论与实际教学能力的结合,提高教练员专业能力的运用水平。此外,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能将实际教学经验予以总结发表的教练员,可以在评定考核中加分。
结论:
国家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列为新的“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不断规划体育科目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田径训练中,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程雁,李响.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98-99,47.
[2]蒋雷.小学田径训练的科学有效性研究[J].运动,2019(4):104-105.
[3]陈霞波.小学田径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运动,2018(24):65-66.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科学研究
引言:
小学田径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开展小学田径训练,既是我国田径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又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落实举措,是小学阶段必须展开的活动。然而小学田径运动的展开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训练应发挥的效果。
一、我国小学田径训练现状
(一)小学田径训练安排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小学田径训练安排不科学、不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接近考试的时间段,体育课经常被主科占据,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就很低,更何况是额外的田径训练活动了。这导致学校对田径训练教学任意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田径训练,不仅是田径水平得不到提升,更无法实现强身健体的功能,这极大限制了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影响我国田径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田径训练效果受制于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对小学体育不够重视的另一个体现是对体育教师的不重视,不重视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导致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少、教师水平偏低的现状。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缺乏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动力,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甚至是其他教师兼任的,他们缺少专业的田径运动知识,包括田径、运动负荷、体能训练、运动心理辅导、运动恢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也不能保证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训练后的高效恢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田径训练的效果,不仅无法达到开展小学田径训练的目的,同时造成了优秀运动人才损失。
二、小学田径训练方法
(一)增强素质教育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度
新课改背景下,仍有许多地区,教师和学生还停留在“文化成绩决定其他能力”认知上,教师依然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降低。在文化学习中,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健康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学校和社会日益竞争的环境。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家新一轮教程改革,充分认识到在时代发展下,素质教育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必要性。田径训练作为小学基础体育基础科目,教師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积极并轻松地投入田径训练和体育锻炼中,提高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保持前进动力,使教师的教学效益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小学田径训练的系统性与合理性
学校管理层应加强田径训练教学内容以及时间的管理。领导层应意识到田径训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田径训练的系统性与合理性。首先,要保证小学田径训练的时间、器械场地需求;其次,做好训练计划、训练目标的规划,帮助教练员做好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合理化制定。此外,帮助教师做好小学生心理、身体特点规划,从而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有些老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只需要听自己讲解即可,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导致田径训练教学的效果不高。老师应该积极地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积极地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意见,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及时地反馈,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留言本的方式进行交流,总而言之就是老师要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沟通交流。
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就要对自己的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体育训练计划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调整。例如,老师如果按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去要求小学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特殊的身体情况,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对这些同学进行询问,并且针对他们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当同学们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这部分同学可以在田径场的一旁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
(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教练员个人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田径训练的效果,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给教练员更多改革创新的空间,这有利于小学田径训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教师相关政策,加强教练员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并将培训表现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中,从而增加他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提高教练员田径相关训练知识,包括田径专业技能、科学训练、心理训练、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最后,加强理论与实际教学能力的结合,提高教练员专业能力的运用水平。此外,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能将实际教学经验予以总结发表的教练员,可以在评定考核中加分。
结论:
国家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列为新的“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不断规划体育科目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田径训练中,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程雁,李响.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98-99,47.
[2]蒋雷.小学田径训练的科学有效性研究[J].运动,2019(4):104-105.
[3]陈霞波.小学田径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运动,2018(24):65-66.